重症肌无力中医疗法

精准医疗探秘·深入解读基因测序、个性化医疗等精准医疗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精准医疗探秘
深入解读基因测序、个性化医疗等精准医疗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全身无力、眼睑下垂、肌肉疲劳等。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尝试使用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重症肌无力中医疗法,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一、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中医认为,重症肌无力属于“痿证”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主要包括奇阳亏虚、脾胃虚弱、肝肾亏损等。治疗原则是补益肝肾、调和脾胃、活血化瘀、强筋壮骨。

二、重症肌无力中医疗法

1. 奇阳亏虚,肾阳不足型

症状:眼睑下垂、眼球转动不利、四肢无力、畏寒肢冷等。

治疗方法:温理奇阳,扶元振颓。常用方药:河北以岭医院研制的重肌灵基础方。

2. 奇阳亏虚,脾肾阳虚型

症状:眼睑下垂、肢软乏力、疲劳加重、步履艰难、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等。

治疗方法:补脾益肾,温阳助运。常用方药: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研制的重肌灵基础方加重肌灵4号。

3. 奇经亏虚,脾胃不足型

症状:上胞下垂、睁眼困难、倦怠乏力、四肢痿软无力、面色无华等。

治疗方法:益气健脾,补中养经。常用方药: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研制的重肌灵基础方加重肌灵4号。

三、重症肌无力的日常保养

1. 饮食调理:多吃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鸡、鸭、鱼、瘦肉、蛋类、豆制品等,同时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

2. 避免劳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3. 保持心情舒畅: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4.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结语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保养。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并注意日常保养,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推荐医生列表
杨静·undefined
杨静三甲可处方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3|响应时长16667分钟
擅长:擅长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病、头晕、头痛、癫痫、周围神经病、重症肌无力、脱髓鞘疾病,帕金森病,神经重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综合心脏康复评估与治疗;以及“双心”疾病的诊治。
¥30.0
问医生
姜斌·undefined
姜斌可处方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1|响应时长1440分钟
擅长:神经科常见病,脑卒中,脑血管狭窄(神经介入),面瘫,癫痫,帕金森综合征,重症肌无力,脱髓鞘病等
¥66.0
问医生
卢正娟·undefined
卢正娟三甲不可处方
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10|响应时长1440分钟
擅长:脑血管病、癫痫、神经免疫病(重症肌无力、视神经脊髓炎等)
¥50.0
问医生
杜继慧·undefined
杜继慧三甲可处方
内蒙古包钢医院神经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51861|响应时长47分钟
擅长:脑梗塞,头痛头晕,睡眠障碍,帕金森病,癫痫,阿尔茨海默病,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等。
¥36.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因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神经肌肉发生传递障碍累及肌肉出现易疲劳、眼睑下垂、呼吸困难等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发生肌力危象死亡率较高简介重症肌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自身抗体破坏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发生传递功能障碍,可累及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患者可出现极易疲劳、眼睑下垂、复视、抬头困难、抬手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衰竭。部分重症肌力患者可自行缓解或切除胸腺瘤后治愈,部分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一旦发生肌力危象,患者死亡率较高,应注意避免诱发因素。症状表现:重症肌力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受累,症状呈波动性,晨轻暮重,患者可出现极易疲劳、眼睑下垂、复视、抬头困难、抬手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衰竭。诊断依据:在具有典型重症肌力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具备药理学特征(新斯的明试验阳性)和(或)神经电生理学特征,临床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肌力。有条件的可检测患者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重症肌力有哪些类型?按临床分型如下:1.成人型Osserman分型如下:Ⅰ眼肌型(15%~20%)ⅡA轻度全身型(30%)ⅡB中度全身型(25%)Ⅲ急性重症型(15%)Ⅳ迟发重度型(10%)Ⅴ肌萎缩型2.儿童型3.少年型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较少见。重症肌力年平均发病率为(8~20)/10万,患病率为50/10万,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任何年龄可发病,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20~40岁发病者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40~60岁发病者以男性多见,多合并胸腺瘤[1]。是否可以治愈?部分患者可治愈,患者肌力等症状逐渐自然缓解,或通过胸腺切除术后达到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需要依赖药物治疗,病程可迁延数年至数十年。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精准医疗探秘·深入解读基因测序、个性化医疗等精准医疗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高文锋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