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突综合症(六)

茎突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摘要)

一定义:茎突综合征是因为茎突的长度过长、方位异常、形态异常等因素致使其与临近的肌肉、血管、神经、黏膜相抵触而产生的咽部异物感、咽部疼痛感、反射性耳痛、舌咽神经痛、头颈部疼痛和涎腺分泌增多等症状的总称。

二病因:

  • 茎突的发生与形成:茎突发生于人类胚胎第二鳃弓的舌骨弓软骨,连接肌肉有茎突舌骨肌、茎突咽肌、茎突舌肌。韧带有茎突下颌韧带、茎突舌骨韧带。与茎突有关的血管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与茎突有关的神经主要是舌咽神经。
  • 发病机理:茎突过长是导致茎突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因素,国人一般掌握在 2.5cm,也有以 2.5-3cm 为标准的。国外有 2cm(Japen);也有 2-3cm 的(Kaufman)。茎突方位异常可以压迫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舌咽神经等;有人怀疑某些脑血管病、高血压、偏头痛、不典型的眩晕感、漂浮感等是否与茎突压迫颈内外动脉有关。至于形态异常是否可以引发症状,尚有争议。

三临床症状:

  • 茎突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有两种分类。前者是将咽痛、咽部异物感为主的叫典型的茎突过长征;将头痛、颈痛为主的颈动脉压痛征。后者分为感觉异常、神经痛、颈痛三型。
  • 常见症状有单侧咽痛、咽喉部异物感、下颌角或颈部疼痛、耳痛、头痛、转颈痛。其次是耳鸣、慢性咳嗽、腭痛、舌痛、舌硬麻木、眶周痛、味觉改变、牙痛、流涎。再其次可有眩晕感、漂浮感、肩部或锁骨区疼痛、声嘶、气促、下颌角牵扯感等,甚至扭曲颈部引起暂时性失明、失语等。

四临床检查:

  • 此类患者咽部检查可以在扁桃体区或前后弓触及条索状或刺状突起,并有压痛,触摸时可以诱发疼痛或加重症状。在下颌角、颈上部,肩部可以摸到压痛点,转动头部疼痛加重。由于茎突尖端大部位于扁桃体的中、下部。故触诊时应重点注意扁桃体窝的中、下处。若引起疼痛或相关症状加重,在局部注射 1%利多卡因 2 ml 后,症状暂时消失,则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有力证据。

五辅助检查:

  • 茎突的 X 线检查:一般常用的位置是正位、侧位片,有谓正位显示角度,侧位显示长度之说。在 X 线片上,一般以茎茹孔至茎突尖端的长度,作为茎突的长度。角度的测量以从茎乳孔向下作一条与颅底平面的垂直线,测量茎突与此垂直线的偏斜度。茎突与此线偏内偏前各成 30 度角,超过 40 度角或少于 20 度角可认为是茎突方位异常。
  • 彩超扫描:彩超检测发现正常人男性茎突长度左侧为 26.8±13mm,右侧 27.1±14mm;女性左侧为 25.4±12mm,右侧为 25.0±12mm 明显长于 X 线测量值。他们还发现茎突越长,内侧角越大,与颈外动脉就越贴近,临床症状越重。彩超检查可以弥补 X 线、CT 检查的缺陷,它能清楚直观显示茎突的长度、粗细、内倾角、与颈动脉关系。
  • 螺旋 CT 和三维(3D )重建技术:行螺旋 CT 横断位、冠状位扫描及 3D 重建。CT 专家认为,在 X 线平片断层显示茎突或茎突舌骨韧带骨化欠佳时,应选择 CT 冠状位扫描及 3D 重建。众所周知,CT 的密度分辨率远远大于 X 线平片,CT 对茎突舌骨韧带的部分或全部骨化及轻度钙化显示较佳。

六诊断:

  • 凡是 20 岁以上的患者,有以上发生临床症状,局部触诊摸到硬性隆起,局部的麻醉实验阳性结果,X 线拍片、CT 检查、彩超检查的结果显示,都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难于诊断又高度怀疑的,可以征的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探察。

七鉴别诊断:

  • 许多疾病都可以以咽部异物感为首发症状,所以不能轻易诊断,在扁桃体区触摸到硬性隆起,也要作一些相应检查来排除比如舌根肿瘤、声门上喉癌、下咽癌、食道癌等严重疾病。尚需与咽部异物、舌咽神经痛、咽部感染、癔病性或咽部神经征、缺铁性吞咽困难等病症鉴别,不能因为有了茎突过长而忽视其他严重疾病的诊断。

八治疗:

  • 保守治疗:患者有症状者,可以采用治疗骨质增生、或缓解症状的药物治疗,例如颈痛灵、骨刺丸、新癀片、吲哚美辛等药物治疗。服药后症状缓解可以保守治疗。局部的超短波、红外线、磁疗设备等理疗均可以使用。
  • 手术治疗:此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尽管患者的茎突长度、方位、形态都存在异常,如果患者没有症状,绝对不做手术。即使患者有症状,但患者没有要求手术,也不必手术治疗。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果患者极为痛苦,迫切要求手术,可以进行茎突截断手术。

九手术并发症:

  • 经口进路手术者,并发症可能发生咽旁间隙的感染、出血、颈部的气肿;也可以出现手术侧的软腭麻痹,但是多为暂时性麻痹。经颈部进路手术者并发症有面神经麻痹,特别是面神经下颌支的麻痹;腮腺漏;咽旁间隙的局部感染、出血、颈部的血气肿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地区推荐专家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