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恶的息肉,请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吧
息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最近无论是线下门诊,还是线上咨询,关于息肉的问题层出不穷。
无论男女老少,被息肉困扰的真不是少数。其实身体内的息肉,不仅仅在胃肠里,在肺部也经常有,但报告术语为肺结节。这说法让人内心一阵痉挛,心底冒出一串问号,莫非是癌的前兆?
小程今年36岁,在北京工作,事业小有成就,没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但在外打拼熬夜和加班在所难免。前不久他出现了胃脘刺痛的症状,来到我的门诊。经过和他仔细沟通,最终我建议他做个胃镜和肠镜检查。结果却把我们都吓了一跳:胃镜显示,有局部的小溃疡、糜烂、胆汁反流,还有息肉,而肠镜也显示有息肉。
小程有点蒙圈地反复问我:“李大夫,这是咋回事,我这么年轻,就有了息肉,是不是要变癌?这可怎么办呢?”
我再次仔细看了胃镜、肠镜报告和病理,告诉他:“小程,这个息肉最近越来越多,不过不用太担心,这是一个良性的隆起型病变,目前这类疾病发病者越来越年轻化,但一般都不会癌变的。”
小程显然对我说的不是完全理解,于是我将息肉形成的原因给他详细地说明。
当前胃息肉主要有五大成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慢性胃炎。
(2)长期服用抑酸药物。
(3)胆汁反流。
(4)慢性萎缩性胃炎。
(5)其他遗传因素。
炎症刺激是罪魁祸首,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炎,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就会生成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样息肉,所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治疗的重要策略;长期服用抑酸药物的患者,胃内处于低酸状态,会增加胃底腺息肉发病率;胆汁反流会导致炎症发生,破坏胃内的酸环境,产生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上皮增生异常,也会出现息肉;还有就是精神刺激内分泌,以及一定的遗传因素,导致息肉产生。
对于肠息肉来说,主要成因是炎症的长期刺激和遗传因素。当然也和吃一些腌制食物有关,还有就是经常性吸烟饮酒及不良情绪刺激。
当然这些都是息肉形成的西医原因,我觉得小程形成息肉的因素可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胆汁反流,加上不良情绪刺激,包括心神不宁和长期的精神紧张和焦虑。
听了我的分析,小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如何判断息肉是否很严重?
很多中医对息肉的形成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们认为息肉主要是气结和血瘀,也就是当一个人情志不遂,以及饮食不节,导致的身体气滞血瘀不化,最终会形成息肉。其实,治疗息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切除。
小程听到自己的息肉有可能需要动手术,心里特别紧张。不过我很快给他吃了“定心丸”:
(1)息肉看大小。大于4mm的算得上相对较大,你确实有,但已经在做胃镜的时候切除了。其他的都比较小,成不了气候。
(2)息肉看形状。有山丘型和有蒂型,你是山丘型,不过是相对很平坦的,不是头大型那种,所以,也不用担心。
(3)看病理的情况。息肉分增生性、腺瘤样和炎症性的。你的胃息肉是炎症性的,属于不严重的。结肠息肉是腺瘤样,属于管状腺瘤。这个确实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管状腺瘤是整个腺瘤样息肉中最常见、最轻的一种,癌变概率非常小。如果有绒毛状,危险性就比较高了。
(4)看你的症状。如果有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那也能反映出一些病情。如果这些基本都没有,就证明一切良好、可控。
小程听我分析完毕终于松了一口气,我继续给他讲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尤其是他最关心的会不会癌变的问题。
息肉越大越危险,形状奇怪的更危险,加之如果息肉呈现腺瘤样,那危险概率又大一些。即使这样癌变的概率也没有想象得那么高,而且,通过切除可以抑制癌变。
“我的息肉切除了,那会不会复发,再长出来呢?”小程还是有些担心。
“你这个问题问得好,这个是有可能的。当然这和体质、饮食、劳累有关系。如果还是这样的生活状态,仍有可能长息肉。”
小程沉默了,我能够感受到他的内心一沉。
息肉的诊疗决策
对于大夫来说,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多的是改变病人的生活状态,这样才能体现出医学的人文关怀,从根本上保障病人的健康。
根据小程的情况,我给了他一个诊疗决策:
(1)定期复查胃镜、肠镜,至少一年得复查1次。
(2)如果明年还有息肉,可以考虑内镜下手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这个手术非常管用,对于胃和肠道的癌前病变,都可以根治而痊愈。
(3)饮食上要少油腻、有营养,要“小清新”,不要“重口味”,深夜食堂和夜宵你要管住自己别去吃了。
(4)保持好心情,多讲笑话,笑话对消化好,哪怕是不那么高级的段子,也没关系,只要能会心一笑就好。
(5)不去应酬,给自己减压,谈生意,去球场打个球,肾上腺素一飙升,就更有可能拿下合同,比在酒桌上觥筹交错时尚得多。
如何防止切除息肉复发?
胃息肉和肠息肉都不是自限性疾病,它们一旦长了,就不会自己消失,吃啥都消失不了。如果息肉不够大,或者为了切除息肉后防止复发,咱们可以考虑服用汤药,以便健脾活血、理气化痰。
“甫寸防止息肉复发方”:1个月为1个疗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服用2~3个疗程。
小程看着我给他的方子,以及了解了交代他的事项后,跟我握了握手,说:“好的,李大夫,我按你说的做,定期复查。”
其实,大夫跟患者说的那些话对患者来说很重要,我总说,健康是值得我们珍爱的。
什么是珍爱,珍爱就是付出时间和实践。只有达成医患共建,投入时间和实践,健康才会相伴。
别跟我说没时间,你重视的事情,一定有时间。健康,不是我们最应该重视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