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病因
强迫症的病因目前还不是完全清楚,目前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强迫症是综合多因素发病的疾病。通过下图,您可以看到很多强迫症的相关因素。
目前研究认为,强迫症发病可能与遗传、体内生化物质的改变、大脑解剖学的变化、免疫的变化、心理防御机制和行为学习等有关。尤其由于近年来遗传和生化研究的进展,特别是广泛采用药物治疗效果显著,提示本病的发生有其生物学基础。同时,本病与精神因素及人格特点的相关性也一直受到重视。因此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目前强迫症治疗的基础。
具体到每位病友,每个因素所占比例也各不相同,需要具体评估、具体分析。因此,临床上也越来越强调个体化的治疗。
遗传因素
目前对强迫症遗传方面因素的研究很多,结果显示强迫症的发病是多基因的,但其发病基因尚不明确,目前还在研究中。对病友家族成员的调查研究表明,在病友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中,焦虑障碍的发病风险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一级亲属,也有研究表明强迫行为的某些素质是可以遗传的。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证明强迫症一定会遗传给后代,遗传的是遗传素质,也就是强迫症高危的因素而已。
而遗传中也有个性的遗传。强迫人格有如下的特点:自我要求高、完美主义、注重细节、求准确、办事井井有条、力求一丝不苟、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严肃古板、过分疑虑等等。父母双方有这样的性格,也是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
生活压力和应激
强迫症的发病原因也与生活压力和应激有关。大部分患者能回忆起在症状出现和加重前的一些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父母离异、家庭矛盾、生活事业不顺利、压力的存在等等。但是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生活事件是强迫症的诱发原因,而不是唯一致病因素。
不良社会因素
不良社会因素也与强迫症相关。由于社会的高度发展,整体社会环境压力增加,社会负面因素增多,这些都会影响人们心理健康,进而可能成为强迫症致病因素之一。
心理应对模式
心理应对模式是一个人应对应激和焦虑时采取的心理处理方式。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机制,由于防御机制不能处理好强迫性格形成的焦虑,于是产生强迫症状。行为主义学派则以两个阶段学习理论解释强迫症状发生和持续的机制:在第一个阶段,通过经典的条件反射,由某种特殊情境引起焦虑;在第二个阶段,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使这类强迫行为得以重复出现,持续下去。
身体改变:神经、免疫、大脑等
目前的研究提示5-羟色胺系统功能增高与强迫症发病有关;强迫症的发病可能与基底节功能失调有关,尤其是眶额-边缘-基底节环路的功能失调;也包括一些内分泌和生化的改变,目前正在研究中。
因此,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综合多因素发病是目前的观点,治疗强迫症也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多维度治疗手段。多维度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性格的调整,心理应对模式的改变,压力的应对,情绪和应激的调整,物理治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