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伤~孩子无声的呼救

——“你有没有尝试过什么方法来缓解这种紧张?”
——“划一下,真的会好一些。”“同学教我的,网上也有视频。”
 
——“老师你看,我并不是想自杀,我是知道力度深浅的。”
——“痛吗?”
——“开始凉凉的,心里一麻,然后有点点,可是这里痛了,心里就没那么难受了呀!”
 
01 孩子为什么会有自伤行为?
对于有的孩子来说,自伤是盾牌,他们通过自伤这个盾牌来缓解负面情绪。
如紧张、焦虑、挫败、愤怒、伤心、自我厌恶等,否则会痛苦的想死。
 
对于有的孩子,自伤是长茅,是进攻的武器。
也许他们用这支茅去惩罚自认为不好的自己。
比如考试没考好、被批评、觉得自己没用,从自怨自艾到愤怒、厌恶自己。
也许他们用这支茅伤害自己控制他人、或是报复他人。
比如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孩子的情绪是忽略的,孩子的情感诉求不断升级,最后就是“我都伤害自己了,你还不来关心我吗?”
比如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高控制性的,孩子的个体性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到压制,但是,他的服从意识不允许他去攻击父母,最后就演变成“既然拿你们没办法,那我只有伤害我自己了。”
 
02 为什么自伤行为很容易上瘾?
在生理方面,自伤能产生疼痛,疼痛感会促使脑垂体分泌一种叫内啡肽的激素来止痛,但是内啡肽同时又能让人产生愉悦感。
 
在心理方面,自伤是一种便捷的应对压力的方式,就像小婴儿一焦虑就会吮吸手指一样,自伤可以快速地帮助他们逃避负面情绪,但是这也会强化了自伤行为,使自伤行为成为一种自动化模式。
 
同时,有些自伤会给孩子带来继发性获益。
比如平时疏于照顾的父母开始加倍关注孩子、24小时陪伴孩子;
平时很严苛很控制的父母开始无条件、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要求等等。
这些成为了孩子自伤的“利益”,导致孩子为了获得利益,再次自伤。
 
03 遇到孩子有自伤行为,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1.及时处理身体的伤口和心理的伤口。
身体的伤口一眼可见,心理的伤口约精神科医生进行专业评估,看有没有其他问题。
因为自伤常常和其他精神问题有关,如焦虑症、抑郁症、双相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会加剧自伤行为。

2.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和孩子沟通。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避免用说教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
我们可以做的是: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很爱你,很担心你,我们一起想想如何能避免再发生这个行为。同时帮助孩子学习更好的、长效的缓解情绪的方法。
 
3.避免继发性获益。
不能是自伤了,就给很多的关爱、陪伴、无原则性的满足,觉得孩子好一些了,亲子关系又回到原样。
关爱、陪伴必须是细水长流式的,浓度不要忽高忽低。
 
看见伤口,听见孩子的求助,积极采取行动,让孩子知道“我们一直在你身边,请让我来帮助你!”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地区推荐专家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