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发育迟缓——孩子长大就好了吗?
"你家宝宝都五个月了,趴着的时候头海抬不起来呢?"
"没事,我家宝贝吧胖,头比较重,长长就好了。"、 " 你家宝宝这都一岁半了还不会走路呢?"、 " 没事,长长就好了,有的宝宝就是走路晚点,慢慢就会走了。" 生活中,这样的对话您是否经常听到?当我们发现宝宝运动发育明显落后于周围同龄儿时,您是不是还满怀希望把一切归因于时间。殊不知,时间流逝,也错过了宝宝的最佳干预治疗时间。
什么是运动发育迟缓呢?运动发育迟缓是指运动发育里程碑明显落后(一般是指落后于同龄儿2个月以上),时婴幼儿发育障碍性疾病最常见的表现,主要发生在18个月内的婴幼儿,可合并语言、认知、社交与社会适应性等其他领域的发育滞后,绝大部分病因不明,多数可能是脑神经发育异常所致。
3个月不能俯卧位抬头、6个月不能扶坐、8个月不能独坐、12个月不会扶栏站立、18个月不会独走是粗大运动发育迟缓的警示性指标。而3个月不追视、6个月不会主动抓物、8个月不会双手交换玩具、12个月不会捏取东西是精细运动发育迟缓的警示性指标。由于宝宝周围环境及先天因素的影响,运动发育的个体差异也会存在,如果宝宝的运动发育相比同龄小朋友低下,水平差距在2个月以上,都可以视为异常发育,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一双火眼金睛及时发现问题并重视起来,赶紧带宝宝看医生了,记得是在儿童保健科就诊,如果你无法确定宝宝的发育是否出现异常,按照母婴健康手册上体检要求,定期到有条件开展神经心理发育评估的儿童保健科体检。
具体体检时间要求是健康足月儿1月、3月、6月、8月、12月、18月、24月等,如果是高危儿,按照高危儿规范化健康管理专家共识的要求是建议在基本公共卫生儿童健康检查基础上,6月龄以内儿童每1~2个月随访1次,7月龄至1岁儿童每2~3个月随访1次,1岁以上儿童每3~6个月随访1次,可根据具体状况酌情调整。
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多数在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存在高危因素,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2500g)、缺血缺氧性脑病、低血糖、围产期脑损伤、多胎、试管婴儿等。如果有以上病史和表现,要及时带宝宝到有条件开展神经心理发育评估的儿童保健科就诊,进一步检查明确临床与病因诊断,给予必要的早期干预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