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周作新

「抑郁36记」05.抑郁症是一场骗局吗?另一种疯狂,分裂思维与被害妄想…

「抑郁36记」05.抑郁症是一场骗局吗?另一种疯狂,分裂思维与被害妄想…

抑郁症是一场骗局吗?

另一种疯狂,分裂思维与被害妄想

前些年,一位美国记者写过一本书《像我们一样疯狂》,副标题是“——美式心理疾病的全球化”,这本书让很多人相信心理疾病就是一场骗局,是一种美国“心理病毒”的全球扩散,背后的推手是制药厂等利益相关的组织,陷入一种阴谋论。

的确,西方的DSM与ICD手册,根据症状表现对精神障碍的分类越来越细,关于精神疾病的定性也一直在变化,不断在修订,学术界关于精神疾病的描述和分类仍存在激烈的争议。

长期以来,现代医学主流上仍遵循「还原论」 的传统模式进行研究。事实上人们对心理症状背后的精神病理、生物学机制等所知还很有限,药物干预效果与不良反应也非常不尽如人意。临床上也确实有粗暴诊断和过度治疗的现象。有人认为精神药物往往是通过“麻木”或“钝化”情绪来起作用,比安慰剂好不了多少。

然而,全盘否定现代医学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又何尝不是一种疯狂的分裂思维、甚至被害妄想?

一位教育博主甚至说 “20岁以下不存在抑郁,心理医生都该下地狱!”这样极端的言论对于引流是有作用的,可对于社会、家庭建立健康的心理观是有害的。

《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明确的界定,不管是心理咨询还是心理治疗,对来访者心理干预的目标之一,是帮助他们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而不是去否定医学、攻击医生。

作者 周作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源市东埔医院)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视频 「抑郁36记」04.症状的演变-从焦虑到抑郁 从不安/不确定/失控感,到无助/无望与放弃”

症状的演变之二:从焦虑到抑郁 “从不安/不确定/失控感,到无助/无望与放弃…” 焦虑源于对环境的不确定感、失控感和迷茫。 久而久之,错过的越多,人就越失落,丧失了很多成功的机会,越觉得自己无能,运气不好,怨天尤人,同时更会责备自己,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愤怒,觉得自己很没用,是个废物,各种思想、言语和行为上的自我攻击,觉得自己很悲哀。 这种丧失、无能、无力、无助、无望感,再加上持续的自责、内疚、自我攻击,人就会陷入抑郁之中。 人一旦陷入抑郁,会翻来覆去地回顾这些遗憾的经历,反复体验和咀嚼这些负性的想法和感受,这就是陷入了反刍思维之中。 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画地为牢地把自己困起来,丧失了意志和动力,陷入一种生命的停顿和僵化状态,最后,可能会走向自我毁灭来结束痛苦。 抑郁症之所以引发人们广泛的关注,就是因为抑郁症的自杀风险比较高;而且另外一个风险是,大家对抑郁症的认识还很有限,不像了解感冒发烧那么了解抑郁症。 很多人自身已经陷入抑郁心境还不自知,也没有求助的意识,周围的重要他人也没有意识到问题。 也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引发的「病耻感」,让人们无意识地去忽略抑郁的信号和事实。 作者:周作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源市东埔医院)

周作新

心理咨询师

其他医院

20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抑郁36记」03.症状的演变-从癔症到焦虑 从压抑的欲望/隐秘,到不确定/失控和迷茫…

症状的演变之一:从癔症到焦虑 “从压抑的欲望、隐秘,到不确定、失控和迷茫” 心理治疗的祖师爷是弗洛伊德,他写的第一本书是《癔症研究》。那时正处于19世纪末 维多利亚时代末期。 那个时候,性的表达是一种严格的禁忌,特别是女性,性欲和情欲长期被压抑,内心积攒埋藏了很多的隐秘,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转换和解离,也就是犯癔症。 所以,弗洛伊德的早期临床,处理的症状主要是癔症。癔症的起源是压抑的欲望和秘密。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文明与科学的进步,社会越来越开放,经济文化高速发展,不断有新的现象、观念、运动冲击着人们。 人们有了很多释放自我的机会,好像一下子有了很多选择。有很多的机会去冒险、发财、成功,但事实上又好像没什么好选择,什么机会也抓不到,机会都是别人的,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完美地错过一个个风口,让人难以掌控,充满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觉得无序、混乱、迷茫、没有抓手,没有方向,让人处于一种紧张和焦虑不安的状态。 所以,焦虑源于对环境的不确定感、失控感和迷茫。 作者:周作新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源市东埔医院)

周作新

心理咨询师

其他医院

21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抑郁36记」06.抑郁症是一种心灵感冒?对抑郁症的“轻症化”倾向,不利于正确理解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心灵感冒? 对抑郁症的“轻症化”倾向,可能利大于弊 对于抑郁症,还有一个问题是“轻症化”倾向,就是说不把抑郁症看作精神障碍患者才有的“重疾”,而把它看作人人都可能得的“小恙”。 “抑郁症是一种心灵感冒”的说法似乎时不时见诸于媒体报端,甚至被一些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也这样挂在嘴边。这种轻症化的宣传,据说是日本一些制药公司为了推广抗抑郁药而想出的营销手段,可能是想让更多的人像接受感冒一样接受抑郁症,像服用感冒药一样使用抗抑郁药。 但在国内,“轻症化”主要是好心的心理学从业者,为了让有抑郁症的人能够更好地接受帮助而采取的必要的妥协。 比如说,治疗抑郁症就像吃感冒药治疗感冒,可以缓解症状,或者更快一些康复,然后来访者又回到“致病”的环境,等再出现症状时再来寻求帮助。 这样的说法,可能更多出于妥协或姑息的无奈,但并不完全,也偏离了事实,最终对正确理解抑郁症和其他精神心理症状是不利的。 作者:周作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源市东埔医院)

周作新

心理咨询师

其他医院

216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