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优选他克莫司软膏
特应性皮炎优选他克莫司软膏
引言:
特应性皮炎( Atopic Dermatitis , AD ),是一种炎症性、瘙痒性、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瘙痒、反复发作、病程迁延 、干燥、湿疹样皮损。研究显示,全身性 AD 对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仅次于脑瘫 1 ;成人 AD 患者的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活力热情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2 。可见,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会受到巨大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 AD 患者应对这类难题呢?
一、特应性皮炎的典型症状及敏感部位
瘙痒 是 AD 最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在中国成人 AD 患者中, 87% 的患者每天出现瘙痒症状 3 ,导致其睡眠、休闲社交、家务、工作学习受到了巨大影响,心理上也备受困扰。反复发作是 AD 的重要特征,中重度患者平均每年复发近 10 次,每年超过 1/3 的时间处于反复发作状态 ,这严重影响了 AD 患者生活质量。可见,治疗 AD 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瘙痒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
婴儿病变常累及 面部、脸颊和四肢表面、躯干;儿童病变常累及屈侧表面,特别是在弯曲褶皱部位;青年及成人常累及面、颈、手、腕、脚及弯曲部位,常表现为苔藓样斑块。不同年龄 AD 患者的发病部位虽有所不同, 但均 好发于面颈部、皮肤褶皱处等敏感部位,因而治疗 AD 时,敏感部位的疾病管理亦尤为重要。
二、 TCI 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优势突出
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局部外用药物,主要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 TCS ) 、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TCI ) ( 0.1% 、 0.03% 他克莫司软膏, 1% 吡美莫司乳膏)及外用 PDE-4 抑制剂 ( 2% 克立硼罗软膏)等。研究显示,长期使用 TCS 可能会导致 皮肤萎缩、紫斑、毛细血管扩张、条纹、类固醇红斑痤疮等不良反应 4 ; 2% 克立硼罗软膏 治疗 AD 患者常发生应用部位疼痛的不良反应,真实使用时,使用部位刺痛可能更为频繁 5 ,给 AD 患者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因此,非激素类外用药物中的 TCI 类越来越受关注。特应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 2022 年) 6 和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 2020 版) 7 指出, TCI 是治疗 AD 重要的抗炎药物 ,推荐用于面颈部、褶皱部位以及乳房、肛门外生殖器部位控制炎症与瘙痒症状,是敏感部位的首选药物;指南还指出,在易复发的原有皮损区首选每周 2 次外用 TCI 进行主动维持治疗,可显著降低复发率。
三、他克莫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 2017 年) 8 推荐, 0.1% 、 0.03% 他克莫司软膏 和 1% 吡美莫司乳膏等 TCI 类外用药物,可以作为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一线用药。那么,特应性皮炎患者该如何选择呢?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 1% 吡美莫司乳膏, 0.03% 他克莫司软膏 起效更快,可显著缓解 AD 患儿瘙痒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9 。另有多项研究证实,他克莫司软膏用于治疗中重度 AD 成年患者 的敏感部位效果显著、耐受良好,可有效减少皮肤敏感 / 薄嫩部位的激素样不良反应 10-11 ; 0.1% 、 0.03% 他克莫司软膏主动维持治疗,可显著改善成人、儿童患者复发情况 12 。
小结
特应性皮炎属于常见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以瘙痒、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好发于面颈部、皮肤褶皱处等敏感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治疗 AD 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瘙痒症状,降低复发率、管理敏感部位。 他克莫司软膏可有效缓解瘙痒症状,主动维持治疗可显著改善复发情况,并且特别适用于皮肤敏感和薄嫩部位,是敏感部位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Beattie PE,et al.Br J Dermatol 2006 ; 155:145-51.
2.Kiebert G,Sorensen SV,Revicki D,et al.Int J Dermatol 2002 ; 41:151-8.
3.G. Yosipovitch,et al.Int J Dermatology 2002, 41, 212 – 216
4.Eichenfield LF,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14;71:116 – 32
5. 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 2020 Jan;8(1):91-101.
6. 中华医学会 , 等 . 特应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 2022 年)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2.21(7):609-619
7.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 等 .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 (2020 版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020, 53(2): 81-88.
8.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 .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 2017 年)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017, 11(50): 784-9.
9.Drake L,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01;44:S65-72.
10. Doss N, et al. Br J Dermatol. 2009;161(2):427 – 434.
11.Furue M, et al. J Dermatol. 2004 Apr;31(4):277-83.
12.J Dermatolog Treat 2010:21(1):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