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icon
0
0
0

胆囊息肉的诊疗

胆囊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病变,指的是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以下是对胆囊息肉的详细介绍:

 
定义与分类
胆囊息肉是形态学的名称,根据其组织学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胆固醇性息肉**:最为常见,占95%左右,通常不会恶变。
2. **炎性息肉**:由胆囊炎症引起的黏膜息肉样增生,不会恶变。
3. **瘤样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等,恶变率为10%左右,恶变几率与息肉的大小成正比。
 
病理原因
胆囊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 **胆汁成分改变**:导致胆囊过度浓缩胆汁,长期腐蚀胆囊壁。
- **胆囊营养不足**:胆汁分泌多,但胆囊营养不足,容易形成息肉。
- **不良饮食习惯**:如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食物等。
- **慢性胆囊炎**:长期慢性炎症也是引起胆囊息肉的一个重要原因。
 
临床表现
大多数胆囊息肉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在合并胆囊炎时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上腹部不适、胀痛**
- **恶心、呕吐**
- **食欲不振**
- **右上腹绞痛**:合并急性胆囊炎时,疼痛可能放射到右侧后背及右肩。
 
影响与治疗
1. **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小的胆囊息肉通常不会影响消化功能,但较大的息肉可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2. **对肝功能的影响**:部分胆囊息肉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
3. **治疗**:对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息肉、年龄超过50岁、合并胆囊结石或发展较快的患者,建议手术治疗。良性息肉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切除,恶性息肉可能需要更广泛的治疗。
 
预防与饮食建议
- **规律饮食**:避免不吃早餐、晚餐过盛等不良饮食习惯。
- **控制饮食**:减少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多油煎油炸食物和酒类。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胆囊疾病。
 
总之,胆囊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病变,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但部分瘤样息肉有恶变风险,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和适当的饮食控制。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向本文作者提问
孙华新·主任医师
孙华新主任医师可处方
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3409|响应时长3分钟
擅长: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癌;营养不良 肿瘤营养支持治疗 胆囊炎,胆囊结石,肝囊肿,肝癌;胰腺癌,脾亢,胸闷,肺结节,肺恶性肿瘤,恶心,呕吐,腹痛,便秘,腹泻,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感染),糜烂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贲门癌,胃腺癌,胃肠间质瘤,阑尾炎,慢性结肠炎,克隆氏病(Crohn's病,结肠息肉,肠粘连,肠梗阻,结肠癌,直肠癌,内疩,外痔,肛瘘,大隐静脉曲张,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脉管炎,四肢难治性溃疡。
静脉曲张
软组织感染
¥30.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2024-08-05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多典型的临床症状,少数可出现腹痛、恶心等诊断首选超声检查,有症状者可手术切除有些胆囊息肉样病变有癌变的可能,需警惕简介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指向胆囊腔内呈突出或隆起的一类病变。绝大多数患者在体检时发现,一般临床症状,且胆囊功能良好。少数患者可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超声是胆囊检查首选的检查,可见病变位于胆囊腔内,随体位变动而移动,可以是单个或多个。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恶性肿瘤性病变的可能性大,故胆囊息肉样病变近几年来倍加重视。症状的患者应予定期随访,若出现明显症状应手术治疗。预防胆囊息肉样病变应注意健康饮食,规律作息。症状表现:一般临床症状,大多在B超体检时发现。少数患者表现为右上腹痛、上腹饱胀、恶心、呕吐等消化良症状。诊断依据:诊断并是依靠临床表现,而主要依靠B超检查。典型的超声图像为胆囊壁小结节状或乳头状隆起,且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超声检查能确定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数目、位置和大小,但难以区分是肿瘤性还是非肿瘤性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病变。超声CT及MRI增强扫描等联合运用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胆囊息肉样病变有哪些类型?胆囊息肉样病变按病理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1.非肿瘤性息肉:(1)胆固醇性息肉;(2)炎性息肉;(3)胆囊腺肌症。2.肿瘤性息肉:包括胆囊腺瘤等。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国内大宗流行病学报道在常规体检人群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为6.9%,有报告可高达9.5%,其中胆固醇性息肉最多见,约占50%~87%[1]。是否可以治愈?一般可以治愈。有手术指征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但有癌变倾向的患者预后较差。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孙华新·主任医师
聂里红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