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症状为发热、背痛、头痛、黄疸、出血通过蚊叮咬传播,我国未见本病流行和原发病例治疗上以缓解症状为主,早期及时治疗预后良好简介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背痛、头痛、黄疸、出血等。本病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我国于2016年3月12日确诊首例输入性病例。由于本病特效抗病毒药物,因此治疗上以缓解症状为主。患者确诊后及时接受治疗可治愈[1]。症状表现[1]:该疾病的潜伏期通常为3~6天,也可长达10天。人感染黄热病毒后大多数症状或轻症感染。典型病例病程可分为4期,分别为感染期、缓解期、中毒期和恢复期。典型症状有发热(可达39℃-41℃)、黄疸(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变黄)、出血(皮肤瘀点、瘀斑、黏膜出血)、背痛和头痛等。诊断依据[1]:依据流行病学史(近期接触过本病患者或隐性携带者又或有进入丛林并被蚊叮咬的经历)、结合发热、背痛、头痛、黄疸、出血等疾病典型症状及血清学、病原学检查可确诊黄热病。疾病类型[1]:按照传播方式,黄热病主要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城市型黄热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特别是发病5日以内的患者。丛林型黄热病:主要传染源为猴及其他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否具有传染性[1]?非国家法定传染病,具有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染[1]?传染源:城市型的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特别是发病5日以内的患者);丛林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猴及其他非人灵长类动物。传播方式:主要经蚊叮咬传播。怎么预防[1]?包括对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应采取有效防蚊隔离措施;防蚊灭蚊;接种黄热病疫苗以及采取个人防蚊措施。是否常见[1,2]?本病在我国常见。黄热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热带地区。我国还未见本病的流行和原发病例报道,仅记载输入性病例11例,其中江苏籍2例、浙江籍1例、福建籍7例和四川籍1例,主要是在国外经商和探亲期间受感染,均由安哥拉输入入境。是否可以治愈[1]?本病可以治愈。由于本病特效抗病毒药物,因此治疗上以缓解症状为主。患者确诊后及时接受治疗可治愈。是否遗传[1]?否。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王贵强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