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伴或伴出血症状多发于儿童、育龄期女性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法根治,以对症止血治疗为主简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又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将该病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儿童多见,一般呈自限性,约80%患儿在6个月内可自行缓解[1-3],后者成人多见,一般起病隐匿;与男性相比,育龄期女性发病率较高,超过60岁的老年人也是该病的高发群体。主要以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年龄越大,出血风险越大。也有些患者并会出现出血症状,只在体检时提示血小板减少;还有些患者会伴随显著的乏力症状。该病常持续或反复发作,间歇性缓解,目前并有根治的方法,以对症止血治疗为主,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难治性及老年ITP患者预后差[1-3]。症状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有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较严重的患者甚至可出现颅内出血,通常年龄越大,出血风险越大。有些患者并会出现出血表现,只在血检时提示血小板减少;还有些患者会伴随显著的乏力症状。诊断依据:以排他性诊断为主,如果患者满足以下指标,可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少于2次血液检查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PLT)减少,但是血细胞形态正常;体检脾脏通常增大;骨髓检查提示巨核细胞数增多或者正常,有细胞成熟障碍;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类型?根据疾病进展速度,本病可分为: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罕见,发病率约为(5~10)/10万人口[1]。是否可以治愈?可治愈。以对症止血治疗为主,经过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等)或手术治疗(如脾切除术)后,可缓解患者病情,降低疾病的病死率。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吕萌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