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控制地排泄大便,大便性状正常神经发育迟缓、人际关系紧张等多种因素导致儿童患病率最高,很少持续到成年简介非器质性遗粪症属于排泄障碍,是指是由于某一器官或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而导致的在厕所以外的场所自主地排出正常粪便的一种疾病。多发生在4周岁以上的儿童,是神经发育迟缓、人际关系紧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该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但预后良好,随着年龄增长现象可逐渐消失[1]。症状表现[1]:在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仍在厕所以外的场所自主地排出大便,大便性状正常,至少每月一次,并且持续三个月以上。一般多排在内裤里,多数发生在儿童站立时,特别是运动中、玩耍时等。诊断依据[1、2]:年龄在4岁以上,反复出现在恰当的地方排便,大便性状通常正常。每个月至少有1次遗粪,至少持续3个月。排除由于泻药、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腺功能减退、脊髓神经病变、肠道感染性疾病或肛门括约肌障碍等所致遗粪。疾病类型[2]:根据发病之前的情况,可分以下类型:原发性非器质性遗粪症:儿童从未养成控制大便的习惯,从婴儿期就开始持久存在的遗粪症状。继发性非器质性遗粪症:小儿已养成控制排便的习惯,相当时间后又发生遗粪。是否常见[2]?常见,遗粪症在10岁儿童患病率最高,达到16%,7岁是10%,9岁5%,0.5%~2%的患者持续到成年。性别之比(男比女)为2.5~6.0。在贫困山区的儿童发病率更高。是否可以治愈[1、2]?一般可以治愈,对患儿进行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伴有便秘者可使用泻药。父母要对患儿给予理解、支持和帮助。要因为遗粪责骂体罚患儿。是否遗传[2]?否是否在医保范围内?否
杨思渊副主任医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