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窦丽敏

什么是湿疹(特应性皮炎)?

什么是湿疹(特应性皮炎)?

听到孩子被诊断为“特应性皮炎”,家长一般都要先心疼自家宝贝,随之而来的就是家长一系列的问题:

1.到底啥是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又称为“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特应性湿疹”,是一种皮肤科常见的与遗传、过敏有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2.它有哪些具体表现?

a. 瘙痒:是特应性皮炎最重要的表现,常引起孩子睡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等表现。
b.干燥:全身皮肤干燥、脱屑,头皮上也可有细小的鳞屑,部分孩子掌纹深。
c. 皮疹:皮肤上有多种多样的皮疹,如红斑/丘疹/鳞屑/斑块/渗液/抓痕/结痂/苔藓样变等,左右对称分布。在孩子不同年龄阶                     段,皮疹长的部位不同 

            婴儿期 皮疹多从头、面部开始、逐步蔓延至躯干、四肢,分布广泛,容易抓破后渗水、结痂。
            儿童期 皮疹的范围较婴儿期缩小,多发生于肘窝、腘窝和关节周围。
            青年与成人期 与儿童期类似,主要发生在屈侧,如肘窝、腘窝、颈前、踝前等部位。因长时间的搔抓,皮肤增厚似皮革。

d. 过敏:孩子本人或家长中,有人患有过敏性鼻炎/结膜炎、过敏性哮喘、食物过敏。

3.这病常见吗?

近20年来,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在不断上升,研究显示我国2002年1~7岁儿童的患病率为2.78%,而2015年1~7岁儿童患病率已达12.94%

4.为啥会得这个病呢?

直至目前,特应性皮炎的病因仍未阐明,但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与其关系密切。

       遗传:父母兄弟姊妹等一级亲属有过敏性疾病史(包括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哮喘、食物及金属过敏等)的人患特应性皮炎的概率会显著增加。同卵双胞胎一方患病,另一方也患病的几率高达77%。
       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与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约80%的特应性皮炎患者都存在血清IgE水平增高
       环境:外界环境中的变应原(如食物、屋尘螨、花粉等)、污染物(如二手烟、汽车尾气、甲醛、橡胶等)可诱发特应性皮炎。

5.这病好治不?

        稍微令人遗憾的是,特应性皮炎目前仍然还无法完全治愈,其治疗的目标在于控制急性炎症,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早期控制好特应性皮炎,对预防随后哮喘、过敏性鼻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正规和良好的治疗足以使特应性皮炎的症状完全消退或改善,宝宝仍可健康成长。试问小小乌云,如何遮住万里蓝天?各位家长大可不必为此太过担心。

参考文献:
1.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
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人卫出版社 第八版.
3.我国特应性皮炎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皮肤科杂志(6):5-8.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疣的外用药用法

目前采用的全身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皆难以肯定。局部治疗有冷冻、激光、外用药。 局部外用药物原理为化学性腐蚀脱落的原理,或有些是局部外用抗病毒的作用,使用尤其需要注意。 掌趾部位的疣 将患处温水浸泡15-30分钟,使角质层软化,用“酒精消毒后的牙签尖头”将疣体表面角质层挑开,取消毒棉片蘸取足量药水,敷于处理后的疣体表面,其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再用创可贴或医用胶带封包固定。每日1-2次,每次8小时左右,连用4-6日后,将沙棘油擦剂或安达芬软膏涂于患处,每日2-3次,连用2-3日。接下来重复上述方法,直至患处完全平滑、柔软,见到皮肤纹路。 丝状疣 可直接用棉签“梗部”蘸取药水涂擦疣体,如果疣体较大,可先用“无菌细丝线”在疣体根部打结,然后用棉签的“梗部”蘸取药水涂擦疣体,每次按压数分钟,使其充分吸收,每日2次,一周左右疣体变干、萎缩,可停止涂用,待疣体自然脱落。 传染性软疣 用棉签的梗部蘸取药水涂于疣体部位,每日2次,连续涂用1周,疣体萎缩变干、结痂,待疣体自然脱落。如疣体较大,可用无菌棉签挑破软疣表面后再涂抹,涂抹完毕,可以外用安达芬软膏。 注意事项: 禁忌药物入眼和口。外用药物部位皮肤保持干爽,如出现严重红肿疼痛,可停用1-7天,涂用“沙棘油”或百多邦,待症状消失后再根据临床表现,决定是否可以外用。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窦丽敏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145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话说白化病

出现皮肤毛发发白,眼部表现:畏光、视弱、眼球震颤、斜视,眼科检查可发现虹膜半透明、视网膜上皮色素减退、中央凹发育不良等就是白化病吗? 人类皮肤颜色正常系由于皮肤内黑色素的合成、转移有条不紊的进行,黑色素分真黑素(皮肤颜色显示为棕色或黑色)和褐黑素(皮肤颜色显示黄色)。 仅有眼皮肤毛发表现的白化病,医学上称为非综合征型白化病,分 7 型,即 OCA1-7,中国人 70%OCA1,10%OCA2,13%OCA4,但我院基因检查发现 OCA2 的患儿较多。OCA5,6,7 由于报道少,只是通过眼睛和皮肤的表现还比较难以诊断出来的。 而除了单纯的白化病,还有一些除了眼皮肤毛发表现之外,随着生长发育,可能会逐步出现肺部、消化道等疾病,医学上称为综合征型白化病。主要有 2 种,Hermansky-Pudlak 综合征 and Chediak-Higashi 综合征,又可细分成 10 个类型。中国以白化病为表现的病人中有 2%Hermansky-Pudlak syndrome type 1(HPS1 )。 因此,当我们见到皮肤、毛发、睫毛发白或泛黄伴有畏光等时,还需要考虑到以白化病为表现的白化病综合征。 白化病及白化病综合征注意事项: 终身防晒 避免 10: 00-15: 00 外出 带宽沿帽,穿带有 ultraviolet protective factor(UPF )标签的衣物。长袖,长裤,带领衣物。随时频繁应用防晒霜 SPF 至少 30. 避免光敏药物应用。 青春期后每半年-1 年皮肤体检。长期皮肤自检,特别是日晒区,注意有无新发皮损、不能愈合的皮损、原皮损发生变化的皮损、伴有疼痛、瘙痒或出血的皮损等。 4-6 月龄时全面的眼科评估,2 岁前 3-4 个月评估一次,随访。5 岁前半年随访 1 次。后每年随访。18-20 岁后,2-3 年随访一次。

窦丽敏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145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皮炎马拉松,一起往前冲

不少家长面对孩子身上难以彻底治愈的特应性皮炎,可能会产生一种难以掩盖的挫败之情,甚至还会对治疗产生消极情绪。确实,特应性皮炎不可治愈,我们应当坦诚的接受这一点。但与其坐而担忧,不如起而前行,面对特应性皮炎我们能改变的远比想象的多。 1.生活环境 日常生活环境中充斥着许多可以诱发特应性皮炎的过敏原,如宠物毛、花粉、尘螨等等。家长们可以通过勤换衣物和床单、不养宠物、不铺地毯、少养花草等减少相关过敏原,避免孩子皮炎的发作。环境污染物,比如暴露在二手烟、汽车尾气、新装修的房屋、新的衣物等环境中也能诱发皮炎或使原有皮炎加重。 2.穿衣 孩子的衣物,特别是内衣,应以纯棉、宽松为宜,家长们需要避免化纤、羊毛、质硬容易与孩子皮肤摩擦的衣物,防止孩子因瘙痒抓破皮肤,扩大皮损。 3.食物 远离酒精、辛辣以及致敏食品是特应性皮炎患者需要恪守的三大“诫条”。小孩子更需要严格执行。婴儿期的宝宝们,需要家长更加仔细的观察、记录宝宝们在进食后的表现,如果进食某种食物之后,宝宝哭闹、出现呕吐、口周或其他部位皮肤发红、痒,原有的皮炎症状加重,或出现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家长们就需要警惕食物过敏的可能,可避免相同食物的再次摄入并到医院就诊。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比赛,那么这场比赛一定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在这场漫长的比赛中,特应性皮炎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虽然它无法治愈,但它完全可以在正规治疗后有效控制,孩子们依然可以享受到幸福的生活。毕竟在一场马拉松中,刚开始的不顺利算不得什么,不是吗? 参考文献: 1.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 2.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2017版)

窦丽敏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10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孩子皮肤起风团,一周前有海边旅行史,无感冒发烧,每天午睡后加重。患者男性3岁

就诊科室:小儿皮肤科

总交流次数:41

医生建议:荨麻疹可能由感染、过敏等因素引起,建议注意室内清洁,特别是枕头和床单。治疗方面,可先按原药继续服用,观察效果。若效果不佳,可考虑更换为仙特明。如症状持续,可考虑进行相关检查。

窦丽敏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查看详情

龟头瘙痒,去年做包皮环切后出现,趾甲未检查真菌,有皮炎湿疹体质。患者男性10岁

就诊科室:小儿皮肤科

总交流次数:52

医生建议:患者龟头瘙痒可能为包皮环切术后炎症或感染,建议使用百多邦乳膏涂抹,趾甲使用美克和0.03%他克莫司软膏,保持患处凉快透气。建议患者注意营养均衡,定期复诊,观察病情变化。

窦丽敏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查看详情

特应性皮炎患者咨询皮肤问题以及用药建议和生活护理。患者女性8岁

就诊科室:小儿皮肤科

总交流次数:17

医生建议:特应性皮炎治疗建议:针对特应性皮炎,需结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护理。药物治疗包括应用激素药膏和保湿霜,避免刺激诱发因素。生活护理方面要注意清洁润肤,避免各种刺激因素。具体药品使用需遵医嘱,不建议自行减药或停药。注意事项:患者需避免过度干燥和高温刺激,适宜居住温度为18 ℃ ~ 22 ℃。同时,控制环境中致敏物,如尘螨、动物皮屑等。

窦丽敏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