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要不要输营养液?如何输?

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看似专业,其实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重症患者的肠外营养。

想象一下,如果亲人不幸因为车祸或者重病住进了重症监护室(ICU),除了各种仪器和药物治疗外,医生还会非常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为什么?因为良好的营养支持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小张的爷爷就是一个典型案例。76岁的张爷爷因为突发脑梗,被送进了ICU。刚开始几天,张爷爷无法正常进食,医生通过鼻饲管给他喂营养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肠内营养)。但是,张爷爷出现了严重的腹胀和呕吐,无法耐受肠内营养。这时医生决定给张爷爷实施肠外营养支持...

那么,什么是肠外营养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将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直接输送到血液中。它就像是给人体"打营养针",绕过了消化系统,直接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但是,肠外营养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用的。它涉及到很多专业问题,比如:

  1. 什么时候开始肠外营养最合适?

  2. 哪些患者需要肠外营养?

  3. 营养方案该如何制定?

  4. 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该如何把握?

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像张爷爷这样的患者家属,也是医学界一直在探讨的热点。为了解答这些疑惑,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的专家们集思广益,制定了一份《中国重症患者肠外营养治疗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共识给出了哪些重要建议。

一、肠外营养的启动时机

很多人可能会想,既然营养这么重要,是不是应该越早开始肠外营养越好呢?

其实不然。对于高营养风险或严重营养不良的重症患者,专家们建议在入ICU后3~7天启动肠外营养。为什么不是立即开始呢?因为研究发现,过早启动肠外营养可能并不会带来额外的益处,反而可能增加一些并发症的风险。

举个例子,小李是一名35岁的年轻人,因为严重车祸入住ICU。虽然他之前身体状况良好,但车祸导致他无法正常进食。医生评估后发现小李属于低营养风险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并没有立即给小李使用肠外营养,而是先尝试了肠内营养。直到入ICU一周后,发现肠内营养的摄入量仍未达到目标热量的60%~80%,医生才决定启动补充性肠外营养。

二、肠外营养的调整

肠外营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营养支持方案也需要及时调整。

还记得开头提到的张爷爷吗?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肠外营养后,张爷爷的病情逐渐稳定,也能够开始少量进食了。这时,医生就开始逐步增加张爷爷的肠内营养,同时相应减少肠外营养的比例。当张爷爷能够通过肠内途径获得足够营养时,医生最终停止了肠外营养支持。

这个过程就像是给汽车加油,刚开始可能需要高标号的汽油(肠外营养),随着车况改善,逐渐过渡到普通汽油(肠内营养),最终实现正常加油(自主进食)。

三、肠外营养的输注途径

说到肠外营养,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打营养针"。但实际上,肠外营养的输注途径有讲究。

专家们建议,优先选择中心静脉导管或PICC(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作为重症患者的肠外营养途径。这就像是选择高速公路而不是乡间小路,可以更快速、安全地将营养输送到全身。

不过,如果肠外营养治疗时间较短,而且营养液的浓度和渗透压不高,也可以选择经外周静脉输注。这就像是在城市里选择一条车流量较小的道路,虽然不如高速公路那么快捷,但对于短途行程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

四、营养需求量的计算

确定了输注途径,接下来就是要计算患者的营养需求量了。这个问题可不简单,就像是给不同的人定制不同的饮食计划一样,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专家们建议,最理想的方法是通过间接能量代谢及氮平衡测定来指导非蛋白热量和蛋白质供给。这就像是给每个人量身定制一份精确的营养餐单。

但是,并不是所有医院都有条件进行这样精确的测定。在这种情况下,专家们给出了一个通用的建议:重症患者的目标热量为每公斤体重每天25-30千卡/kg.d,目标蛋白量为每公斤体重每天1.2~~2.0克/kg.d。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体重60公斤的重症患者,他每天的目标热量应该在1500-1800千卡之间,蛋白质摄入量应该在72-120克之间。当然,这只是一个粗略的估算,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五、脂肪乳剂的使用

说到营养,很多人可能会担心:重症患者已经很虚弱了,还需要补充脂肪吗?

事实上,适量的脂肪对重症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脂肪不仅是重要的能量来源,还能提供必需脂肪酸,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

专家们建议,重症患者的肠外营养中应该常规使用脂肪乳剂,但剂量不应超过每公斤体重每天1.5克。这就像是给汽车加润滑油,太少会导致发动机磨损,太多又会造成积碳。

有意思的是,现在临床上常用的脂肪乳剂通常是中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的混合物。这就像是鸳鸯火锅,既有麻辣的刺激(中链脂肪酸),又有清淡的滋养(长链脂肪酸),两者相得益彰,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六、特殊情况的考虑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重症患者都能套用同一个标准。有些特殊情况下,营养支持方案需要进行调整。

比如,对于肥胖的重症患者,他们的能量需求量反而要适当降低。这就像是一辆大卡车,虽然体型大,但如果长期闲置,反而不需要那么多燃料。

再比如,对于接受血液透析或者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他们的蛋白质需求量会增加,最多可以增加到每公斤体重每天2.5克。这就像是一个正在修复的房子,需要更多的建筑材料来支持修复过程。

七、营养支持的监测

最后,我们还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哪种营养支持方案,都需要进行密切的监测和及时的调整。

医生们会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液指标,如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同时,还会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如有无水肿、腹胀、皮疹等不适症状。这些都是调整营养支持方案的重要依据。

就像是园丁照料一棵树,不仅要给予阳光和水分,还要经常观察树的生长状况,及时修剪、施肥,才能让树木茁壮成长。同样,只有通过持续的监测和调整,才能确保营养支持发挥最大的效果。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重症患者的肠外营养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虽然这个话题看起来很专业,但它其实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的亲朋好友,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刻需要重症监护。而良好的营养支持,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患者照亮康复的道路。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能让大家更加重视重症患者的营养问题。同时,也要为那些日夜奋战在ICU一线的医护人员点赞。他们不仅在与疾病抗争,更在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每一位重症患者量身定制最适合的"营养食谱"。

最后,祝愿所有的重症患者都能早日康复,重返健康!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保重身体,珍惜健康。毕竟,健康的身体,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参考资料: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4 年 7 月第 36 卷第 7 期 Chin Crit Care Med,July 2024,Vol.36,No.7

推荐医生列表
茹松伟·undefined
茹松伟可处方
航天中心医院老年病科
好评100%|接诊量28788|响应时长7分钟
擅长:冠心病、心衰、心房颤动、高血压、下肢静脉血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烟草依赖,糖尿病、肺炎、支气管扩张、哮喘、咳嗽、水肿、发热、痛风、脑梗死、老年抑郁焦虑评估,失眠、老年肿瘤,营养不良及肿瘤患者营养支持
¥50.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饮食足或均衡,导致营养过剩或营养足勿用米糊、白粥、面条等代替配方奶喂养孩子通过营养补充和干预,营养良可有效纠正简介营养良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是指体内营养素失衡,包括营养过剩和营养足,营养足包括蛋白质能量营养良和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缺乏,营养过剩主要指脂肪积累过多导致的肥胖以及一些营养素过多引起的中毒。营养良主要由于饮食足、吸收良、过度损耗或饮食均衡所致。本病临床较为常见,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其中以儿童和老人为多见,如果能长期摄取由适当数量、种类或质量的营养素所构成的健康饮食,个体将营养良。长期的营养良可能导致饥饿死亡。蛋白质能量营养良会出现体重下降、消瘦、水肿、精神萎靡、容易疲乏,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等症状。维生素缺乏时,会导致相应的一些病变,如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眼病、皮肤干燥等;维生素B1缺乏会导致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受损,主要表现为水肿、感觉障碍得脚气病;维生素B2缺乏会导致口腔溃疡,舌头肿胀,阴囊瘙痒;烟酸缺乏会导致皮炎(水肿、红肿、溃烂)、腹泻、痴呆、死亡;叶酸缺乏会导致胎儿出现脊柱裂、脑儿;维生素B6缺乏可导致皮肤油脂增多、皮炎瘙痒;维生素C、维生素K缺乏会导致异常出血;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佝偻骨骼发育畸形等。儿童营养良会影响生长发育,长期营养良可导致身材矮小和智力低下。营养良需要及时给予营养补充,进行有效干预,多数患者可以基本治愈,预后良好。症状表现:蛋白质能量营养良:体重下降、消瘦、水肿、精神萎靡、易疲乏等。维生素A缺乏:夜盲症,皮肤干燥等。维生素B1缺乏: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受损,主要表现为水肿、记忆力下降,食欲振,感觉障碍得脚气病。维生素B2缺乏:口腔溃疡、舌头肿胀、阴囊瘙痒。烟酸缺乏:皮炎(水肿、红肿、溃烂)、腹泻、痴呆、死亡。叶酸缺乏: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出现脊柱裂、脑儿。维生素B6缺乏:皮肤油脂增多、皮炎瘙痒。维生素C、维生素K缺乏:异常出血如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和骨软化病、骨质疏松,表现为骨骼发育畸形等。诊断依据:营养良的诊断,需要进行营养评价,即通过临床检查、人体测量、生化检查、人体组成测定及多项综合营养评价等手段,判定机体营养状况,确定营养良的类型和程度,预测营养良所致的风险,并监测营养支持的疗效。营养良有哪些类型?1.根据原因可分为2种:原发性营养良继发性营养良2.根据营养素缺乏和失衡的同,又可分为两种(1)营养缺乏病蛋白质能量营养良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2)营养素过剩肥胖症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营养良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其中以儿童和老人为多见,目前我国的营养良患病人数有权威的流行病学数据。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通过积极地营养补充和营养干预,消除营养摄入足和消耗过多的问题,即可将营养良得到有效的纠正。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茹松伟·主治医师李缨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