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从文档中提取的相关信息:
• 定义:发生在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的结核,包含肺实质的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和
结核性胸膜炎,占各器官
结核病总数的80% - 90%。
• 流行病学: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曾受结核菌感染,我国结核病年发病100万例,地区差异大。
• 病因与机制:
• 诱因或危险因素:传染源主要是痰菌阳性的患者,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易感人群包括婴幼儿、老年人、HIV感染者等。
• 病理生理:基本病理变化是炎性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病理变化转归包括吸收消失、纤维化、液化或形成空洞等。
• 机制与病理结局:原发感染后,结核菌可长期处于休眠期,成为继发性结核的潜在来源;继发性结核的发病有内源性复发和外源性重染两种方式。
• 诊断与转诊:
• 诊断步骤:有结核中毒症状、呼吸道症状或肺部阴影疑似肺结核者,需进一步检查。
• 诊断依据与方法:包括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基层医疗机构和结核病定点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相关检查)。
• 诊断标准与诊断流程:根据病史、影像学和结核菌检查结果,将肺结核患者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
• 鉴别诊断:与
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
肺癌、
肺脓肿、纵隔和肺门疾病等鉴别。
• 转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初步诊断或怀疑肺结核的患者以及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某些情况,需转诊至结核病定点医院或有收治结核病能力的综合医院。
• 治疗:
• 治疗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整个治疗方案分强化期和巩固期两个阶段。
• 化学治疗:常用抗结核病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等,标准化学治疗方案根据初治、复治和耐药情况有所不同。
•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失败或威胁生命的单侧肺结核,外科治疗是可选用的重要治疗方法。
• 症状治疗:包括发热、咯血、气管支气管结核所致气道狭窄的治疗。
• 肺结核的管理与预防:
• 基层医疗机构职责:协助判断治疗效果,进行宣传、教育与随访,疫情报告。
• 结核病高危人群筛查:主要是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
• 分级预防:一级预防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二级预防为高危人群使用预防性抗结核治疗,三级预防包括直接面视下短程督导治疗和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