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干货!四张表格明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分类与分型

学习笔记:四张表格明了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分类与分型

常见病因构成比 分类

脓毒症性 DIC,肿瘤性DIC,创伤性DIC ,产科DIC和其他疾病导致的DIC。

其他疾病导致的 DIC

毒性 DIC、热射病性DIC、医源性DIC、放射性DIC、遗传性DIC

血管瘤性 DIC等

 

按代偿能力分型

指标

 

分型

PT和APTT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

代偿型

基本正常

升高或正常

可升高

出现

显性型

延长

很低

很低

可测得

非显性型

正常或缩短

减少

减少

较明显

 

按发生时间分型

急性型

当 DIC在数小时或1~2 内发病

最常见于重症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性休克发生率最高,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型 DIC预后最差

还见于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异型输血、重症中暑、急性中毒、放射病、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等。

慢性型

病程长,临床表现不明显 有时仅有实验室检查异常,直到最终尸检才能明确诊断。

 

按临床症状和病理机制分型

             分型

表现

出血型

(高纤型)

器官衰竭型

(高凝低纤型)

大出血型

(消耗型)

无症状型

(前期)

机制

纤溶亢进为主

高凝低纤溶为主

凝血因子严重消耗

 

临床主要表

出血

微血栓导致的器官衰竭

出血

仅有实验室检查异常 而无明显 临床症状

常见 疾病

创伤、白血病、产科疾病或主动脉瘤

常见于脓毒症

严重外伤

产科疾病

 

参考资料(略)。

本文仅作为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地区推荐专家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