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检查通常检查以下内容:
一、一般性状检查颜色:正常粪便颜色为黄色至棕褐色。如果粪便颜色发生改变,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例如,黑色或柏油样便可能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红色便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灰白色便可能与胆道梗阻有关。性状:正常粪便为成形软便。如果粪便呈水样便,可能是腹泻;如果粪便干结、呈羊粪状,可能是便秘。此外,黏液便、脓血便等也可能提示肠道疾病。气味:正常粪便有一定的气味,但如果气味异常浓烈、恶臭,可能与肠道细菌感染、消化不良等有关。
二、显微镜检查细胞成分:红细胞:正常粪便中一般无红细胞。如果发现红细胞,可能提示肠道出血,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白细胞:正常粪便中可偶见白细胞。如果白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提示肠道炎症,如细菌性痢疾、肠炎等。巨噬细胞:在细菌性痢疾等肠道炎症时可见巨噬细胞,有助于诊断。寄生虫及虫卵:检查粪便中是否有寄生虫及虫卵,如蛔虫卵、钩虫卵、绦虫卵等,可诊断相应的寄生虫感染。其他成分:如淀粉颗粒、脂肪滴等,可反映消化功能状况。如果淀粉颗粒增多,可能提示消化不良;脂肪滴增多可能与脂肪吸收不良有关。
三、化学检查隐血试验:检测粪便中是否有微量的血液,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即使粪便外观无明显异常,隐血试验也可能呈阳性,提示早期的消化道出血。粪胆原:有助于判断黄疸的类型。如果粪胆原减少,可能提示梗阻性黄疸;如果粪胆原增加,可能与溶血性黄疸等有关。
四、细菌学检查培养:通过培养粪便中的细菌,可确定是否有肠道细菌感染,并鉴定致病菌的种类,为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依据。药敏试验:对培养出的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该细菌对哪些抗菌药物敏感,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