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答1
家长提问
进食障碍康复期孩子已经好了很多,但是作为家长我们总是担心孩子的疾病会复发,但我觉得这样的担心好像又拖了女儿康复的后腿。我们应该怎么才比较合适?
回答
进食障碍是难治性疾病,一般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康复。看到“孩子已经好了很多”,心里真的感到高兴,为孩子,也为家长。家长陪着孩子一起走过来,这一路一定有各种的不易!
进食障碍的康复耗时长且易反复,这个是这种疾病的特点。即使是体重达到了理想的数值,各项生理指标也回归正常,也可能会出现反复。一旦反复,家长就会担心复发,引发的焦虑情绪难免会被带入和孩子的日常相处中,最坏的结果之一便有可能引发孩子的抵触心理而不愿意再配合饮食计划或者其他的一些约定,使得康复停滞不前甚至破坏前一阶段的胜利果实。
我们的建议是,当孩子已经有比较明显的康复迹象的时候,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努力。进食障碍是一种身心疾病,即使有药物治疗,孩子作为和疾病斗争的主体也是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的,因为TA更多地是要和自己的“心病”做斗争,需要极大的意志力、坚持、自我说服和约束,等等。
其次,抓大放小。如果各项指标已经基本达标,那么家长可以适当增加饮食和运动方案中的灵活度,比如3餐3点依然要保证,但是加餐的种类可以更丰富,或者主食可以偶尔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变变花样。这样也可以使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控制感和自主性,提高孩子对于坚持康复方案的依从性。
而对于每周体重的小幅波动、孩子偶尔出现的不愿意执行方案,家长要确保自身的稳定,不评论、不指责,而是和孩子一起去讨论可能的问题或者困难在哪里,就事论事解决当下的问题。定期称体重、定期复诊查验指标,如果康复曲线一直保持向上的趋势,慢慢放手,帮助孩子逐渐转向自主康复。
但如果孩子有明确的、明显的一些不利于康复的行为,作为家长还是要干预的。比如,班主任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午餐,剩饭剩菜的情况比较严重;或者家长发现孩子会经常性地“忘记吃”带去学校的加餐。当这些情况发生的时候,家长是需要第一时间干预的,但是要把握好时机和方式方法,做到“温柔而坚定”。
家长提问
孩子得病七八年了,现在每天贪食暴食催吐四五次,有时候吃多了体重长了就会焦虑难过,情绪激动,但是又没有康复的动力。从心理角度如何理解孩子这样的状态?
回答
看到孩子这么多年以来这样地反复折腾自己的身体,并造成情绪上的困扰,有时候甚至可能还有过激的言行,每当这些发生的时候,家长一定非常揪心。
从家长的描述来看,孩子在吃多了的时候出现焦虑难过或者情绪激动,这还是比较典型的身材焦虑的表现。身材焦虑通常是指由于自己身材与社会“理想”的标准身材之间存在差距而产生的与身材、体形相关的焦虑体验以及负面情绪。
身材焦虑并不少见。根据2022年国内一项面向10-75岁人群的调查,有57.5%的人有身材焦虑。造成这个情况有很多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以瘦为美”的风气和潮流。而青少年因为会面临更多的同伴压力,使得这个群体的身材焦虑更为高发。
当孩子还有比较强烈的身材焦虑的时候,TA的关注点更多的会在于自己的身材和体重。如果目前的体重低于健康标准,康复就意味着首先体重要回到健康的数值,这两者是矛盾的,所以家长可能会感受到孩子没有康复的动力,因为对于此时的孩子而言,体重是比健康更紧要的目标。即使目前的体重并未过低,但正因为存在身材焦虑的存在,每当进食之后,孩子便会有清除的冲动,因为并不想因为进食而使自己的体重增加,因此会习惯性地在暴食后催吐,以确保不增重的目标。恢复正常的饮食规律和饮食习惯,进而迈向康复的动力自然也不足。
无论当前的体重是否达标,想要朝向康复的方向,就需要对身材焦虑进行工作。只有随着孩子的认知通过矫正有所松动,对于身材和体重有了更思辨的想法,逐渐认识到健康的更为重要性;或者是当孩子在其他的方面有了更多的控制感和自信心,而不必再只纠结于体重的数值,这时候孩子康复的动力才会慢慢被激发、增长。
家长提问
孩子不会很好的表达情绪,每次有情绪的时候,总是摔东西,破坏东西来表达情绪,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回答
孩子在表达情绪的时候有困难,可能和他们也难以名状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感受有关系,换言之,就是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因为身体正在飞速发展,而大脑的发展尚且跟不上身体成长的速度,他们在成长过程当中所遇到的种种好奇、紧张、兴奋、探索和迷茫、焦虑、害怕等等情绪往往交织在一起难以名状。那么也会增加他们的焦虑和恐惧。如果没办法合理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会导致或者加重他们的不安和烦躁,也许会发脾气、破坏东西,甚至进而有自伤自残等伤害自己的行为产生,以次类错误的方式去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缓解自己的压力和焦虑。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陪伴、支持、关爱和尊重对孩子来说就是茁壮成长的土壤和根基。切不可因为工作太忙而疏忽了对孩子的关心和陪伴,因此缺少与孩子心灵连接的纽带。当孩子有心事想要向你倾诉的时候,身边却没有可以信任诉说的人,长此以往,孩子便不再信任和想诉说。
当孩子出现了发脾气、摔东西等情况时,家长千万不要生气和烦躁,不要去责备批评孩子,首先需要稳定耐心地陪伴在孩子身边,哪怕什么也不说,如果需要可以先让孩子哭一会儿,尝试去安抚孩子的情绪,需要完全接纳孩子此时发生的一切情绪和感受,去成为孩子情绪的容器和出口。可以先去关心照顾孩子的身体感受,是哪里不舒服了吗?有没有太热或者太冷?需要洗把脸或者喝点什么东西吗?照顾好身体,让孩子感觉身体舒适安定了以后,尝试去关心询问一下孩子刚才究竟是怎么了?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吗?让你那么“难过”或者“愤怒”、“挫败”、“担心”、“害怕”……,尝试去帮助孩子辨别和命名他们的情绪,如此,他们将来就会了解自己内心的情绪是什么,也学会了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是什么。
如果孩子很紧张、难以放松下来,可以尝试让孩子深呼吸几次,用鼻子吸气嘴巴以O型口型呼气,用腹式呼吸的方法进行深而长的呼吸,如果可以同时听正念冥想的音频,比如网上搜索《三分钟呼吸空间》的音频,一般3至5分钟就会有明显的安定和稳定的效果。当孩子很难过伤心的时候,可以尝试教孩子把自己的双手轻轻地放在自己的胸口同时结合深呼吸的方法来安抚照顾自己。也可以双手环抱自己的手臂,同时轻轻拍打自己的上臂结合深呼吸(蝴蝶拍)的方法安抚自己的情绪。引导或者陪伴孩子平时养成一些呼吸与冥想参与的运动的习惯,比如慢跑、瑜伽或者八段锦、太极等来对抗压力和焦虑。而非采取之前的破坏性的方法去宣泄情感。
总而言之,爱和陪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来自家长的羽翼。愿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够茁壮健康地成长,家长们都能够安然自得地生活。
家长提问
我们发现孩子近半年吃饭越来越差,精力也不太好,已经影响到正常学习了,看到有人说厌食症诊断标准之一是BMI,我可以自己使用这个指标判断孩子情况吗?
回答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国际上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常用指标,计算公式为:BMI=体重÷身高2。(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米。)BMI正常值在18.5-24kg/m²,超过24为超重,<18.5提示消瘦。对于未成年孩子而言,每个年龄段的正常BMI范围都不同。
神经性厌食症会对一个人的心理和生理都产生巨大影响,其诊断是需要医生通过病史、体征等多个方面综合判定的,如果孩子尚未确诊,建议家长尽快带孩子就诊明确诊断并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可能是门诊治疗,也可能需要住院治疗)。神经性厌食症可造成多种躯体损害,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疾病,家长绝不可放松警惕。
如果孩子已经确诊,并且已经处在规范的进食障碍治疗体系中,家长可以利用观测孩子的BMI或体重变化来帮助简单评估孩子目前的饮食管理是否有效。比如体重稳步上涨(如每周0.5kg以上)可能说明目前饮食管理行之有效,体重无变化或下跌说明目前摄入不够或消耗太大,可能需要调整方案等等。另一方面,家长也可询问医生自己孩子的康复体重目标范围(因人而异,以医生建议为准),有利于更好地配合治疗团队,尽早康复。
问题中说到孩子现在进食越来越差,说明其目前情况并不好,如果孩子的体重是在快速下降,可能会有较高的躯体风险,家长需尽快带其至综合医院检查。在排除、处理完紧急的躯体问题后,再继续到进食障碍专科(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食障碍诊治中心)进一步就诊。
家长提问
孩子有暴食的问题,这段时间经常点几个人进食量的外卖吃,吃的时候谁都阻止不了,吃完她又后悔情绪动荡,这是什么原因,我们能怎么帮孩子?
回答
暴食作为进食障碍的一个重要症状表现,它有两个主要的核心特征:过量进食及伴随出现的失控感。上述问题中所描述的孩子的暴食问题,确实符合暴食发作。
孩子为何会暴食?
适量的食物带给我们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让我们体验到不同的美味。暴食也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短暂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当我们感到孤单落寞时,它甚至会像个朋友一样跟我们作伴。然而,长期反复的暴食会对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严重的损害。
在青少年群体中,因减肥或对理想体形体重的追求而过度节食或运动,在一段时间的营养匮乏后极易导致补偿性的暴食发作。此外,暴食也可能与人际关系不良、缺乏自信、自我要求高等有关。暴食可能的诱因大致可分为四类:(1)新的环境,比如孩子进入一个新的学校或班级;(2)人际受挫,比如孩子在学校感到被人孤立或者遭到嘲笑;(3)学业压力,孩子本身对学业有高标准、高要求;(4)家庭氛围,家庭内部有矛盾或者回避冲突,也可能是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或过于宠溺。
如果孩子是在这段时间才出现暴食行为,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这之前发生了什么?孩子是否在学校里或学校外遇到了不愉快的事件?是否跟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被老师批评有关?是否遭遇了朋友或同学的背叛?等等。
通常情况下,孩子在遭受不愉快事件或压力后进行暴食,他会对自己的这种不受控行为感到羞愧或生气,也可能对暴食感到焦虑,对过量进食可能导致的体重增加感到恐惧,因而孩子在暴食之后仍会情绪动荡。
我们要看到的不仅仅是孩子暴食的行为和动荡的情绪,还要尝试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去探索行为背后的成因,是什么导致孩子以暴食的方式来应对自己的困境。
我们怎么帮孩子?
如果孩子反复出现暴食行为且情绪不稳,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不去指责孩子,不跟孩子争论,不对孩子说教。即便你对孩子如此“疯狂”的进食感到难以理解,也请保持你的耐心和宽容心,可以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去想想你的孩子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或压力?
尽可能地陪在孩子身旁,安抚孩子的情绪,减缓孩子的进食速度,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可能的话拿走孩子面前的食物。可以给孩子递毛巾擦脸,跟孩子闲聊,播放舒缓的音乐。
当孩子情绪稳定一些,可以试着问问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是什么让他如此难受?也可以给孩子做轻微的按摩来帮助缓解暴食后的身体不适,或者一起做些其他积极的事。
要警惕的是,不要让孩子的暴食进一步发展到催吐。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对于进食过少或者不规律的孩子而言,逐步建立规律的饮食模式非常重要,可以减少暴食的发生。
家长提问
孩子贪食症三年,在不断治疗和咨询,有进步,但是当贪食情况再次出现,会有受挫感和丧失信心。这种时候怎么做到更多接纳呢?
回答
进食障碍的治疗平均需要4.5~6 年,确实在孩子的成长期占据了很漫长的一段时间。因而我们常常把治疗和康复的过程比作一场马拉松,需要我们不断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需要父母和孩子拧成一股绳,需要有共同的目标和方向。
可以看到在孩子患贪食症的三年,你们一家人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在积极地进行治疗和咨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是你们千辛万苦才有的成绩,一旦贪食情况出现反复,就如同一盆凉水从头倾下,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心遭受重重的打击,过往糟糕的体验再度降临。
要如何面对孩子的贪食再次发作?要如何整顿自己内心的无助与脆弱?要如何重拾信心迎刃而上?
何妨坐下来,喘口气,就让自己有那么一会儿是无奈的、无助的、脆弱的。泡一壶茶,冲一杯咖啡,放一首音乐,看一看窗外,散一会儿步,闻一闻花香,哪怕发一会儿呆也行,暂时给到自己一个时空,不做任何的努力,只让自己疲惫的身心可以歇一歇。轻轻地嘘一口气……
然后,我们换个思路想一想,如果是感冒呢?谁能保证自己感冒过一次之后就再也不会感冒了?重要的是,我们知道治疗感冒的途径和方法,我们懂得如何预防感冒,我们清楚感冒之后要怎么做。贪食症也一样,它虽然难治,但不是不可治愈,重要的是我们要持续地行进在治疗和康复之路上。
回顾你们的治疗历程,肯定遇到过不少的困难和阻碍,你们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每走一步,你们的经验和体会又是怎样的?你们尝试做过的哪些努力是有用的或没有用的?在未来的治疗中,你们是否可以更快地找到适宜的方法?你们是否遇到了新的困难?如果有新的困难,哪些机构哪些人可以帮助到你们?
治疗贪食症之路就跟我们的成长之路一样,它不是一条坦然通途,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有时候甚至会走两步退一步,就像爬一座沙丘。
如果说要做到更多接纳,其实不只是接纳挫败感,我们要接纳的还有我们的齐心与协力、我们的经验与体会、我们的欣慰与泪水、我们的信念与期待。
家长提问
我孩子自己知道自己有暴食冲动,但是就是控制不住。每次孩子情绪波动或者有压力的时候就会特别焦虑,有了焦虑就想暴食。我们很想和她沟通排解她的情绪,但是她非常拒绝沟通。我们真的不知道如何缓解孩子的暴食冲动帮孩子摆脱痛苦。
回答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理解您对孩子暴食冲动的关注和希望能够帮助她摆脱痛苦,父母看到孩子痛苦总是会感同身受,甚至比孩子更痛苦、焦虑,而这个时候,父母能稳定住情绪对孩子而言恰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让您能够沉着冷静地面对孩子的暴食冲动,我给出下面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支持。
首先,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感受和个人空间。如果孩子不愿意沟通,不要强迫她说出自己的情感或问题。给予孩子时间和空间来处理自己的情绪。也许这时你会有疑惑,这样真的可行吗?如果孩子一直不和我们交流,她的进食障碍越来越严重,我要怎么办?是的,这种担心确实会存在,而且也非常常见,这不仅发生在有进食问题的孩子身上,也发生在其他青春期的孩子那里。
如果孩子一直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往往是因为她感到不安或者不信任父母。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建立信任:建立与孩子的信任关系非常重要。要让孩子感到您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需要给予她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当孩子感到她的感受被尊重和认可时,她可能会更愿意与您分享自己的问题和情感。
2.提供安全环境: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到舒适和放松。这样可以减少她的焦虑和压力,从而更容易与您沟通。
3.采用非指责性语言:当您与孩子交流时,尽量使用非指责性语言。避免批评或指责孩子的行为,而是关注她的感受和需求。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理解,从而更愿意打开自己。
4.尝试不同的沟通方式:有时候,孩子可能更喜欢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写日记、画画或听音乐。您可以尝试提供这些工具,让孩子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帮助孩子学习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这一方面技巧可以帮助孩子在焦虑或压力时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暴食的冲动,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你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1.情绪认知:教导孩子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鼓励她们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焦虑、沮丧或愤怒。帮助孩子明白情绪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而不是坏事。
2.表达情感:鼓励孩子找到适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与亲密的朋友或家人交流或参加艺术活动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释放情绪并减轻内心的压力。
3.深呼吸和放松:教导孩子使用深呼吸和放松技巧来应对焦虑和紧张情绪。深呼吸可以帮助她们放松身体和思绪,减轻心理压力。您可以与孩子一起练习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
4.积极思考:鼓励孩子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帮助她们关注积极的方面,培养乐观的态度,并学会转变消极的思维模式。例如,鼓励孩子寻找自己的优点和成就,以及设定可实现的目标。
5.自我关怀:教导孩子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鼓励她们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放松的活动。同时,鼓励孩子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来照顾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将有助于维持身心健康,减少暴食的可能性。
1.创建积极的饮食环境:为孩子提供有吸引力和多样化的健康食物选择。建立规律的饮食时间表,让孩子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进食。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使她们更容易接受新的食物和增加食量。
2.鼓励多样化的饮食:引导孩子尝试不同种类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蛋白质来源(如鱼、鸡肉、豆类等)和健康脂肪(如坚果、橄榄油等)。确保她们获得足够的营养,并避免单一的饮食习惯。
3.以身作则:作为父母,展示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当孩子看到您积极地选择健康食物并享受饮食的过程,她们更有可能模仿您的行为。
4.避免强迫和惩罚:避免使用强迫或惩罚的方法来促使孩子进食。这可能会加重她们的焦虑和抵触情绪,进一步加剧进食障碍的问题。相反,采取温和、耐心和理解的态度与她们合作。
建立支持系统
这里谈到的支持系统与提供安全环境是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建立支持系统是指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这包括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她的问题和困扰,以及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持和理解对于孩子的情绪管理非常重要。此外,支持系统还可以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学校老师等其他人的支持和参与,以帮助孩子应对困难和挑战。如果发现孩子缺少支持系统,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自信自尊:鼓励孩子发展自信心和积极的自我形象。赞扬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并鼓励他们尝试新的事物。
2.传授社交技能: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鼓励他们参与团队活动、社区服务或兴趣小组,以帮助他们建立友谊和学会与他人合作。
3.争取学校支持:与孩子的学校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社交情况,与老师和辅导员保持联系,参加家长会议和相关活动。这样可以更好地支持孩子在学校的发展。
4.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兴趣爱好和活动。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并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5.倡导积极心态:教导孩子积极应对挑战和困难的态度。鼓励他们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并坚持努力。帮助他们理解失败是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并鼓励他们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
6.培养责任感:教导孩子负责任和独立思考的价值观。鼓励他们承担适当的责任,如完成家务、管理个人事务和参与社区服务等。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自主性。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的暴食冲动严重影响她的生活质量,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他们可以通过评估孩子的情况,并提供包括个体咨询、家庭咨询、团体咨询在内的方案,来帮助孩子走出来。
个体心理咨询是指孩子与心理咨询师一对一地进行面对面或在线的咨询。这种形式可以提供一个私密、安全的空间,让孩子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困扰。个体心理咨询适用于孩子需要个别关注和支持的情况。
家庭心理咨询是指孩子与家庭成员一起参与的咨询过程。这种形式的咨询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家庭中的沟通和相互关系。家庭心理咨询适用于进食障碍可能与家庭动态和环境有关的情况。
团体心理咨询是指孩子与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孩子一起参与的咨询。这种形式可以提供互相支持和共享经验的机会,让孩子感到她不是孤单的。团体心理咨询适用于孩子需要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和共同成长的情况。
在选择心理咨询形式时,您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1.孩子的个性和需求: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她的心理咨询形式。一些孩子可能更喜欢个体咨询,而另一些孩子可能更受益于家庭或团体咨询。
2.专业咨询师的经验和专长:了解咨询师在处理进食障碍方面的经验和专长。您可以询问咨询师的工作经历、参与过的培训或研究项目等信息,以了解他们是否有与您孩子的需求匹配的经验。寻求其他人的推荐或参考意见也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您可以向医生、学校心理咨询师、亲友或其他专业人士咨询,看是否有人能够推荐合适的咨询师。
3.评估可用的资源和预算:了解可用的心理咨询资源和费用,并根据自己的预算做出选择。
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尊重她的意见和参与。让孩子知道您关心她的健康和幸福,并与她共同决定选择何种心理咨询形式。
请记住,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以上建议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空间,同时寻求专业帮助以确保她得到适当的治疗和关注。
家长提问
厌食症的孩子要自己安排食物,父母可以同意吗,我们很担心给ta自己安排了会出问题。
回答
我理解您的担心,当孩子要给自己安排食物的时候,我们会担心孩子会不会被厌食症控制,减少了应该摄入量的食物,让病症复发,于是我们会想办法阻止孩子这么做,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孩子可能和我们大吵大闹,甚至情绪激动到把之前建立起来的良好信任都打破了。这让我们家长都很头疼,在病房我们会看到进食是由医院完全控制的,我们也会被告知不要多谈论和食物有关的话题,那是不是说我们也不可以让孩子自主进食呢?先别急着给出答案,让我们先来看看病房的工作模式。
病房为什么要由治疗团队掌控饮食?
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和营养师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确保厌食症患者获得适当的营养摄入。一种常见的做法是由营养师负责筹备和安排食物。这是出于以下考虑:
一是确保营养均衡。厌食症患者常常对食物有严重的恐惧和拒绝感,导致他们无法正确评估自己的饮食需求。营养师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并避免因自主安排食物而导致不均衡的饮食习惯。
二是监测进食情况。病房团队可以密切监测患者的进食情况,包括记录食物摄入量、观察进食过程中的困难和情绪变化等。这有助于评估患者的进展,并及时调整饮食计划。
三是提供支持和指导。病房团队在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能够为患者提供关于饮食、营养和健康的专业知识,并给予患者相关的支持和指导。这有助于患者建立积极的饮食习惯,并逐渐摆脱厌食症的影响。
需要明确的是,这种安排并不意味着完全剥夺患者自主安排食物的权利,而是在治疗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措施。医生和营养师会与患者合作,尊重其意愿,并逐步引导他们恢复对食物的正常认知和饮食习惯。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病房团队为什么要管理饮食,以及合作对于父母孩子之间的重要性。面对进食障碍,我们要创造一个空间,与孩子一起应对疾病带来的困难,建立积极的饮食习惯。但我想具体落到具体实施上你也许或多或少还是会有很多迷茫。接下来,我们看看FBT是如何工作的。
基于家庭的进食障碍治疗会怎么做?
FBT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青少年进食障碍的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将治疗焦点从个体转移到家庭系统。该治疗方法旨在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理解进食障碍,提高他们的支持和管理能力,并促进青少年的康复。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与家庭成员合作,建立一个积极的、支持性的环境,以便促进青少年的健康进食行为。治疗师还会提供有关饮食和营养的教育,帮助家庭成员了解如何制定适当的饮食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进展情况。
FBT治疗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重建青少年的体重和营养状况;第二阶段是逐步恢复青少年的自我控制力和责任感;第三阶段是确保长期稳定的康复。
在FBT治疗中,一开始的阶段通常不会允许患者完全自主进食,因为进食障碍可能已经导致他们无法正确评估饮食需求和调节自己的进食行为。在这个阶段,家庭成员会承担更多的责任,负责监督和控制患者的进食。
然而,随着治疗的进行,当患者的体重和营养状况逐渐恢复,他们的自我控制力和责任感也会增强。在第二阶段的过程中,治疗师会逐步引导患者开始参与进食决策和自主进食的过程。
具体来说,在逐步恢复自主进食的过程中,治疗师会与患者和家庭成员一起制定目标和计划,以确保进食行为的逐渐转移给患者。这可能包括逐渐增加患者对饮食的选择权、鼓励他们参与食物购买和准备的过程,并逐步减少家庭成员的监督和控制。
同时,我们依然要记住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进展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因此,允许患者自主进食的时间和方式可能会因人而异。但无论怎样,我们的最终目标都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进食行为,并逐渐建立起他们自己的自我控制和责任感。
看到这里,我想您已经明白,当孩子提出要自主进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评估孩子是否已经到了第二阶段。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会一起制定方案,共同推进自主进食的发生。
如何评估孩子进入第二阶段?
事实上,我们会使用一系列评估工具和方法来确定孩子是否可以进入第二阶段,即逐步恢复自主进食的阶段。
一是对身体指标的监测。我们会监测孩子的体重、身高、BMI等指标,并与目标范围进行比较。如果孩子的体重和身体指标逐渐恢复到健康水平,这可能表明他们已经准备好进入下一个阶段。
二是对进食行为的观察。我们会观察厌食症孩子的进食行为,包括饮食量、饮食习惯、进食速度等。如果孩子能够逐渐调整他们的进食行为,表现出更加健康的进食模式,这可能是进入第二阶段的一个指标。
三是对自我控制和责任感的评估。我们会评估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责任感,包括他们对饮食决策的参与程度、对自己进食行为的认识和反思等。如果孩子显示出逐渐增强的自我控制和责任感,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可以逐步承担更多的进食责任。
四是家庭间的支持与合作。我们也要回望自己,看看家庭成员之间有没有达成一致,如果大家都表现出积极的支持和合作态度,并且能够与孩子一起制定和实施逐步恢复自主进食的计划,这可能有助于孩子进入第二阶段。
所以,关于孩子能否自主进食是一个综合考虑孩子的身体状况、进食行为、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家庭支持的过程。
如果评估未达成怎么办?
如果孩子还没有进入第二阶段,而ta已经开始想要自主进食,您也不用担心,这很可能也是一个好的迹象。这表明孩子正在逐渐恢复对饮食的控制力和责任感。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就要和医生或咨询师一起考虑如何平衡患者的需求和治疗计划的目标。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建议:
一是与孩子沟通,澄清现实。我们可以与孩子沟通,了解ta为什么想要自主进食,以及ta对此的看法和感受。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并与ta共同制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在这里我们要尽量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和决策能力,表达对他们独立思考和负责任的行为的认可,这些都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的饮食态度。
二是制定逐步恢复自主进食的计划。我们为孩子搭建一个平台,请治疗师、医生可能也包括营养师,所有可以帮到孩子的专业人士到场,与孩子一起制定逐步恢复自主进食的计划。这可能包括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健康的食谱,逐渐增加孩子对饮食的选择权、鼓励ta参与食物购买和准备的过程,鼓励孩子选择多样化、均衡的饮食,逐步减少家庭成员的监督和控制。这个计划应该是个性化的,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进展来制定。
三是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和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员感到为难或不确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联系专业人士并寻求建议。医生、治疗师、咨询师都会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支持,以帮助孩子和父母更好地应对这个问题。
四是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孩子和父母之间应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并及时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这里我们会建议大家更多的使用Dearman、Give、Fast等DBT关系效能的技巧,因为它们会有助于避免误解和冲突,并促进关系深入发展。
总之,当孩子要求自己来安排食物时,父母可以尽量平衡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提供适当的指导与支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进展逐步帮助ta恢复自主进食。与专业人士合作,并创造积极的家庭环境,都将有助于孩子逐渐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积极的身体形象。
家长提问
孩子被诊断为进食障碍,治疗后好转,现在又偷偷地进行暴食和清除,家长发现蛛丝马迹找孩子对峙,孩子要么大哭要么和我们冲突,我该怎么办?
回答
首先,我要跟家长说,进食障碍是一个难治性的疾病,它的平均康复周期是五年,那也就是说,早期发现的孩子进行了干预,会好的快一点。这是一个很煎熬的过程。
我非常同情家长的处境,陪伴这样的孩子是十分困难的,作为患病的家属都要不同程度的比一般的家长要付出更多养育的艰辛,同时还要遭受孩子的质疑跟否定,所以当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是确实是非常的考验家长。我觉得家长可以尝试做以下几点:
1、首先我觉得家长,要学会去理解孩子,他不是在跟你们对抗,他是生病了。去尝试听一听孩子的表达,理解孩子冲突的情绪,或许他也很自责、痛苦和苦恼。家长可以及时的表达共情,理解和对孩子的爱,
2、要外化疾病,肯定孩子。跟孩子一起来对抗这个疾病,而不是说将孩子跟这个疾病绑在一起,将自己跟这个孩子形成一个对立面,要和孩子一起来对抗疾病。
3、当发生冲突的时候的家长可以尝试放松心情,保持情绪的稳定,比方做一些肢体的放松,不要跟孩子进入一个战斗的模式,或者说一个自我防御的模式。
4、要去思考这个冲突背后原因,孩子到底是什么原因,是成瘾吗?还是孤独?还是害怕?还是受挫了无法克服?
最后,要坚持家长的态度跟底线,一方面的表达理解和信任,一方面也坚定父母对抗这个疾病的决心,温柔的对待孩子,严厉的对待疾病。
家长提问
我的孩子是厌食症,每次吃完就说很撑,然后说我根本不理解她有多痛苦,我该怎么办?
回答
进食障碍是一个综合性的心理疾病,它也是一个难治性的疾病,我们常人确实是很难体会患者的痛苦。
从生理上面来讲,经过那么长时间的厌食,去挑战人类求生的本能,这是多么煎熬的对抗,身体也会对此做出一些调整,比方胃缩小了,肠道消化慢了,咀嚼和吞咽变得困难了等等,一旦开始恢复正常饮食,身体上必然也会有痛苦,比如觉得很撑、消化不良等等。
从心理上来讲,也有很多可能的相关因素,这里列出一些帮助家长去试着理解。
控制: 患者通常极度讨厌被控制,要求在自己可控的范围里有绝对的控制权,并且不允许任何人进行干预,通常表现在对自己身体的控制、饮食的控制。从悖论干预的角度来讲,患者在绝大多数的环境下面是失去控制,而常常无奈的接受之后的一种极度的补偿行为。就比方说患者会被要求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家长需要的好孩子,社会对女孩的刻板要求:温柔、懂事、恬静、没有攻击性等。
体现价值感: 患者把自己的价值感与自己的体重挂钩,体重数值越低,则表现为自己的价值感越高,从而建立自我的认可、自尊、自信的管理。甚至患者会通过挑战“吃的少但我还能够继续活下去”的极限,让自我价值感爆棚,自感强大无比。常常这样的患者,反而是及其自卑、低自尊的。
对成功渠道的错误定义: 患者常常认为,只要体重低了,所有的事情都会开始变好。学业的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是我的感受的问题、是否能成功都是跟自己好不好看,够不够瘦有关系,她们常常觉得这些外在的因素,对于事情本身是有决定性作用的。
不想长大,害怕成熟: 在青春期发育的过程中,患者常常会碰到躯体发生剧烈的变化,那就隐含着她们长大,或者成为成熟女性的一种标志。但有某些原因让患者对长大有强烈的恐惧感,不信任自己会有更多的权力,会跟父母失去连接,长大需要更多承担责任,孤立无援。对于长大的恐惧,让她们常常会希望自己的体重或者长相还是那个小孩子时的样子。
照顾父母: 患者常常由于家庭的各种因素,跟家庭中的一方过于的紧密和纠缠,无法离开家庭,在情感上肩负起照顾父母或者其中的一方,维护家庭的和谐的重任。在自我独立的这条上道路,由于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和牵绊而发展受阻。
内心需要的表达: 患者对于内心的需要和情感上的支持没有办法被满足,会衍生出一种强烈的被照顾、被理解、被呵护的需要,进食障碍是可以唤起父母和重要他人对自己渴望已久无微不至的照顾的需求。内心的确实需要通过再养育的过程滋养长大。
追求完美和过分理想化: 常常进食障碍的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非常害怕从那个优秀的位置上面下来,认为自己只有好的和坏的之分,在这个过程里面非黑即白,想法常常从自己是优秀的,然后又转到另一头自己是差劲的,对自己和他人过分的理想化。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家长、孩子和心理咨询师一起来探索。如果家长能够去理解孩子生理心理的底层逻辑,积极的去表达,全然的去接受孩子,并愿意在孩子卡住的地方做努力,孩子未必不愿意接纳家长、回应家长、跟家长一起努力对抗进食障碍。
家长提问
自从孩子生病,我也很焦虑,和孩子呆在一起会觉得很紧张,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不知道该如何去接孩子的话,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该怎么办?
回答
这位家长您好,从这个问题中也能感受到您的紧张和迫切,首先我们需要觉察到,您越焦虑越紧张,越是说明了您对孩子情况的关注和重视。其次,去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对于您好像是一件很难的事。确实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很多时候不得不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就惹得ta不开心。不过我们也发现有时家长的紧张和担心也会让我们离孩子越来越远。
面对这种情况,我想首先要做的是照顾自己,停下多余的担心。要知道我们作为家长并不总是让孩子满意的,尤其是生病中的孩子;另一方面是尝试适度的沟通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接纳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能100%了解ta。
很多家长都会担心询问会让孩子反感,从而感到不知所措,因为这担心确实很可能发生。但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担心上,那么我们可能离孩子的真实想法越来越远。我们停下担心,尝试询问了解,虽可能会让孩子有情绪,同时也有机会了解孩子真正感到不舒服的地方在哪里。
我们可以在尝试中使用一些说话的技巧。比如DBT中的人际效能技能,我们可以客观描述自己看到的情况,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询问孩子的感受。比如说,妈妈看到你刚才吃饭的时候捂着肚子,这让妈妈很担心你,你感觉怎么样啊?
也有一种情况是孩子一直不买账,那么我们需要容许此时此刻孩子可能并不想让我们知道ta的想法,接纳我们也没办法完全了解孩子的一切,在当下我已经做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同时试着去学习新的方法和技巧,在之后再次去尝试。
家长提问
我女儿是厌食症,还经常性的暴食催吐并拒绝家长管理她的饮食。作为家长我很恐惧和焦虑。
女儿说看到我心情不好会影响到她的心情,就会暴食催吐。现在在家里家长一边忍受着内心
的煎熬,一边还要在她面前尽量显得轻松愉快,但是好像也没有真的帮到她?
回答
这位家长您好,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感受是您好像对于自己是不是帮到了女儿感到有些困惑,同时对于自己是不是做的不够好而感到有些内疚,也感受到您很想知道自己如何去帮助女儿康复。
我觉得作为家长而言已经很不容易了,也做了很多。内心焦虑恐惧的同时还要显得轻松愉快,让女儿心情好,这是挺磨人的事。我想女儿的情况如果没有变得糟糕,可能就是您付出取得的成效。
从您女儿的角度看,我相信她也知道自己的这种状态可能会让家长担心。也能感受到家长的焦虑和担心,所以会说你们心情不好,自己会有暴食催吐的行为。我感觉她也不希望家长因为她而不开心,希望你们能够心情好一点。她一方面没办法改变自己的表现,另一方面又希望你们不被她影响,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候好像进食问题又成为她的帮手——如果你们不开心我就吃。
我不知道如今家里的氛围如何?是共同努力之下维持了表面相对平和的氛围?还是其他的情况。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想一方面可能我们需要去理解女儿的状态,也需要女儿知道我们家长的感受:我们还是会为你的情况担心和害怕的,这是本能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在一些地方帮到你,你不需要独自面对。
但我们也知道进食障碍并不是一个容易战胜的疾病,尤其对于孩子而言,因此我们可能需要一些更专业的帮助,才能推动她进一步改变。
当进食障碍处在一个仅靠自己家庭难以应对的阶段时,亲子关系、饮食管理、孩子的情绪、家长的情绪,这一切都像一团乱麻,让人感到无从下手。此时家长就有必要重新讨论接下来的治疗计划,前往医院就诊以及寻求进一步的专业帮助可以有效帮助家庭度过这个困难的时刻。
家长提问
孩子在康复中,但是发现她还是会对外表、身材之类的很在意,就算我对她说不胖好像也没什么用,家长能做点什么帮她转移注意力?
回答
进食障碍的治疗和恢复都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
首先初期治疗中,以孩子的体重和健康保证为重点,身体恢复在先,而认知变化是需要后续持续的关注和工作的。这也需要结合发展心理来看,从儿童青少年的发展阶段来看,进食障碍的高发期常常也是价值观的发展和成型期。孩子的想法究竟是青少年价值发展的正常过程,还是进食障碍的固执的认知,这个区分常常让父母感到困难,甚至有些时候也没有办法完全分清楚。
从发展来看,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可以坚持,这是准备成年的第一步,但是孩子坚持的常常会对父母形成挑战,何况青少年表达方式常常不成熟甚至是怎么戳心怎么来,这就使得发展和疾病常常纠缠在一起,让父母操碎了心。而对身材和外表的在意,也受到文化和大环境的影响,完全不考虑几乎不可能,过度考虑往往有疾病风险。
那么究竟怎么应对这样一个困境呢?
考虑青少年期的特点,基本不接受结论也不接受安慰的说法,“你不胖”、“你挺好的”,这些原本是好心的安抚,往往在青少年这里会更多被理解为敷衍,蒙骗甚至是讥讽,这些都跟青少年尤其进食障碍回复阶段的青少年的看待问题方式有关。
那么父母可以怎么办呢?当然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以往用过的都可以试试,如果有效,继续使用自然是没问题。如果无效,那么开发新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但是如果尝试了很多方法都发现无效,家长也许就要回顾一下跟孩子的讨论,是不是孩子对于转移注意力这个方式就不买帐呢?如果是这样,那很可能这个孩子内心也充满了矛盾疑虑,无法忍受,之所以跟父母说是希望可以获得解决这些矛盾疑虑的方法,那么转移显然无法持续奏效。
这个情况下,要改变的是交流的方式,这也是青少年期一个重要的部分——面对价值观的思考,这也是孩子向父母发出的邀请,邀请作为成人对成人的平等理智的交谈。如果家庭已经形成这样的交流方式,那么在充分表达彼此想法基础上继续发展谈话就很好,如果这对家庭也是一个困难,那不妨考虑家庭咨询等方式来建立家庭对话,直到青少年可以在家庭里提出困难,并且愿意听取不同的想法,尝试,受挫了再来讨论,不断地尝试,直到更有信心,能面对,也能在家里彼此感受到支持和欣赏,虽然是从疾病开始努力,最终却真实的收获一个家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