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答2

i京东健康聊心理·
i京东健康聊心理

家长提问
孩子在 ED 康复期,近期做事虎头蛇尾,比如,报考事业编,报名后每天学习时间 4 小时左右,但感觉报名时候的劲头没有了,不努力学习。
回答
考虑您描述的情况,在恢复期的孩子是成年人,可能在成年早期,工作阶段,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呢?因为对于不同年龄和人生阶段的进食障碍恢复期的孩子,应对的具体态度和方面是不同的,那这里姑且按照成年早期来回应了。
成年早期的孩子跟青春期不同,青春期的孩子大部分都在学业进程中,常常面临的是如何学好、如何适应学校环境,这些常常是规则要求清晰而选择少,往往更多的是在学科上如何坚持努力,跟同学同伴的关系如何处理,烦恼的也是大体相似,又因为个性而有细节的不同。
但是成年早期的孩子,主要的烦恼已经转向了社会功能方面,要遵守社会的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要遵守社会的习俗,尤其是工作环境的人际关系,也因此每天都面临各种方面和多种选择,这会给进食障碍恢复期的人常常带来心理上的困难,有难以忍受和承担的感觉是普遍的。
当然社会进程是不会为个人发展的困难而停下的,也因此,成年人是即使内心纠结仍然要做出选择和确定方向付诸行动,这和青少年常常可以依靠父母做后盾是不同的。然而对于进食障碍的恢复期的孩子,往往还有一部分仍然是未成年的特质,这一部分又常常让父母揪心。
那么如何面对这样的成年的孩子呢?考虑到孩子处于踏入成人世界的阶段,跟她/他的互动要更多考虑成人的方式,又同时需要家庭有对孩子也对成人的欣赏和温暖。
具体来说,家长要正视孩子面对选择后的压力和社会要求,同时理解孩子内心的困难,然后在这样的原则基础上,观察跟孩子的互动过程。
比如如果跟他提要求他是什么反应?是解释,还是沉默,还是走开?表达对他的担心他会什么反应?表示理解他的困难他又是什么反应?家长在这些观察中,留意一些孩子愿意交流的迹象,并且留意接下来父母做了什么会让孩子更愿意继续交流,包括在孩子什么样的时间、什么心境下、什么表情时交流更顺利,这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和孩子互动的有效方式。当交流变得容易,那么就有机会去跟孩子共同讨论他的行为和可能的困难。
对于成年的孩子,需要先让其感到被作为成人尊重,被理解到内心的感受,又被关注和理解了言行的规律,才更容易和他进入成人的交谈,在这种交谈里孩子才更愿意开放地来听一听不同的想法和考虑来自他人的建议。
如果家长在反复尝试后发现交流上确实有很大困难,那么借助家庭咨询来先帮助交流继续,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提问: 孩子复学,一心考大学,因称体重容易焦虑不愿称,现在有精力跟着上学,情绪还好, 家长有担心,怎么做更合适?
回答
可以感受到孩子和家长都在为称体重担心,确实,体重是康复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如果这个指标正常了,妈妈就可以松口气了。
孩子不愿称体重,一方面,如果体重增加了,孩子可能感到焦虑,担心不符合自身的审美期望,另一方面,如果体重又轻了,可能不符合医生和父母对健康的要求,内心可能是矛盾的。
另外,家长的焦虑可能源于担心孩子的体重问题影响孩子的健康,希望确保孩子能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不称体重,就没办法了解孩子恢复的怎么样了,仿佛体重达标就像是考100分,达成了,才能够歇一歇。
但是,当现实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的时候,或者说,当一颗种子种下,我们希望它马上结果,否则我们就会担心这些种子是不是货不对版?是不是假的?是不是我种植的方法不对?我们的各种担心就会着急地跑出来提醒我们要预防风险,然而这个风险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尝试的应对方法有以下两个:
1. 家长可以共情自己,通过自问自答把担心的事情从抽象转为具体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在担心什么?
然后坦诚回答自己的问题:担心孩子体重不达标。
二问:孩子体重不达标会发生什么?
二答:可能会不健康,会回到之前。
三问:一定会退回到之前吗?可能性是多少?(0-100%)
三答:那倒不一定,估计有20%的可能性。
四问:那么,我现在做些什么,能更好的帮助孩子?
四答:也许可以跟她聊聊她在焦虑什么,然后帮她具体化。
2.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①尊重孩子的感受。每个人有自身特定的对事件的反应,比如同一个考试,有些孩子是10分的紧张,有些孩子是2分的紧张,我们的孩子在称重这件事上,也有她自己的感受——焦虑。这时候,我们要避免说:称体重有什么好焦虑的?而是尊重孩子当下的反应。我们可以说:我听到你说你焦虑,也许我没办法完全体会,你可不可以具体说说你焦虑什么?
②倾听他们对体重问题的想法。 倾听不评判,或许孩子对体重问题的想法有偏颇之处,但重要的是,当她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的时候,也是一个让问题呈现出来得到解决的机会,记住,种子在刚发芽的时候,还是很脆弱的,孩子愿意跟我们表达情绪,以及和情绪相关的想法,都是一个让我们更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方法。我们仔细倾听不妄下评判就是呵护这颗刚发芽的种子的一种方式。
③理解她们的视角可以为建立沟通桥梁打下基础。仔细倾听能帮我们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内在,比如:
 我不愿称重是害怕看到妈妈失望的表情?(原来她是害怕我们失望,我们真的是会因她而失望吗?也许我们只是非常在乎孩子的健康)
 我不愿称重是担心自己在变胖不好看,担心别人不能接受自己(那么我们可以尝试学会从多个角度肯定自己的孩子,学会去挖掘孩子身上的其他优点)
 我不愿称重是因为好像我没有进步,没有达到要求(那么我们可能需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是有耐心等待的,她也需要对自己有耐心,就像等待一颗种子开花结果是需要时间的)
 也许还有其他可能,我们可以从孩子那里得到答案。
总体来说,在这个问题里提到的两个人,我们都需要关注,妈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担心,把它具体化,其次,可以尝试运用尊重,倾听,理解的沟通方式去帮助孩子具体化她的焦虑,然后在针对性的找到解决方法。

提问
婚姻关系差,未离异,日常生活影响未成年子女。每晚半夜极其烦躁,独自暴食面包馒头 等碳水巨量(可以吃一斤以上),影响睡眠和消化,不会抠吐,白天三餐正常,人很瘦无肥胖焦虑。请问是否属暴食症?静不下心来正念冥想,是否有其他出口?
回答
婚姻关系差没有离婚一定有你的理由,面对婚姻问题和精神健康困扰都是非常复杂而艰难的事情。暴食症在医学上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是一种饮食行为障碍的疾病。患者经常在深夜、独处或无聊、沮丧和愤怒之情境下,顿时引发暴食行为,无法自制地直到腹胀难受,才可罢休,暴食后虽暂时得到满足,但随之而来的罪恶感、自责及失控之焦虑感又促使其利用不当方式来清除已吃进之食物。
你的情况究竟是否达到暴食症诊断标准需要在就诊后由医生诊断(相关门诊信息可将本文拉到最后查看)。但从描述看至少是存在暴食问题的,从我的角度看,你的暴食背后可能存在婚姻关系引发的焦虑情绪,伴随担心子女收到影响,以暴食的行为来缓解压力,我愿意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但请注意,这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意见建议或专业心理健康咨询。在探讨问题的同时,寻求专业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你提到的晚间暴食行为,这种极端的食物摄入,尤其是在半夜时分,可能是一种应对情绪压力的方式。反复暴食通常与情感、心理和人际关系的问题有关。这也可能与你在婚姻关系中遇到的挑战有关,表现为对情绪的非有效的处理。
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这样的状况呢?
1.学习自我关怀,自我关怀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针对消极情绪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你也可以录下来播放给自己听。
下一次,当你体验到消极情绪,并想要直接面对它时,试试从躯体上来解决这些消极情绪(这一练习需要十五到二十分钟)。
开始时,以舒服的姿势坐或平躺在地板上。尝试将这些消极情绪在身体上定位。中心在哪儿?在头上、喉咙、心脏还是胃部?描述这些情绪:刺痛、灼痛、压迫感、紧缩感、剧痛感(抱歉,但是情绪伤痛出现时的典型感觉并不令人愉悦)。感觉是猛烈且固定的,还是流动且变化的?有时,你可能感觉到的只有麻木,但是也请你注意这种感觉。如果这种感觉特别痛苦,难以体验,那么,请慢慢感受。试着缓和一切阻碍你感觉的内心抗拒,这样,你就能全身心地感受。有时,它帮助你先关注感觉的外延,如果你感觉安全并可以承受,就会向内部扩展。
一旦感觉到了那种痛苦的情绪,给它以关怀。告诉自己,你能感受到它是多么痛苦,并且让你知道你很关心自己的幸福。试着用这样的话,“亲爱的,我知道这很难”,或“亲爱的,我知道你有多痛苦”。安抚这种痛苦的情绪,就像抚摸哭泣的孩子的头一样。再一次明确指出,没问题的,可以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会给自己情感支持以渡过难关。当你发现自己通过思索而摆脱痛苦时,再次注意身体感觉,并重新开始。做这个练习时,默念“缓和、平静、自由”这几个词是很有帮助的。这可以帮助你接受现在的感觉,缓和任何抗拒,积极面对与抚慰自己。
2.尝试面对与解决婚姻关系中的问题
考虑与伴侣一同寻求婚姻辅导,或者独自参与个人咨询,以处理婚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专业辅导有助于提供更好的沟通方式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3.运动和放松技巧(包括正念冥想)
考虑引入一些轻松的运动来替代暴食行为,例如散步或瑜伽,以及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或渐进性肌肉松弛,有助于缓解紧张和焦虑。关于正念冥想,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自我疗愈方法,对于调整情绪、缓解焦虑有一定的帮助,在这里推荐乐康慧爱晚间的正念练习直播,可自行预约观看。
然而,如果你发现在某些时候难以专注或控制,以至于导致晚间暴食,这可能表明问题更为深层,需要专业支持。
最后,请记得,你不是孤独的,寻求帮助是一种积极而勇敢的行为。专业的支持团队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面临的问题,为你的婚姻和个人生活带来积极的变化。

提问
厌食症孩子在康复过程中觉得自己已经有精力上学,体重没完全达标但只想维持目标体重,觉得称体重会让自己焦虑,想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家长该用什么态度应对?
回答的内容
我在带领进食障碍病房的团体活动时,经常会看到带着作业本和参考书进教室的孩子,一般不用问,这些勤奋好学,不肯“浪费”一点时间的孩子绝大多数是厌食症患者。
他们对自己有着一些非常严苛的规划,不仅饮食上,在学习上、生活上、包括人际关系上都有着自己一套准则,并几乎无一例外的有完美主义倾向。家长可以看到孩子对想维持的目标体重有执念,同样对学习也有着类似的心态。厌食症的患者往往极度反感被控制的感觉,他们会要求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达到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某种程度上看,对自己体重的控制,和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的安排,都是他们在自己身上找到的控制权。
很显然,在控制权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作为家长肯定不能轻易地应战,强行进行权力的争夺,这可能会让孩子的压力陡增,亲子关系面临危机,甚至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但在未成年人治疗康复的过程中,作为监护人的家长职权又是必须贯彻实施的。所以,我们的家长教育课程中,常常在强调一个词叫“温柔地坚定”,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做到的技能,需要家长时常操练。
温柔和坚定似乎是矛盾的,所以权衡当中的度尤为重要。我们温柔的是态度,好好说话,这是尊重、是关爱、也是亲子关系得以维系的关键因素;而康复目标确定的体重需要达标,这是不容置疑的标准,就需要家长坚定的态度。我们对事和对人是可以分开的,我们还能用“外化病魔”的方法,把厌食症和孩子区分开来,让孩子与我们站在一起去面对病魔的控制。
学习如果作为逃避称重焦虑的港湾,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学习也绝不仅限于学校里的模式,学习调整自己的认知也是学习,学习调整自己的情绪也是学习。孩子有好学的基础当然是好事,家长可以适当地引导,让孩子开阔思路,把学习的劲头儿也转一些到配合治疗的技能学习上,这未尝不是件好事。

提问
ED康复期半年的孩子(13岁,BMI18.9),现在放学后和周末在家不想学习也不想去找朋友玩,只想在家里打游戏看电视,浪费时间,这种状态应该放任吗?关键是感觉孩子也觉得痛苦,她也说自己就是在浪费时间。但无论我们怎样建议,比如看小说书籍,做手工,画画,做家务……她就说我们不能让她变胖的同时还要求她做事,不能总听我们的,如果做那些事就要允许她减肥,不知道她是靠这些占用时间的事情逃避增重的焦虑,还是想用这种方式“惩罚”父母。另外,上次她动手打了我们,我们就拿走了她的手机和iPad不让她玩游戏,她激烈对抗。后来放松了手机的管制,因为她要跟朋友们联系,只是不能看抖音和玩游戏。现在她就宁肯看电视,追《吸血鬼日记》,昨天从早上7点看到晚上8:30,看了11集。我们也有点不太确定这样的做法是否合适,难道为了让她在饮食方面配合就要放任她在其他方面的行为?
回答
家长您好!首先看到孩子处在康复中,这是家庭成员共同合作下的好转方向前进。可以回顾一下这个过程,家长和孩子都有了哪些改变?对起效的部分去自我肯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还能尝试改变一些什么?要阶段性的做这样的工作,成为家庭新的思考方式,去给家庭互动赋能。
孩子目前13岁,正式进入青春期。一方面孩子发病较早,令人心疼,但就进食障碍疾病的康复来说,发病早,早干预,预后康复多数会较满意。所以要看到有利的部分,增强信心!
我要说更加重点的是,你也感受到的孩子好像”惩罚”父母,不听你们的。这个年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不再是言听计从的小宝贝了。要宣告自己个体的存在,独立思考和尝试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事就是他们拼劲全力要做的。
首先要“推倒”的就是过去一直保护指引教导的养育者。你说东,我偏要西。几乎就是“造反,逆反”,令家长无比焦虑和恼怒,觉得不可理喻。但从心理学角度,孩子的成长过程还真的是要打败“父母”,长出一个“新”的自我。
家长该怎样协助孩子成长呢?是要“配合”,包括“放任”。放下对孩子行为的评判,比如你认为的“浪费时间”。孩子对你们的评判也是有认同的,但仅仅是在头脑层面,内心里是矛盾的、惶恐的,行为是相左的。家长可以陪着和她聊聊她的游戏、玩游戏的感受,带着好奇去跟随和请教。进入孩子的世界后你会发现这可能不只是“浪费时间”。游戏里能看到孩子的思考和娱乐能力,看到她的坚持、合作能力。你甚至也会发现她有自我管理的意识。当你给了足够的陪伴和信任,平等和尊重,建立了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感觉到内在稳定充盈,就会去发展自己的其他方面。学习和交友。
对孩子的事情先好奇,然后去平等对话,理解她当下的决定和需要、感受。家长当然可以说出自己的担心和不理解,但是建议用探讨的角度了解孩子怎么看,孩子怎么想。而不是否定、评判和改变。孩子有了思考、尝试的空间发展自我,就能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动力。父母是伙伴,就不再是自己时刻要去对抗、推倒的对象了,也就更不需要用疾病来争夺自己权力了。
这个过程是一个很大的调整,是父母要学习新的模式,因为你的孩子内在的配置已经升级了,强制用过去的系统运转一定是卡顿的。你们要和孩子共同研究建立新的系统。
简短的文字不能概全,希望能有某个点上有触动,也支持寻找更有效的咨询,系统帮助家庭。
祝好!

提问
我患有贪食症,我用多种方法尝试自救,但情况时好时坏,在希望与绝望之间反复横跳而且情况不好、贪食的情况多一些,我该怎么办呢?
回答
你好。看到你在努力帮助自己健康起来。但疾病还是跟随不去,让你很无奈。
你提到自救。我感到好像可帮助你的资源不多,都是靠你自己。有好多情况想了解。想知道你一直尝试,做了些什么?哪些有效?后来又遇到了什么瓶颈。这个过程,家人知道吗?他们做了什么?对你的影响?很多需要了解的。也是和疾病恢复有相关性的。
进食障碍是比较难的疾病,通常都是需要医疗,营养,心理,家庭多方面的配合来共同改变的。
不知道你现在的病情处于怎样的状况?从我的角度我建议要坚持就医,到专科医院就诊。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和北大六院都有进食障碍专科。相信你也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到资源。重要的是建立这样的信念去接受专业治疗。
你说情况不好,会担心你自己的情况,你有什么支持性的关系能够照顾和帮助康复吗?最好还是要家人知道,并且能够理解你的疾病。有很多家庭是不认可疾病的,认为就是患者自己不听话,控制力差,等等。这使患者更加陷入困境,反复加重的病情让康复更加不容易,增加了病痛,影响生活。如果你和家人沟通疾病和得到支持比较困难,也建议你把家人带到医生那里,由有进食障碍相关经验的医生去和家人讲述疾病的问题,促发他们改变观念,配合你的治疗。相信家人理解之后是愿意帮助的,重要的是通常进食障碍病患的家人也需要改变(尤其对于未成年患者来说),比如通过家庭心理治疗,家属教育等等,因此这在治疗中也是经常遇到和必须解决的治疗困境。
除此以外,你也可以尝试拨打慧食慧爱免费热线400-900-1112(周三、周六19点-21点)获取进一步的信息和志愿者们的帮助,下图也提供了一些整合资源途径供选择。你有自救的信念和行动,这是很好的一部分条件,但还是建议有专业人员的跟进,对你的自救做一些评估和调整,这样会更加的有效。

提问
孩子在康复中,但是发现她还是会对外表、身材之类的很在意,就算我对她说不胖好像也没什么用,家长能做点什么帮她转移注意力?
回答
孩子在康复过程中仍然对外表和身材过分在意是很常见的情况,这是因为进食障碍,不仅仅是关于食物和体重的问题,它还涉及到自尊、自我形象和应对压力的方式等内容,纠结在外表和身材有可能是内在自尊、自我形象和应对压力的外化表现。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理解到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一般我们建议,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促进其全面康复:
1. 强化积极的自我形象:日常避免强调外表,更多在孩子的内在品质、才能和成就方面给予积极的反馈。沟通交流中,多赞美孩子努力和进步的方面,而不在他们关于外表的问题上过多的纠缠、讨论、说服,甚至辩论,冷淡处理。
2. 鼓励孩子发展兴趣与参与活动: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运动、艺术活动、社交活动或其他任何形式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的空闲时间“忙”起来,一些方便的情况亦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参与,起到了随时鼓励及适当督促的作用,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多地关注个人兴趣和技能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外表。不过,这是需要一定时间累计才能出现效果的过程,家长们不要太着急,刚开始的不配合或碰壁、拒绝都很正常,保持耐心,坚持鼓励。
3. 关注健康而非体重:尝试将焦点放在健康饮食和活动的乐趣上,而不是体重或体型上。鼓励孩子享受运动和均衡饮食带来的积极感受及健康体验,调整观念,为健康而运动和饮食,而不是将其视为控制体重的方法和手段。
4. 教育和沟通:与孩子进行开放、平等和真诚的对话,帮助他们理解媒体和文化中关于美、成功、自尊和自信的标准及其狭隘或局限之处,以及这些标准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自我感知及体验的,拓展孩子对美与自信的理解与认知,也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要一口气或一次性呈现太多的内容,关注孩子交流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如果孩子明显不耐烦时,可以先暂停,下次继续,保持细水长流。
5. 家庭支持:确保并尽量保持家庭是一个支持和理解的环境。家庭成员应共同努力面对问题,避免丧失信心或情绪失衡批评孩子的体重或外表的理解(强化),而是提供情感价值(共情和理解他们的情绪、困难等),帮助孩子体会到爱与接纳与体重无关。
6. 专业支持:如果孩子对外表和体重的关注,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康复进程,可能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心理咨询/治疗师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更健康的自我形象、认知和行动及应对策略。
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家长们的支持和理解对于孩子的康复至关重要。如果您感到无法应对,寻求专业帮助也许是一个好主意,专业人士可以为您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期待早日走上正轨的系统康复之路。

提问
孩子在ED康复期。近期做事虎头蛇尾,比如,报考事业编,报名后每天学习时间4小时左右,但感觉报名时候的劲头没有了,不努力学习。
回答的内容
这位家长提供的信息不够充分,我从简短的字里行间却明确读到了一种批评的味道。
孩子的ED问题,不知道具体是哪一类,陪伴孩子治疗的家长一定会知道有进食问题的孩子,往往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会相较于普通人更加得极端一些。就像内心里的那个准星,开始就是不准的,那看出来的目标就都相应得偏颇了。厌食也好,暴食贪食也好,都是行为偏颇到两个极端,要么极度控制,要么极度失控,所以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对ED的治疗,就像在调校那个内心里的准星,让它能够更加得精准,能够更加得自洽。
“做事虎头蛇尾”是一个负面的评价,我在这里先看到的是孩子在康复期,报考了事业编,而且报名时候是“有劲头”的,这不得不说是个很好的开始和计划。在这里我们无法从“每天学习4小时左右”来评判孩子的学习是不是算“努力”,从家长的表达中,感受到家长的失望。
进食障碍的康复被喻为一个沙中行路的过程,往往前进三步,后退一两步,如此反复,最终以比较看起来更慢的速度向好转。所以我们不能以一时的进退来做评价,而是要耐心看一段时间后的改变。我想家长在孩子报考事业编的时候,一定也感受到过无比的骄傲,感觉孩子终于走出过去,要迈向新的方向。那我们就要坚定地给到孩子更多的耐心和支持,当感觉孩子劲头不如之前的时候,就去了解一下遇到的困难具体是什么?是学业本身的难度困扰了孩子,还是在压力下情绪调节的能力下降,或是自控能力出了偏差?但凡我们了解到具体的原因,也就可以想办法给到具体的支持方法。
“虎头蛇尾”,确实是个挺常见的问题,而且一天如果真能坚持学习4个小时,其实也还不能算蛇尾吧,时间上也有个“半个工作日”了。无非是怎样让投入学习的时间能够更加高效率。不管怎样,当一个人想要懈怠的时候,热忱的鼓励肯定比打击更加有效。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想让孩子在ED康复的时候,能更充分地利用时间学习,康复排在第一位,学习第二位。在康复的道路上,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支持系统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经过这样的梳理,希望家长能够理解当下更重要的方向是什么,并能充分发挥家长的支持作用,让孩子尽快康复,并拿出更多的努力在学习上。祝愿孩子考试顺利!

提问
孩子涨到自以为差不多的体重就不愿意再涨体重,而这个体重还是属于低体重,并未达标,所以月经一直没有恢复。家长该怎么办呢?
回答的内容
如果孩子在康复过程中达到了自认为满意的体重,但这个体重仍然低于健康标准,并且导致月经不恢复或其他躯体问题,这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月经不恢复可能是身体仍然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的一个信号,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整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作为家长,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提供教育及信息: 不断向孩子解释体重、营养和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达到一个健康的体重对于身体功能(包括月经周期的恢复、躯体各项指标好转等)是非常重要的。提供关于健康体重和营养的科学信息,帮助孩子理解康复的必要性。
2. 寻找专业医疗支持: 与孩子的医疗团队紧密合作,包括医生、营养师和心理医生。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需要增加体重,并监督孩子的健康状况,家庭与医院的联动,最大程度上保障孩子生命健康及强制干预快速响应的可能。
3. 鼓励将目标细化: 如果孩子对增加体重感到焦虑,可以鼓励他们设定小步骤的目标,比如每周增加少量体重,而不是设定一个较大的最终目标。小目标的实现,既能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又能让孩子当下承受的面对的压力与焦虑最小化。如果孩子一再表达这样持续下去,会变成大体重,家长不需要过多纠缠在大体重的部分,更多帮助孩子聚焦在当下,现在的小目标都没有实现,大目标离我们很遥远,另,康复过程是一个随时评估的过程,也是身体各项技能互相调谐的过程,健康指标并非只是体重这个数值。
4. 关注健康而非体重: 认同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的重要性,而非仅仅关注体重(片面和局限)。帮助孩子理解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与身体健康和幸福感之间的重要关系,并协助孩子学会科学的方式。
5. 情感支持: 如果意识到孩子可能需要额外的情感支持,来应对体重增加带来的相关情绪时,可以通过换位思考和倾听,表达和呈现出对孩子正在经历事情和承受情绪的理解,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感受是被看到的,也是被接受的,他们并不孤单,需要持续进行,也尽量在家长自己情绪稳定或比较协调时,多次展开这样的对话。
6. 家庭参与: 让家庭成员参与健康的饮食和活动,以积极的实际行动支持孩子的康复过程,可以包括一起做饭、进行户外活动等等。
7. 耐心和坚持: 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即使在遇到挑战时,也要努力调节,尽量保持稳定、积极的态度,持续支持孩子。
如果孩子的体重问题和对体重的过分关注持续存在,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心理治疗来处理潜在的情绪或躯体的隐患或风险。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对于孩子的康复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朋友们要坚信这一点,同时,也要准备提前了解好相关的资源,确保孩子随时可以得到适当的专业帮助。

提问
就是喜欢这种病态、自虐的对待自己的方式是为什么?如果吃是唯一的乐趣该怎么办?
回答
从个人而言,我非常喜欢这样的提问,从提问当中可以看出提问者具有心理学头脑和思维,并且对自己是有自我觉察的意识。
第一句话写了两种对待自己的方式,尽管提问是放在一起的,但是实际上是可以分开看的。自虐的对待自己的方式,当然就是虐待自己了。在我的理解,实际上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或多或少自虐的成分,好像这也是人类普遍的特性之一。最常见的自虐方式是吃辣,因为我们知道,“辣”其实那不是一个味觉,而是一个痛觉。因此现在大家都这么爱吃辣的心理学角度来理解的话就是一种让自己疼痛的自虐行为,每当看到大家被辣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但却又直呼好爽的场景的时候,我不由感慨人类的自虐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第二个概念是病态的自虐或者病态的对待自己的方式。如果定义为是病态的,那当然,这样对待自己一定具有病理性的症状特征的。那么在这个问题里面实际上就已经包含了答案了。怎么说呢?喜欢这种病态的自虐的对待自己的方式是为什么呢?答案就是因为喜欢,或者说因为这样的病态的自虐对待自己的方式,使得自己获得了好处,我们都是趋利避害的,因此能够获得好处的,当然我就喜欢了。我们倒是可以去研究一下,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而我们再这样病理性的自虐方式对待自己的时候我们获得了一些什么样的好处,这个大概就回答了这个为什么了吧。
这个提问的下半截是说如果吃是唯一的乐趣,该怎么办?这样的说法实际上是不用回答的,因为这是陷阱问题:提出者自己才有答案的问题。自己决定了吃是自己唯一的乐趣,那么这又如何让旁人来解答说这该怎么办呢?如果一定要问怎么办的话,也许有勇敢的人(《皇帝新装》里那个指出皇帝他其实什么也没有穿的小男孩)可以回答说,那你就不要把吃当作是唯一的乐趣吧!当然我估计提问者对这样的答案是并不满意的,那么我们去看看这个问题的后面到底是什么。
在我感觉这可能是一种痛苦,当自己发现自己被这种想法所束缚的时候的痛苦,一种丧失可以自主选择的痛苦,一种没有办法再发现自己有其他乐趣的时候的悲哀。所以如果这个问题的潜在的提问应该是我没有办法找到更多的乐趣,这样的痛苦应该怎么解?我们可以尝试正念的方式,学习正念、练习正念,不妨一试。此外,还可以和你的心理咨询师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在这里,我们以完美主义为例来进行分析。

起初我们因为身材焦虑想要改变自己时,其实是因为一直以来追求完美的我们,希望自己的身材也是符合“完美”的标准。

而在之后意识到“不应该有身材焦虑,却因难以改掉而失望”,同样是完美主义作祟,“我这样一个对身材焦虑有着清醒认知的人,怎么能有身材焦虑呢?”

那么,我们认识到自己确实存在“完美主义”的性格特点之后,就不难发现自己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或许也正在受这个特点影响:
不允许自己睡过头
不允许自己考试时答错简单的题
不允许欢庆的节日出现坏情绪
......
看到这里,或许读者又会为了身材焦虑之后的问题感到困扰了,可能你会问:
“完美主义该怎么办呢?”
“现在不为身材焦虑感到困扰,
但我为完美主义焦虑了怎么办?”

别着急,首先要恭喜你,对自己的认知又加深了一步,认识自己与接纳自己是我们一生需要为此不断践行的命题,不是看了一篇文章、学了一个技能就能顿悟。
同时,也可以求助于他人,无论是亲友还是心理咨询师。

当然,无论你发现自己出现了什么偏离预期的“问题”,比如认为自己的身材不够完美,或是认为自己分明已经足够清醒却依然在乎身材,那么都请你不要苛责自己。

人生本就是原野,而不是轨道,“问题”可以是阻碍我们前行的拦路石,也可以是指向另一个方向的指示牌。

第一次咨询我要准备什么?
事实上,在第一次咨询前,你可以只做2件事:

准备一、放轻松

你可以提前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你来预约心理咨询,你想通过咨询探讨解决哪些问题,并把这些想法告知你的咨询师。

但是,如果你对此并不清楚也没关系,按照你自己的方式去交流就好,真实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含糊不清的想法,还是担心、犹疑、紧张、甚至是不屑一顾的感受,都是真实的,都可以表达。如果对咨询本身有任何疑问,也都可以跟你的咨询师讨论。

如果你有精神科的诊疗经历,曾经或正在服药,这些重要信息也请在咨询时告诉咨询师。

准备二、线上咨询时,准时出现在视频前

视频咨询,请提前安排好网络环境,保证网络通畅。建议在咨询开始的前5-10分钟左右,登陆相应的视频软件,咨询师会按约定时间上线,开始视频咨询。建议在安静私密的地方和咨询师进行视频。

咨询过程感觉到不舒服怎么办?
心理咨询对于来访者的起效过程是一个折线上升的趋势。长期看来,心理咨询能够有效地提升总体幸福感。但在咨询过程中,不同的来访者可能会在不同的阶段产生不适跟情绪体验的回落(APA,2013)。

1. 阶段性的不舒服体验

咨询的过程可能会激活一些你的早年创伤体验,比如谈到儿时被虐待、生活在酗酒家庭等中,或者是童年被霸凌等。当这些体验出现时,都会给我们带来各种负性的感受。当这些痛苦的体验被激活之后,会让我们本能地想要逃开。

但往往这个痛苦的时刻,却是咨询中最能产生进展、推动咨询过程进步的契机。与咨询师去讨论这些感受和体验,会有很大的帮助(Stiles et.al., 1990)。可能的讨论方式比如:“上次咨询之后,我感到很不舒服……”、“我觉得谈到...的时候,感受很复杂”等等。

2. 咨询师的工作方式让你不舒服

心理咨询起效最为重要的是你与咨询师的关系,而任何一段关系都没有完美的匹配,需要双方的调试。

当你感受到咨询师的沟通或回应方式让你不舒服,尤其是前几次咨询中有这样的感受。你需要及时地告诉咨询,“你刚刚说的....,让我觉得不舒服”、“你很少回应我,让我很没有安全感”“你每次说今天到这里,总让我觉得很突然,我每次需要从情绪中紧急地‘抽离’出来”等等。及时而直接地向咨询师表达你的感受,可以帮助你们“重新同步”。同时,咨询师也有机会能够及时地觉察自己,也更多理解你,及时调整回到你所在的“频道”。

但如果你多次进行反馈,但咨询师仍未调整,且没有解释说明,你可以提出请咨询师为你转介其他适合的咨询师。

3. 咨询师的失职行为

如果你在咨询中长期感受到负面情绪,多次反馈咨询师也并无调整,且对此缺乏回应或解释,使得你对于咨询师工作专业能力产生担心;你可以反馈给我们,我们对于咨询师的专业胜任力进行持续监管。我们也会协助你更换适合的咨询师。

孩子在家康复,面对体重增长瓶颈期可以怎么做?
问:我的孩子被诊断进食障碍,入院治疗后情况稳定,现出院在家恢复。近一个月体重增长停滞,饮食上来看,主食、加餐、水果标准,吃海鲜和鱼肉,晚上会加一顿蛋。但是不肯吃肉。针对现在体重增长的瓶颈期我们还能做什么改进?

答:已经开始复食就是很好的开始!应当对孩子的进步行为予以足够的肯定。当然在康复的过程中进食障碍还是可能会控制她,导致出现那样的行为。

家长应当和她仔细讨论造成目前进步停滞可能的原因,并与孩子一同协商应对策略,定出计划。这个过程中应当保持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并保持足够的耐心,使得孩子知道家长理解Ta的那些行为是出自于哪里,使得孩子知道家长始终是作为Ta的一个忠实的伙伴在帮助Ta。

家长需要坚持继续帮助她管理饮食,如果仍然有困难的话应当随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孩子厌食并伴随暴食催吐,拒绝家长管理饮食,怎么办?

问:我女儿是厌食还经常性的暴食催吐并拒绝家长管理她的饮食。作为家长我很恐惧和焦虑。女儿说看到我心情不好会影响到她的心情,就会暴食催吐。现在在家里家长一边忍受着内心的煎熬,一边还要在她面前尽量显得轻松愉快。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帮助孩子战胜疾病?

答: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催吐会非常的紧张,希望能够让催吐的行为转眼就消失。可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是困难的,因为这时他们很大程度上是被进食障碍所控制了,所以我们作为家长首先要做到平复情绪,接纳孩子在漫长进步之路中的一些不足,不断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同时制定有效的计划。孩子控制不住催吐,往往是因为他们内心觉得自己吃的太多,用催吐的方式抵消内心的焦虑。因此重点在于在呕吐之前,如何帮助孩子处理焦虑情绪。除了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外,家长应尽可能鼓励孩子通过其他方式而非暴食呕吐的方式来缓解焦虑情绪。需要知道,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痛苦的,也是纠结的。他们并非没有康复的动机,而是在被进食障碍牢牢掌控的情况下,无法仅靠自身的能力去应对与克服,所以很容易失去康复的信心,自暴自弃,这时家人的鼓励、支持和陪伴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与进食障碍的斗争中,即便孩子会出现强烈的情绪波动,父母也要提醒自己,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进食障碍在背后捣鬼。父母要参与到孩子的康复与治疗中来,多看到和赞扬孩子那些积极的行为表现,哪怕成功控制一次不吐的行为,也是值得被大加肯定的。另外,在规范饮食的早期,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也有助于减少呕吐的可能。

孩子有压力、情绪波动就暴食,拒绝与家长沟通,怎么办?

问:我孩子自己知道自己有暴食冲动,而且也知道是不好的,但是就是控制不住。每次孩子情绪波动或者有压力的时候就会特别焦虑,有了焦虑就想暴食。我们很想和她沟通排解她的情绪,但是她非常拒绝沟通。我们真的不知道如何缓解孩子的暴食冲动帮孩子摆脱痛苦。

答:食物是很多贪食症患者获得安全感,或者说是调节情绪的重要方式,因此从孩子的行为来看,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有很强烈的情绪调节的需求。但囤积食物对于贪食症患者来说存在诱发暴食的风险,因此并非明智之举。当然你提到孩子情绪很不稳定,一干预就要崩溃,似乎父母对此既担忧又无可奈何。

但我想先了解父母是如何干预孩子的行为的?是充满担忧或不满的表示“你怎么又吃这么多食物”,还是询问“我看到你吃这么多食物,猜想你的情绪大概不太好,是否可以一起商量下有什么办法可以感觉好一些?”如果你跟孩子的沟通仍然比较困难,其实也可以求助一些专业人士,比如心理咨询师或进食障碍专家。

总之,你需要去干预的是孩子的情绪,而非直接干预行为(如果还没有出现明显的暴食呕吐行为),这通常是比较困难的。推荐一本参考书《告别情绪性进食的DBT方法》,可以自己看及推荐给孩子。

孩子一次性吃很多东西,吃完又后悔,这是暴食症吗?

问: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开始一次性吃很多东西,最开始以为是胃口好我们并没有特别在意,这几个月发现情况不对。这段时间经常点几个人进食量的外卖吃,吃完又后悔情绪动荡,请问这是暴食症吗?

答:通常来说,对于暴食的行为,存在一些普遍的现象,您也可以据此来更进一步观察。暴食状况下的进食会短时间吃入超出正常量许多的食物直到感觉到不舒服的饱腹感,在进食过程中常常无法停止进食,也可能选择并不饥饿的时候进食,事后会对进食过多感到尴尬从而选择躲避父母进食,且会对自己有厌恶感,抑郁或者内疚。暴食的行为更多带来的是痛苦的感觉。

那如果您的孩子在进食中有上述的状况,那么还是要留意暴食障碍的发展可能。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在治疗过程中了,可以将此情况告知医生或者相关的治疗者,也可以通过家庭治疗来讨论,从而帮助孩子应对恢复之路上的困难。

家长该如何帮助厌食症孩子在进食量不够的情况下减少运动量?

问:我的孩子被诊断为厌食症,进行了一些干预后好一些。孩子说自己不怕胖了,但是吃饭的量还是很少,而且还有藏食的行为。这几个月每天都会运动2-3小时甚至更多,不让运动就偷偷在被子里抬腿,坐凳子时只坐一点点或者踮起脚尖,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在暂时进食量不够的情况下减少运动量?

答:虽然你的孩子不怕“胖”了,但ta所表现出的一些担心其实和怕胖异曲同工,属于神经性厌食症的典型认知歪曲,而这样的认知歪曲(可能还伴有体像障碍)是无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得以纠正的。

如果因为这些认知歪曲所导致的行为影响了患者的康复,那么这些行为应该首先被减少或停止,而具体怎么做(是停止,还是减少时间频次),取决于患者的医学状况,比如体重,心率,生化指标等。我建议你和孩子先到专科医生那里进行评估,然后帮助孩子执行专科医生关于饮食和运动的建议。

当然在态度上还是应该坚决但不带敌意,并要有足够的耐心,告诉孩子你知道ta有这些担心,要克服这些担心确实不容易,但为了战胜进食障碍这个困难必须被克服,不让进食障碍有任何反扑的可乘之机。

进食障碍是一种狡猾的疾病,会使得孩子在对待体重、进食和运动时丧失理性判断,不能完全意识到疾病给自己带来的长远伤害。作为孩子,可能会从进食障碍中获得潜在受益,例如周围人都说自己瘦了、变漂亮了等等,这些会在无意识中强化孩子的节食、过量运动等相关行为。作为家长,在孩子处于生病的状态时,需要承担管理的职责,尤其是饮食和运动方面,应当予以限制,因为这是疾病症状的一部分。但也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坚定的自信,应当用温和的态度让孩子知道你一定会坚持到底,让她知道你很确信自己在做正确的事在帮助她,并让她知道你相信最后一定会战胜疾病。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相信家长们如果有足够的爱和包容,结合一定的沟通技巧,就一定会获得胜利,必要时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进行定期的家庭治疗等。

孩子不肯吃,家长该如何帮ta改善营养?
问:几个月前,孩子从越吃越少到不肯吃一点米饭面条类的主食,不仅如此还拒绝脂肪食物,最近更是对食物的品种有了更多苛刻的限制。这样的状态明显是营养不够,家长该如何帮她改善营养?

答:营养均衡、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是康复的基础。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温柔的坚持,一方面我们理解孩子的感受,情绪,但另一方面我们仍然要坚持正确的饮食行为管理。当然这很不容易,对父母来说都是每天都是挑战。

在与厌食症斗争的过程中,我们的主要武器是饮食计划,好的饮食计划会在以下方面帮助我们:

1、定时定量的进餐,可以减少与饮食相关的焦虑。

2、规律的进食,减少饥饿感,减少因饥饿诱发的暴食。

个人的饮食计划,需要有一日三餐和2—3次的点心,每顿间隔不超过3小时且所有的食物需要适量。

有效的饮食计划包含以下内容:

1、补充足量的钙。

2、为了保证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运作,我们需要定量摄入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还能提供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

3、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营养素,它可以保护人体的酸碱平衡,蛋白质也是饮食计划中必须的选项。

4、蔬菜和水果能够提供解决肠道问题的纤维素,以及保护心脏、防止感染的各类维生素。

5、脂肪类食物会帮助我们恒温,作为缓冲保护脏器。

6、零食也是我们在治疗中需要加入的一种选择,他是为了让孩子开心而安排的,情绪的稳定可以避免进食问题的出现。

您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和孩子商讨出新的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改变目前的饮食习惯。

孩子拒绝父母干涉饮食,同时会控制父母饮食,家长怎么才能避免冲突?
问:孩子要自己安排食物,父母干涉或拒绝会起冲突,之后孩子情绪激动。另外孩子还会控制父母的饮食,要求父母多吃。问家长要这么做可以避免或减少和孩子冲突的发生,同时也让孩子不再控制家长的饮食?

答:患有进食障碍的孩子大多会存在这个问题。

同样我们也会发现,这些孩子还有一个共同点,喜欢看吃播,大胃王等美食类直播。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患有厌食症的孩子在心理上是非常压抑的,他们通过控制自己的饮食获得掌控感。但其实身体是需要食物的,所以他们会用一些补偿性的方式,让自己感觉到有满足感。于是就有了看吃播及要求父母大量进食的行为。这让他们内心会觉得很安心,或者像自己吃了一样。有些家长会为了能够让孩子吃饭,于是自己努力的吃,希望孩子能够被带动,和家长一样多吃一些。但这样的妥协并不能达到效果,它反而满足了孩子内心对食物的渴望,导致孩子的进食控制持续。这些都是属于进食障碍的常见症状。

我们的建议是如果当孩子再次要求家长多吃一些,家长需要坚定原则,温柔的要告知孩子,爸爸妈妈身体是健康的,不需要那么多的食物。吃那么多的东西,也会影响到爸爸妈妈的身体健康。而对于你现在的状况,你是需要食物的,你要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家长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被孩子所控制,不被进食障碍控制。在饮食管理这个点上,父母决不能轻易妥协,需要以坚定且平和的态度迎接孩子的“闹”,这一过程对于父母控制住自身情绪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定不要也跟着孩子一样发脾气,而是要保持镇定和自信,并将“我对你的改善充满信心,我会帮助你陪伴你,并且一定会坚持到底,直至你的康复”这样的信念传递给孩子。

孩子坚决反对分餐制,体重一直无法增长,家长应如何管理孩子的饮食?
问:最近孩子在吃放的时候坚决反对分餐制,我们强制分餐后孩子坚决不吃,只肯吃自己盛的饭菜。也因为这样孩子的体重一直无法增长。我们如何在健康的前提下管理孩子的饮食?

答:是否强制执行分餐制,要看具体的情况。对于那些症状正在逐步好转的成年孩子,父母强制执行分餐制度可能并不合适。但对于那些处于危险期的孩子,或症状仍然未见改善的未成年孩子,分餐制度是必要的。

进食障碍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会被疾病控制,从而进食行为上表现出不理性,这是康复过程中极大的阻碍。因此在饮食管理这个问题上父母必须要一致地对待,坚持由父母来管理饮食。父母坚持住这一点,疾病才有可能往后退一步。在这么做之前,需要认真、明确地表达给孩子你们这么做的目的(哪怕Ta不愿听)。同时,必须要告诉Ta,这不是在控制Ta,而是走向康复的必经阶段。告诉你的孩子,当Ta进步到一定程度时,父母会逐步放开管理,由孩子自己管理自己,但需要商讨和制定协议。

孩子对于食物的过分控制往往源于生活中的失控感,因此,在饮食问题之外,应当鼓励孩子的掌控感和自主性,鼓励他们与同伴交往,鼓励参与运动以外的其他活动(体重正常者可适量运动)。

同时须注意,正常人的食量可能一开始很难达到,帮助你的孩子制定逐步增加食量的计划,允许、支持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饮食恢复治疗中,孩子总说吃完东西胃痛,拒绝食物,在肠胃科门诊看过没有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问:孩子在医院诊断进食障碍,目前在恢复饮食治疗中,但是孩子总说吃完东西发热,胃痛,所以不吃少吃。有去肠胃科门诊看,没有问题。我很疑惑,这个现象怎么理解?

答:生活中,确实存在通过各种方式拒绝食物的现象。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中出现对立违抗性的表达也是正常现象,因此,对于您说的现象,需要进一步的确认。

1)比较容易鉴别的一个方式是了解孩子这个表达背后的情绪和出发点。我们可以通过对认知的一个检验来分辨。比如发不发热在医学上是有着清晰的判断标准的,也有着便利的工具去进行测量。

2)如果孩子真的发热,那么当然要对症治疗,以免忽视了其他的疾病,如果并没有医学上的发热现象,那么可以跟孩子一起来看一下。

3)如果孩子在同意医学检查标准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发热的感受,或者不认可医学标准,那么至少需要情绪或认知上的心理干预。也许孩子会因为进食带来强烈的情绪感受,从而影响心跳、血压、体温等身体反应,这些发热说明孩子处于强烈焦虑情绪中,需要家长的稳定陪伴和适度适量认知教育。

4)如果孩子的各项体征,对于体型的观念偏执,以及BMI过低,那么都建议到专业的机构进行营养和进食障碍相关的诊断,以保证确有进食问题的情况下尽早干预。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