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
一、糖化血红蛋白概念:
是血红蛋白的颉氨酸与血液中葡萄糖结合而成的产物,且为不可逆的结合,其数值与血糖浓度成正比,随红细胞消亡而消失。红细胞的生命期120天左右,所以可反映采血前2~3月血糖的平均水平。
二、糖化血红蛋白的优点与缺点:
1、优点:
主要反映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稳定性好,波动小,无需空腹,可任意时间采血,相对来讲不受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更加适合长期血糖控制效果的评估。
2、缺点:
反映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不能反患者每天的血糖波动情况,因此,也不能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
三、HbA1c的影响因素:
2、药物:维生素 C 和 E 可以抑制血红蛋白的糖基化,长期大剂量服用可以使 HbA1c 测定结果假性降低。长期大剂量服用乙酰水杨酸盐、嗜酒会导致血红蛋白乙酰化,使 HbA1c 测定结果假性升高。长期使用慢性麻醉剂、羟基脲,可以使 HbA1c 测定结果假性升高。
四、HbA1c 控制目标:
1、一般认为,糖化血红蛋白在 4%~6% 表示血糖控制正常;
2、6%~7% 表示血糖控制比较理想;7%~8% 表示血糖控制一般;
3、8%~9% 表示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4、> 9% 表示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五、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是:
1、HbA1c < 7%,但具体到每一个人,HbA1c 的控制目标又不尽相同。
2、HbA1c < 7%:适合于大多数成年 2 型糖尿病患者(孕妇除外)。
3、HbA1c < 6.5%:适合于年轻、无并发症、预期寿命较长的 2型糖尿病患者。
4、HbA1c < 8.0%:适合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或有严重合并症、糖尿病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