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肠应激综合征?

一、肠易激综合征的定义

肠易激综合征(IBS)在中医理论中,通常被看作是一种与脾胃功能失调、肝脾不和、肠腑气机紊乱等密切相关的功能性肠病。它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罗马Ⅲ标准将其列为功能性肠病的一类,患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有家族聚集倾向,常与其他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存伴发。

二、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复杂,涉及多个脏腑的功能失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则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导致肠道功能失调。
  2. 肝脾不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气郁结或疏泄太过,均可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肠腑气机紊乱。
  3. 情志因素:情志不畅,如焦虑、抑郁、紧张等,可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功能,诱发或加重肠易激综合征。
  4. 饮食不节:饮食不节,如过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可损伤脾胃,导致肠道功能失调。
  5. 外感邪气: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也可影响脾胃功能,诱发肠易激综合征。

三、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表现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腹痛:腹痛是最主要症状,多伴有排便异常,并于排便后缓解。腹痛性质多样,程度各异,以下腹痛多见。疼痛不会进行性加重,但可因情志因素、饮食因素等诱发或加重。
  2. 腹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粪量少,呈糊状,含大量黏液。禁食72小时后症状消失,夜间不出现,部分患者可因进食诱发。腹泻与便秘可交替出现。
  3. 便秘: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量少,可带较多黏液。便秘可间断或与腹泻相交替,常伴排便不尽感。
  4. 腹胀:腹胀白天较重,尤其在午后,夜间睡眠后减轻。腹胀与肠道气机不畅、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
  5. 上胃肠道症状:近半数患者有胃烧灼感、恶心、呕吐等上胃肠道症状。这些症状与脾胃功能失调、肝气郁结等因素有关。
  6. 肠外症状: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伴有全身性精神症状,如背痛、头痛、心悸、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等。这些症状的出现与情志因素、脾胃虚弱、肝脾不和等密切相关。此外,部分患者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异常表现,如焦虑、抑郁、紧张等。

四、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心理和行为治疗等。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调理肠腑气机为原则。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逍遥散、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子汤等。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等因素进行加减调整。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以调理脾胃、疏肝解郁、调理肠腑气机为原则。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天枢、肝俞、脾俞等。针灸治疗可缓解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心理和行为治疗:心理和行为治疗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尤为重要。通过心理治疗、生物反馈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改善心理状态,从而缓解肠道症状。

综上所述,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与脾胃功能失调、肝脾不和、肠腑气机紊乱等密切相关的功能性肠病。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心理和行为治疗等方法,调理脾胃、疏肝解郁、调理肠腑气机,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地区推荐专家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