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常见检查方法有哪些?
在临床中,可以用于诊断肝癌的常见诊诊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共大家参考:
(上图供图来源网络)
(一)超声显像
一般可以显示直径2cm以上肿瘤。除了显示肿瘤大小,形态,部位以及与血管的关系外,还有助于判断肝静脉,门静脉有无癌栓等。结合AFP检查,有助于肝癌早期诊断,因此也可被广泛用于筛查肝癌。实时超声造影除显示占位病变外,还可以分析病灶血供情况,对肝癌与肝囊肿及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上图供图来源网络)
(二)多层螺旋CT
CT的分辨率远远高于超声,图像清晰而稳定,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肝癌的特性,已经成为肝癌诊断的常规手段。CT具有以下优势:
①增强扫描可清楚地显示肝癌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边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以及与肝内管道的关系。
②对判断门静脉,肝静脉以及下腔静脉是否存在癌栓,肝门和腹腔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肝癌是否已经侵犯邻近组织器官都具有重要价值。
③可通过显示肝脏的形态,脾脏的大小以及有无腹水判断是否合并肝硬化及其严重程度。
④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显著提高小肝癌检出率,是诊断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最佳方法。
(三)磁共振成像(MRI)
MRI具有高组织分辨率和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等特点,且无辐射影响。
①配合肝脏特异性MRI造影剂能够提高小肝癌检出率,而且对肝癌与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腺瘤等病变的鉴别亦有较大帮助。
②对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的跟踪观察,MRI较CT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③另外,MRI对判断肿瘤与血管的关系,观察肿瘤内部结构及其坏死等状况优于CT,可以作为CT检查后的重要补充手段。
(四)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
PET~CT是将PET与CT融合为一体而形成的功能分子影像成像系统,既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配体与相应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功能显像反映肝脏占位的生化代谢信息,又可以通过CT形态显像进行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此外,同时进行的全身扫描对评估转移,监测肿瘤的进展以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肝动脉造影
它是目前诊断小肝癌的最佳方法。采用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滴注法肝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肝血管造影可以显示0.5~1.0cm的微小肿瘤。但是由于该检查有一定创伤性,一般不列为首选,适用于经其他检查后仍未能确诊的患者。
血清生化标志物检查
甲胎蛋白(AFP)是最具有诊断价值的肝癌标志物,虽然说单独应用时并不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但与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时对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①如果未发现肝脏局部病灶而仅有AFP增高时,应对患者进行每三个月一次的随访;
②若AFP>200ng/ml,同时于肝脏发现>2cm病灶且在增强CT扫描时有‘快进快出’强化現象,则高度支持肝癌的诊断。
③其它血清生化学标志物与AFP联合应用对肝癌的诊断也具有意义,如异常凝血酶原(DCP)和AFP异质体AFP~L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