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部警告:疼,不一定是痔疮,还可能是这些病
最新全国调查发现,每2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肛肠疾病,而3种肛肠疾病中有一个就是痔疮。正因为常见,很多人“菊部”疼痛,就觉得自己是得了痔疮。
有些肛肠疾病常常被人们当成痔疮,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治疗,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指出那些容易被混淆的肛肠疾病,帮你及时对症治疗。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曾庆敏 黄文生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李胜龙
一表区分痔疮和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和痔疮都是常见的肛肠疾病,痔疮在人群中具有较高的知晓率,因此有很多患者会把肛周脓肿早期当成痔疮来治。
肛周脓肿是发生于肛门、直肠周围组织间隙的急性化脓感染。由于肛周脓肿实际上是肛瘘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所以临床医生会将肛周脓肿和肛瘘一同考虑,并且争取一次性治愈。
肛周脓肿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常分为肛门周围脓肿和直肠周围脓肿。
痔疮是直肠下段黏膜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和迂曲形成的静脉团,以及随之形成的黏膜凸起或肛缘皮赘。
为了更容易区分痔疮和肛周脓肿,专家总结一张表,将外观、症状、疼痛特点、发病部位放入表中,方便进行对比。
除了应用抗生素外,肛周脓肿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近期风险主要是感染范围急速扩大,造成全身感染;远期风险主要是形成复杂肛瘘,增加治愈难度和手术创伤。
易与痔疮混淆的肛肠病
除了肛周疼痛,便血也是痔疮的一个特点,然而要提醒的是,有些肛肠疾病也有相似的便血特点,容易被混淆,耽误治疗。
肛瘘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异常管道,外口位于肛周。其多见于男性青壮年,肛周或臀部瘘口经久不愈,或者时愈时溃,不定时地向外溢出脓液、脓血,刺激局部皮肤导致痒痛不适等。
肛裂
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的小溃疡。通常在排便过程中,因粪便干燥,使肛裂创面受到刺激,导致出血和持续较长时间的剧烈疼痛,出血量较少,且患者常伴有便秘的问题。
肛窦炎
该病特点是肛门灼热,有疼痛和下坠感,排便前有少量出血。
溃疡性结肠炎
目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表现为大便混有血液或脓性黏液,多伴有腹痛、腹泻,且反复发作。
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泛指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其特点是便上带血,无其他不适。目前认为结、直肠癌起自息肉,因此息肉作为癌前病变应受到重视。
结直肠癌
该病好发于40~59岁患者,多以便血为突出表现。此外,患者还会伴有腹痛、腹部肿块以及贫血、低热、消瘦、大便长期不成形等症状。
◎肛肠出了问题,患者该到医院明确诊断。临床上常通过肛门指诊,肛门镜、乙状结肠镜、电子肠镜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化验、病理检查等方法进行鉴别。
5招解决“菊部”问题
久坐、久站、负重过度、便秘、腹泻都会引起“菊部”不适,专家从生活细节入手,给出了5条建议。
1.多运动
加强体育锻炼,避免持续保持同样的姿势。特别是从事久坐、久站、活动少工作的人,更应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太极拳、球类活动等。
还可做自我收肛运动,每天1~2次,每次3~5分钟,增加血液循环,调和人体气血,促进胃肠道蠕动,减少盆腔充血,改善痔静脉回流。孕妇可适当做些家务活、散步等。
2.保持大便通畅
养成每天早晨起床后或吃完早餐后排便的习惯。
多吃芹菜、白菜、菠菜等含纤维素多的蔬菜,以及蜂蜜、黑芝麻、核桃仁等食物,增加大便容积,促进肠蠕动。
3.掌握正确排便方法
- 控制时间:不可蹲厕过久,3分钟搞定是最好的,如果超过3分钟仍无便意,应停止排便。
- 控制力度:排便时不宜用力过猛,以免损伤肛门,应缓慢增加力量。
- 注意专心:上厕所要专心,不要看报纸、玩手机等。
- 坚持锻炼:排便后,有意识地做3~5次肛门收缩,能增强括约肌功能,消除疲劳。
4.注意休息
熬夜、劳累过度,是诱发痔疮的一个重要因素。上网族、打扑克族、麻将族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这是极不可取的,应该有所节制,张弛有度。
5.排便后清洁肛门
每次排便后,都要保证肛门的清洁。如果有条件,能用温水清洗的话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