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闹、呕吐,需警惕是否发生了肠套叠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京东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去年9月,河南郑州的刘女士发现,自己那刚满一岁半的宝宝有天晚上突然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早上用手捂着肚子,显示出很疼的样子。刘女士冲了奶给孩子喝,但孩子喝完之后却直接吐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只是个开始——

 

当天,孩子呕吐了二十多次,之后直接进了儿童医院的抢救病房。当时宝宝面色苍白,嘴也没有颜色,浑身无力、站不起来,有时甚至还翻白眼,连打针都没有反应。直到给孩子做了彩超后才发现:宝宝这是得了“肠套叠”。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那么,到底什么是肠套叠?会有哪些表现?通常有哪些治疗方法?又该如何预防?

 

今天,就让Dr.京来带大家一探究竟吧~

 

 “肠套叠”及其表现

 

“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造成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用个简单一点的比喻的话,就像我们的袖子有时会出现一些褶皱,套在一起——

 

 

肠套叠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4~10个月的婴儿。通常2岁以后就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而且男性比女性更多发。而对稍微大点的孩子或成年人来说,通常可能会继发于肠道的病理性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几个月大的宝宝往往还不会说话,而只能做出最直接的反应,所以即使出现了肠套叠,旁人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很容易误以为是普通的肚子疼。

 

所以,家长特别注意要提高警惕,注意“察言观色”,如果孩子符合以下几种情况,就要怀疑“肠叠套”了:

 

● 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哭闹,而且平时用的安抚办法都不奏效;

 

● 呕吐,以及“拒奶”,特别是哭闹后仍然不喝(通常来说,孩子哭闹后给他喂点东西,多少都可以缓解一下孩子的情绪);

 

● 停止排便、排气,之后还可能出现便血(常为“洗肉水”样或“果酱样”的均匀一致的红色便)。特别是此前有过腹泻基础病的孩子,如果原本每天数次的腹泻突然减轻,那一定要特别注意;

 

● 还有一种情况是“非疼痛性肠套叠”,没有剧烈的腹痛、哭闹、呕吐,而是直接拒食、嗜睡(睡眠明显增加或叫不醒);

 

● 摸肚子时可以摸到包块。

 

如果孩子有以上这些情况,那这时家长就应该考虑:是否得了肠套叠。

 

 

目前,原发性肠叠套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饮食改变(如添加辅食)、感染、发育异常等造成的肠道蠕动异常有关。我们知道:为了容纳、消化更多的食物,人的肠子上有很多褶皱,并且会呈波浪样蠕动。而当上述那些原因导致蠕动异常,就可能导致肠子像袖子一样套起来。

 

至于继发性肠叠套,则通常是继发于肿瘤、息肉、乃至肠道蛔虫等病症。

 

治疗与预防

 

一旦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可能是遭遇肠叠套,那就要立刻去医院。肠叠套的黄金治疗时间是在24小时以内,越早越好,而超过48小时的话,就有可能肠坏死,可能就需要手术了。

 

通常来说,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空气灌肠。特别是发病时间还不太长,且身体整体状况尚好,没有出现肠梗阻、肠坏死的情况,空气灌肠就是最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而如果是拖延时间太长、情况严重,已经有重度脱水、大量便血,甚至肠坏死的情况,那就不再适合空气灌肠,而需要手术治疗。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需要手术:在实施空气灌肠过程中,如果确定叠套部位在小肠,那就要立刻停止,改用手术治疗,因为小肠壁较薄,承压力弱,可能造成穿孔。另外,灌肠时间一般不要超过30分钟,因为时间越长,也越可能造成穿孔。

 

 

最后,还是Dr.京多次强调过的:“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

 

对小儿肠套叠来说,家长要注意科学喂养,防止肠道负担过重;添加辅食时不要操之过急,以防孩子尚未发育健全的肠道不能适应突然改变的食物;根据气温变化酌情增减衣物,避免因过冷或过热而引起的肠胃蠕动紊乱。

 

参考文献:
[1]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与鉴别[J].健康管理.2015
[2]刘娇静,侯燕莉,荆长有.338例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小儿肠套叠临床体会[N].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