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主治医师田冉
田冉,主治医师,河北以岭医院,神经内科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以肌肉强直、肌萎缩无力并伴发白内障、脱发等表现的肌病,分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1 型(经典型)、2 型(近端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三型、性天性及儿童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最常见的为经典型,以经典型为例,介绍此病。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1 型(DM1 )是成年人最常见的肌营养不良性疾病,以肌无力、肌强直和肌萎缩为特点的多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基因位于 19q13.3 区编码 582 个氨基酸残基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DMPK )基因 3’非翻译区(3’-UTR)CTG 重复数的异常扩增是 DM1 的分子遗传学病因。正常人重复数目为 5-35,患者为 50~2000。

DM1 患者临床表现差别很大,从轻微的秃顶、白内障症状到非常严重的肌肉无力、肌强直和心脏传导阻滞表现,许多重患死于心脏衰竭或呼吸窘迫。DM1 心脏受累可自无症状的心电图异常到心脏猝死。

典型的发病年龄为 20~30 多岁,最常出现的症状为远端肌无力,指长屈肌和足部背屈肌受累,导致与手的抓握力量相关的症状和绊倒的发生率升高。另外,患者可能伴有肌强直症状、白内障、性功能障碍、内分泌症状及心律失常、胃肠道平滑肌功能降低、消瘦、智力低下、冷漠、缺乏主动、日间瞌睡、疲劳、多汗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等酶正常或轻度升高。肌电图检查是临床诊断 DM 的重要方法,肌强直放电和肌源性损害是 DM 的主要肌电图特征。肌活检可见Ⅱ型肌纤维肥大,Ⅰ型肌纤维萎缩,伴大量核内移,可见肌浆块和环状纤维,以及肌纤维的坏死和再生。

此病一个特点就是遗传早现,也就是说遗传呈现出一代比一代重,一代比一代发病早,为患者家族带来很大困扰和经济负担。

目前本病尚无根治措施,应用中医药治疗可以增加力量,减轻肌强直症状,并减轻心脏危害,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但是根据临床表现及肌电图、基因检测可以明确诊断,并进行优生优育指导及产前诊断,避免再次生育有病孩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