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 要不要补蛋白?
慢性肾炎作为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临床特征之一便是患者尿液中蛋白的流失,表现为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对于慢性肾炎患者来说,尿蛋白定量实验的结果可以准确反映患者每天从尿中失去蛋白的数量。特别是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大量蛋白从尿中流失,容易诱发低蛋白血症和严重水肿。
面对蛋白流失,许多患者会选择通过食补来补充流失的蛋白,即进食大量的高蛋白食物。然而,另一种饮食调理方法——“丢蛋白,忌蛋白”——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当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时,不仅不能多吃高蛋白食物,反而要严格控制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
临床实践证明,“丢蛋白,忌蛋白”的饮食调理方法对于控制尿蛋白的流失有显著效果,对慢性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动物实验也表明,低蛋白饮食有助于减少尿蛋白的流失。
为何采用补蛋白和忌蛋白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呢?我们知道,肾脏通过肾小球基底膜滤出人体代谢废物形成原尿,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蛋白是不能通过肾小球基底膜进入尿中的。慢性肾炎时,肾小球基底膜上的间隙增大,通透性增加,导致大分子蛋白漏入尿中形成蛋白尿。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会使血液中游离蛋白浓度增加,从而加重肾脏负担,加剧蛋白尿;而减少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则可以降低血液中游离蛋白浓度,减轻肾脏负担,减少蛋白尿。
慢性肾病的肾脏就像一把漏底了的水壶,仅靠添水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方法是先倒掉壶中的水,焊严壶底,然后再添水。同样地,低蛋白饮食可以有效地减轻肾脏负担,为慢性肾病的治疗创造条件,提高治疗效果。
在慢性肾炎的治疗过程中,除了饮食调理,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肾脏功能检查,如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以及尿常规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总之,慢性肾炎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饮食调理方法,避免过度摄入高蛋白食物,减轻肾脏负担,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