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高血压并非“小病”,教你如何管理

高血压并非“小病”,教你如何管理

提起高血压大多数人并不陌生,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约有2.45亿成人患有高血压,并且每年还再持续新增1000万高血压患者,但管理达标率仅为15.3%。

 

尤其当代年轻大军,迫于生存和工作压力,长期加班精神高度集中,高血压年轻化增加,认知度差,认为只要补补觉就可以,更何况老龄化病人对高血压病的严重知晓率、控制率差,高血压对身体的深层损害以及高血压所导致的心、脑、肾器官的损害更是知之甚少。

 

这样的情况就迫使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高血压”,并为了自己或者家人的健康去学着管理“高血压”。

 

 

高血压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1.脑血管病:可引起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严重脑血管疾病。我国70%的卒中患者有高血压。

 

2.心力衰竭和冠心病: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冠脉压力增加,血管痉挛,影响心脏供血,最终导致冠心病、左室肥厚、心力衰竭,甚至主动脉夹层等疾病。

 

3.慢性肾衰竭:长期高血压会引起神经体液因素的异常,导致肾小管损伤,最终导致慢性肾衰竭。

 

高血压的管理方式

 

1.生活方式

 

(1)减轻体重:减轻体重有益于高血压的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每减少一公斤体重,收缩压可降低4mmHg。体重下降同时可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糖尿病、高脂血症均有益。

 

 

(2)减少钠盐摄入:有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其食盐摄入量最好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对血压较高或合并心衰者摄盐量应更严格限制,每日用盐量以1~2克为宜。

 

(3)补充钾盐: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所以应每日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钾盐。

 

(4)减少脂肪摄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

 

(5)戒烟限酒:吸烟的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的疗效降低,常需加大用药剂量,长期吸烟的高血压患者,远期预后差,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达140万。长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饮酒还可对抗药物的降压作用,使血压不易控制;戒酒后,除血压下降外,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大为改善。

 

 

(6)适当运动:运动的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综合功能练习。

 

• 有氧运动是高血压患者最基本的健身方式,常见运动形式有快走、慢跑。

• 力量练习建议高血压病人每周进行2~3次力量练习,两次练习间隔48小时以上。

• 柔韧性练习可以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人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防止摔倒。

• 综合功能练习 包括太极、瑜伽以及太极柔力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 高血压患者可适当做些家务,步行购物等活动,使每天活动的步行总数达到或接近10000步。

 

(7)必要时补充叶酸制剂。

 

2.心理治疗

 

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方面,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个人健康的社会心理状态,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

 

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的主要方法:

 

(1)避免负性情绪,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2)正确对待自己和个人,大度为怀,处理好家庭和同事间的关系增强承受心理压力的抵抗力,培养应对心里压力的能力学找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试方法,有困难主动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减轻精神压力的科学方法。

 

(3)避免和干预心理危机(一种严重的病态心理,一旦发生必须及时求医)。

 

高血压患者在日常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 运动:体育运动(中等以下强度,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

 

2. 心理疏导:多参加群体文体娱乐活动,转移注意力,避免将注意力集中在血压方面,以达到心情愉悦的目的;心理压力过大时,应积极接受正规医疗机构的心理疏导,避免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3. 避免突然发力的运动:它可使血压瞬间剧烈上升。

 

4. 避免骤冷骤热:急剧的温度变化会引起血压的剧烈波动,寒冷的日子洗脸不要用凉水,尽可能用温水;洗澡前后及洗澡时的环境和水温差别不要太大,否则血压会波动很大。

 

 

高血压治疗后效果如何?

 

尊医嘱进行用药治疗十分必要。一般药物治疗方式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带剂、及联合用药。

 

经过合理的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可长期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可延缓甚至避免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预后。

 

高血压多长时间需要复诊?

 

1.对于平时血压控制较好的患者:可酌情每3~6个月复诊一次。

 

2.对于平时血压控制欠佳的患者:应遵医嘱安排合适的时间复诊。

 

高血压患者平时应如何监测病情?

 

1.血压自我监测:每天早晨起床时自己或请家人帮助测量血压,并记录。

 

2.并发症监测:确诊高血压后,应每年进行并发症筛查,并根据临床症状及时调整用药。若平时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