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的内科处理:病因和发病机制
导语:肾结石是指晶体物质(如钙,草酸盐,尿酸盐等)从尿液中析出并沉积于肾脏,部分可与有机物质相结合。其属于上尿路结石,可能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变有关。饮食中大量的动物蛋白质,奶制品,高脂肪,高糖成分能够显著增加尿钙,尿尿酸和尿草酸的排泄,从而促进各种成分结石的形成。另外,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有关。多数肾结石不需要手术治疗,可以依靠内科预防和治疗手段控制病情,对于手术后的肾结石患者,也必须强调通过合理的内科手段预防肾结石的复发。
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尿液中结石成分增高
①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液中钙盐,尿酸,草酸,胱氨酸等成分增高,使其浓度超过溶解度,即可从尿液中析出,形成结晶,进而不断生长成为结石。
②绝大多数的肾结石都是含钙结石,很多研究已经证实人体钙的代谢异常是引起含钙肾结石的重要因素。
③引起尿钙增高的常见病因有:
A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过量摄入,肾小管酸中毒,原发性高尿钙症等。
B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可因血尿酸增高而引起尿尿酸排泄增加,导致尿尿酸超过饱和度而形成尿酸盐结石。
C 胱氨酸结石则往往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胱氨酸尿症引起。
2 尿中抑制结石形成物质减少
①正常人体内存在多种抑制结石形成的物质,如枸橼酸,它是钙离子的重要结合物,可以降低尿中钙的浓度,抑制草酸钙的结晶形成;
②镁能与草酸盐结合起到络合的作用,在肠道中与草酸结合后能减少草酸的吸収,在尿中与草酸结合能形成可溶性复合物。
③当尿液中抑制结石的物质产生不足,则会促进结石形成。
3 尿路梗阻和感染
①在尿路梗阻和尿流不畅的情况下,尿液内形成的小晶体容易附着在尿路上皮细胞成为结石核心,尿路梗阻也容易并发尿路感染,细菌,脓块和受损坏死的上皮细胞也可成为结石核心,促发晶体析出并在其表面沉积包绕而形成结石。
②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变形杆菌,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尿液碱化而促进结石形成,感染性结石生长速度快,常呈鹿角状。
4 饮食和饮水
①长期大量摄入高蛋白,高钠,高糖食物可引起尿钙,尿尿酸排泄增多而枸橼酸含量减少,促进结石形成;
②大量摄入富含草酸的食物会导致尿草酸排泄增加而形成草酸盐结石。
③饮水少可引起尿液浓缩,使各种形成结石的成分过于饱和,诱发结石形成。
5 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
①水质和肾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目前并无定论,以往认为,水的硬度和结石形成有一定关系,但是大量研究发现并非硬水地区的肾结石发病率一定高,软水地区也可出现肾结石的高发。
②遗传因素也与肾结石有一定关系,目前已经发现多个位点的等位基因与草酸钙结石患者的尿钙,尿草酸和尿枸橼酸排泄相关。
③也有发現黑人肾结石发病率比其他人种低,可能与其黑色皮肤减少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维生素D导致低尿钙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