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主治医师胡志成
胡志成,主治医师,天河区元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内科
和解少阳,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发热自汗,微恶寒,或寒热往来,鼻鸣干呕,头痛项强,胸胁痛满,口苦,脉弦或浮大。

歌诀

小柴原方取半煎,桂枝汤入复方全

阳中太少相因病,偏重柴胡做仔肩

组成

桂枝一两半(4.5g),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炙甘草一两(3g),半夏二合半(6g),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生姜一两半,柴胡四两(12g)

用法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方义

本方为少阳、太阳表里双解之轻剂,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合剂制成。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辛散,以治太阳之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以治半表半里。配伍特点方用柴胡透泄少阳之邪从外而散,疏泄气机之郁滞,黄芩助柴胡以清少阳邪热,柴胡升散,得黄芩降泄,则无升阳劫阴之弊;半夏、生姜降逆和胃,人参、大枣扶助正气,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可以直从外解。运用柴胡桂枝汤作为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源为伤寒太阳少阳合病而设。既有和解少阳,解肌发表之功,可治外感伤寒太少两阳之病,又有外和营卫,内调气血之效,可治内外杂病营卫气血经脉不通之病。临床常用治太少同感、发热、咳嗽、喘证、胁痛、胃脘痛、呕吐、痹症、水肿等病症。也有报道可治疗癫痫、夜尿症、胆石症,胆囊炎,肝炎、胰腺炎,眩晕症、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出血热轻型、慢性鼻窦炎、荨麻疹、产后发热、原因不明的发热、儿童精神性起立调节障碍、小儿厌食证等病症具有少阳兼太阳病机者

加减

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根;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肉桂;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妇人热入血室、热伤阴血,加生地、丹皮;瘀血内结,少腹满痛,去人参、甘草、大枣,加延胡索、归尾、桃仁;兼寒者,加肉桂;气滞者,加香附,郁金

注意

外感病邪在表或已入里,一般不宜用本方,如需应用,则应酌情加减,疟疾需要本方时,宜加抗疟药同用

附方 

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萸楝子茴香木香汤

桂枝、芍药、黄芩一两半、人参、甘草、半夏、大枣、生姜、柴胡、吴茱萸、小茴香、川楝子、木香

解肌散表,疏达肝气,通络镇痛

秋燥,身寒热,头痛,胸胁痛,甚则疝瘕痛者



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成无己

伤寒六七日,邪当传里之时。支,散也。呕而心下结者,里证也,法当攻里。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为外证未去,不可攻里,与柴胡桂枝汤以和解之。


吴谦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者,是太阳之邪传少阳也。故取桂枝之半,以散太阳未尽之邪;取柴胡之半,以散少阳呕结之病。而不名桂枝柴胡汤者,以太阳外证虽未去,而病机已见于少阳里也。故以柴胡冠桂枝之上,意在解少阳为主而散太阳为兼也。支者,侧也,小也。支结者,即心下侧之小结也(心下感觉支撑闷结)


方有执

支节,四肢骨节也。支结,言支饮抟聚而结也。发热至微呕,太阳之表也,故曰:外证未去。


程知

此邪入少阳,而太阳证未去者也。发热恶寒,支节烦疼,太阳证也,乃恶寒而微,但支节烦痛,而不头项强痛,则太阳证亦稍减矣。呕而支结,少阳证也,乃呕逆而微,但结于心下之偏旁,而不结于两之间,则少阳亦尚浅也。若此者,惟当以柴胡汤和解少阳,而加以桂枝汤发散太阳,此不易之法也。


王子接

桂枝汤重于解肌,柴胡汤重于和里,仲景用此二方最多,可为表里之权衡,随机应用,无往不宜。即如肢筋烦疼,太阳之邪虽轻未尽,呕而支结,少阳之病机已甚,乃以柴胡冠于桂枝之上,即可开少阳微结,不必另用开结之方,佐以桂枝,即可解太阳未尽之邪。仍用人参、白芍、甘草,以奠安营气,即为轻剂开结之剂。


陈修园

此言伤寒六七日,一经一周,又当太阳主气之期,其气不能从胸而出人,结于经脉以及支络,故取桂枝汤以除发热恶寒,藉小柴胡汤以达太阳之气从枢以转出。


柯琴

仲景书中最重柴、桂二方,以桂枝解太阳肌表,又可以调诸经之肌表;小柴胡解少阳半表,亦可以和三阳之半表。故于六经病外,独有桂枝证、柴胡证之称,见二方之任重不拘于经也。如阳浮阴弱条,是仲景自为桂枝证之注释;血弱气尽条,是仲景自为柴胡证之注释。桂枝有坏病,柴胡亦有坏病;桂枝有疑似证,柴胡亦有疑似证。如病似桂枝证,脚挛急与胸中痞者,及病似柴胡证,本渴而饮水呕,与但欲呕胸中痛者是已。此条言伤寒六、七日,寒热当退之时,反见发热恶寒诸表证,更见心下支结诸里证,表里不解,法当表里双解之矣。然恶寒微,则发热亦微,可知支节烦疼,则一身骨节不疼;可知微呕心下亦微结,故谓之支结,是表证虽不去而已轻,里证虽已见而未甚。故取桂枝之半以散太阳未尽之邪,取柴胡之半以解少阳微结之证。口不渴身有微热者,法当去人参,以六、七日邪虽未解,而正已虚,故仍用之。外证虽在,而病机已见于里,故方以柴胡冠桂枝之上,为内外俱虚,双解两阳之轻剂也。

微恶寒,便是寒少。烦疼,只在四肢骨节间,比身疼腰痛稍轻。此外症将解而未去之时也。微呕是喜呕之兆,支结是痞满之始,即阳微结之谓,是半在表半在里也。外症微,故取桂枝之半;内症微,故取柴胡之半。虽不及脉,而微弱可知;发热而烦,则热多可知。仲景制此轻剂以和解,便见无阳不可发汗,用麻黄石膏之谬矣。

伤寒至六七日,正寒热当退之时,反见发热恶寒证,此表证而兼心下支结之里证,表里未解也。然恶寒微,则发热亦微。但肢节烦疼,则一身骨节不烦疼可知。支如木之支,即微结之谓也。表证微,故取桂枝之半;内证微,故取柴胡之半。此因内外俱虚,故以此轻剂和解之也。


黄元御

太阳病,发热恶寒,骨节疼痛,此发热恶寒,肢节烦痛者,以太阳之外证未去,而相火旺于半表,故恶寒不甚。甲木侵克戊土,土主四肢,故痛在四肢。《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秉气于胃”,胃与四肢气脉流通,则疼痛不作,胃病而气不四达,四肢经络,壅滞不行,是以痛生。节者,四肢之溪谷,经气郁遏,溪谷填塞,故痛在骨节。相火郁发,是以烦生也。少阳经自胃口旁下胁肋,故心下支结。支结者,旁支偏结也。经病多而腑病少,故微呕不甚。此皆少阳之病,而微见恶寒,则太阳之外证未去也,宜柴胡合桂枝,双解太少之经邪也。

小柴胡加减:外有微热者,加桂枝,此微恶寒,即外有微热之互文。少阳以相火化气,寒往则纯是发热,若但热无寒,则发热更剧,无发热而兼恶寒者。微有恶寒,或外热轻微,便是太阳外证未去,故与桂枝汤合用。伤寒而不用麻黄者,以其恶寒之微也。


曹颖甫

伤寒六七日,已尽一候之期。太阳本病为发热恶寒,为骨节疼痛。今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特标热较甚耳。太阳外证,固未去也。微呕而心下支结者,胃中湿热闭阻,太阳阳热欲达不得之状,此即太阳病机系在太阴之证。发在里之湿邪,作在表之汗液,柴胡桂枝汤其主方也。然则病本伤寒,何不用麻黄而用桂枝。曰:「伤寒化热,则病阻于肌,故伤寒亦用桂枝。」本书伤寒五六日,发汗复下之变证,用柴胡桂枝乾姜汤,其明证也。设中风未化热,则病犹在表,故中风亦间用麻黄,本书大青龙汤及《金匮》风湿用麻黄加术,用麻黄杏仁甘草薏苡,其明证也。盖必具此通识,然后可与读仲景书。


刘渡舟

这一条论太阳和少阳并病。先有太阳病,后出现少阳病,这叫太少并病。

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这是太阳的表邪问题。发烧,还有点儿微恶寒,为什么?因为伤寒六七天,邪气有点儿化热,但是还是未解的。支节烦疼就是疼得厉害,这个烦就是疼得厉害,四肢关节很疼的,太阳的表邪还未解。微呕,呕比较轻。心下支结,心下痞硬、心下痞满这样的提法是重,心下支结比痞满要轻一点儿。支就是撑支,就是现在说有点儿顶得慌,支也可以是边的意思,有两个意思,就是说是它这个凝结是什么样的?心的下边顶得慌,有点儿往上边顶得慌,比痞闷要轻一点儿,但这也难受了。另外,这个支结是在心的下边,靠近两边,不是在正当间,是支者枝也,像树有枝,这两个说法都对,在临床的时候都能反映出来。

微呕和心下支结,是少阳的里气不和,但是它轻,因为少阳病是喜呕的,呕比较重,少阳病的心下痞闷应当比较厉害,现在是微呕、心下支结,症状都轻。虽然是轻,但是它是有了少阳证,就叫太阳少阳并病。太阳少阳并病,要估计一下两经谁重谁轻?太阳病重,少阳病轻,所以古人就叫七表三里之证,就是表证要占七成,少阳的里证要占三成。外证未去者,因为它发热恶寒,太阳的外证还没去,单纯用柴胡汤不行,因为它有支节烦疼,发热微恶寒,太阳病的表证还没去。

怎么办?柴胡加桂枝汤主之,小柴胡汤基础上加桂枝汤,加桂枝、芍药,就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两个方合在一起,这样能够和解少阳,治微呕,心下支结,同时也治支节烦疼、发热微恶寒的太阳病,这个方子多少就带点儿发汗的意思。少阳病要禁汗,为什么这一条又要柴胡加桂枝,还有点儿治太阳解肌表的意思?这就像大柴胡汤,少阳病禁下,要是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那么还得在柴胡汤的基础上加上点儿大黄、枳实吧。这个它也是在柴胡汤之上,它不加麻黄,它加桂枝汤,调和点儿营卫,解解太阳之邪。这是言其变也,禁汗、禁吐、禁下是言其常,可以加大黄,可以加桂枝,言其变。太阳少阳并病,不加柴胡汤,只用桂枝汤行不行啊?那是错误的,因为柴胡桂枝汤,在柴胡汤治少阳的基础上兼治太阳,它就可以了。大柴胡汤以柴胡治少阳的基础上加点儿大黄治阳明,那也就可以了,那和单纯的承气汤是不能够混同的。

柴胡桂枝汤临床使用的机会很多。小柴胡汤和解表里的,桂枝汤调和营卫、调和气血,两方一合,人身表里内外、气血上下,治的范围面就广泛了。根据我个人的体会,这个方子能治什么病?柴胡桂枝汤的条文是治太阳少阳并病,我拿它治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加上一点儿红花、茜草类的活血药,加上点儿鳖甲、牡蛎类的软坚药。因为桂枝、芍药是调和营卫、调和气血,柴胡是疏利肝胆,再加上鳖甲、牡蛎软坚消痞,红花、茜草活血通络,效果很好,同时这个方不太凉、不太热,可以久服,吃个十付、二十付都不出现问题。早期肝硬化,柴胡桂枝汤把大枣去掉,因为胁下痞硬去大枣。第二个就是治神经官能症,就是肝气窜,效果也很好。一生气,感觉一股气在浑身上下左右窜,他个人感觉我的气窜到这个地方,用手这一打,赶着往外打嗝,一打嗝他就好了,西医就叫神经官能症,中医说是肝气不疏,用小柴胡汤疏肝,加上桂枝、芍药调和营卫、调和气血。第三个,治痹证。痹就是现在说的关节炎,而且还夹有肝气的,关节炎四肢疼痛,所以它这个病不仅是支节烦疼,疼得很厉害,而且里又有胸胁苦闷,也有一些堵得慌,还夹有肝气,脉还见弦,柴胡桂枝汤效果非常好,又疏肝胆,又治浑身疼痛。这是柴胡桂枝汤。所以把这个道理体会清楚了,就可以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发挥它的作用,灵活性很大。


胡希恕

刚才说了,少阳病不能发汗或泻下,但并病的时候,可同时用,这也是定法。大柴胡汤就是少阳阳明合病,是柴胡证,里也实了,所以给大黄,那么此段是少阳与太阳并病,有太阳病,少阳病也发生了,把二方放在一起就行了,用柴胡桂枝汤。此段说明,伤寒六七天的时候,全是由表传入半表半里或里,发热微恶寒,表不解,支节烦痛也是太阳病,微呕,心下支结,支是树枝,是旁边,不只是心下的部位,二侧谓之“支”,心下二侧,心下支结就是心下苦满的另一种说法。微呕,柴胡证喜呕,微呕,心下支结皆为柴胡证,上面是表未解,太阳病,故用二方合方。

一般在临床上,少阳病不能发汗,不能泻下,但有表证,太阳少阳同时用药是可以的。如用小柴胡汤配发汗药可,加薄荷、桑叶、菊花都行的。表证需要发汗,用柴胡桂枝汤非常好用。小儿感冒常有此种情况,既有无汗之表证也有柴胡证,这里用柴胡桂枝汤就得了,只是用发汗药而不用柴胡是不行的。这是定法。

此书上有例子,把此二方合在一起就是治柴胡桂枝一个共有的证候,就是合并证。支节烦痛,身体疼痛皆为桂枝汤证。桂枝、黄芩、人参、甘草、半夏、芍药、大枣、生姜、柴胡、是各半汤,桂枝汤减半,黄芩、甘草原二两,现为一两,半夏原为半升,现在二合半,桂枝没有分量,也应是一两半,柴胡给四两为原来的一半,人参一两半、生姜一两半,都是给一半,就是各半汤,柴胡桂枝汤就是柴胡一半桂枝一半,既有柴胡证,又有桂枝汤证,可以把二方合起来。


子恒

患太阳伤寒六七天,发热,微微恶寒,四肢关节十分疼痛,是太阳表证未解;同时有轻微的恶心呕吐,较喜呕轻,心下及两侧有支撑感,较痞硬弱,说明邪气已入少阳,辨证属太阳少阳并病,所以取桂枝汤治太阳表证,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之邪。


名医验案

1.赵守真医案

农民谢荆生,年25岁。先病感冒未解,寻又大便不利多日,但腹痛不胀。诸医偏听主诉之言,皆斤斤于里证是务,频用大小承气汤。大黄用之半斤,芒硝达乎四两。且有投备急丸者。愈下而愈不通,病则日加剧矣。病家惧,因征及余。诊脉浮而略弦,问答不乱,声音正常。据云:口苦胁痛,多日未食,最苦者两便不通耳,细询左右,则谓:患者日有寒热,寒时欲加被,热则呼去之,两月来未曾一见汗。头身时痛,常闻呻吟,是外邪尚未尽也?吾闻之恍然有悟。是病始由外感未解而便闭,屡下未行。乃因正气足以驱邪,邪不内陷,尚有外出之势,故下愈频而气愈闭,便愈不通,此由邪正之相持也。如医者果能缜密审辨,不难见病知源。从其腹不胀不痛,即知内无燥结,况发热恶寒之表证始终存在,岂可舍表以言里。假使因误下而表邪内陷、仍不免于结胸,或酿成其他之变证,为害易可胜言。幸其人体力健,抗力强,苟免如此。今当依据现有病情,犹以发汗解表为急,表去未有里不和者。症见脉弦口苦,胸胁胀满,病属少阳,当用柴胡和解,头身痛疼,寒热无汗,病属太阳,又宜防、桂解表。因拟柴胡桂枝汤加防风。服后温复汗出,病证显然减轻。再剂两便通畅,是即外疏通内畅遂之义。遂尔进食起行,略事培补,日渐复元。

2.刘渡舟医案

于某某,男,43岁。1993年11月29日初诊,左侧肩背疼痛痿胀,左臂不能抬举,身体不可转侧,痛甚之时难以行走。服强痛定可暂止片刻,旋即痛又作,查心电图无异常,某医院诊为肩周炎,病人痛苦异常。诊时自诉:胸胁发满,口苦,时叹息,纳谷不香,有时汗出,背部发紧,二便尚调。舌质淡,舌苔薄白,切其脉弦。辨为太阳少阳两经之气郁滞不通,不通则痛也。治当并去太少两经之邪,和少阳,调营卫。方选柴胡桂枝汤加片姜黄:柴胡16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党参8克,炙甘草8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大枣12克,片姜黄12克。服3剂,背痛大减,手举自如,身转灵活,胸胁舒畅。续服3剂,诸症霍然而愈。

3.魏龙骧医案

15岁之男孩,高热缠绵已逾月矣。询之,患儿初病,倦怠违和,寒热体痛,以为感冒,未足介意。继后热升,持续39℃以上,午后犹甚。自是发热必微恶寒,虽时自汗,热亦不为汗衰。热甚并不思饮。左耳后有核累累,大如鸡卵,小如蚕豆,按之亦不甚痛。脾轻度肿大,胁弓下自称有困闷之感。心中时烦,不思饮食。1974年曾有类似发热,北京某医院诊为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曾予抗生素,体温不降,后加激素强的松热退出院。上病情分析,此儿证属伤寒,寒束于表,失于温散,表证不解,里热未实,故盘踞于半表半里之间,故胸胁苦满,耳左有核,少阳行身之侧也。少阳病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也。本可以小柴胡汤即可,然每微恶寒,知发热虽久,而表证仍留有未尽,故取柴胡桂枝二汤各半之。柴胡9克,半夏9克,黄芩9克,党参30克,生姜2片,大枣5枚,桂枝6克,白芍9克。6剂后,得微汗,高热顿衰,午后热低至37.1℃左右,汗亦减少,耳后核亦逐消。胃纳有加,表达里疏,长达逾月之高热竟告霍然。姑存此案,以示伤寒与温病有别。


二 发热

李平医案:患者,女,44岁。发热5天,体温高达40.1℃。曾注射庆大霉素、安痛定等,并口服APC等退烧药,药后虽汗出但高热不解。查血沉、尿常规,X线胸透,均正常,体温40.I'C。

1(太阳营卫)恶寒 发热,头痛 少汗,四肢关节烦疼:桂枝20白芍20

2(少阳枢机)发热已5天。脉弦缓;舌质红;恶心欲吐,舌苔薄白:柴胡30黄芩15法半夏10生姜3片 党参10大枣6甘草6。

1剂热退,再进2剂,余证悉除。查血象:白血球降至正常。

按:柴胡桂枝汤是治疗外感发热的有效方剂。张景岳指出:“邪在太阳者,为阳中之表,治宜轻法;邪在少阳者,为阳中之枢,治宜和解,此皆治表之法也。’’ 李师认为,临证见发热三五天或六七天,或服它药高热不解者,无论是否兼见少阳证,都可以投用柴胡桂枝汤,往往一二剂收功。同时需要重用柴胡、黄芩,如高热达38~40度以上,柴胡用量当为30克,否则难以奏效。


三 畏寒(神经官能症)

赵崇学医案:张某,女,34岁, 1990年7月20日初诊。1989年春产后受风,出现恶寒 发热 身疼,经治好转,但遗留全身怕冷症状,盛夏亦须毛衣加身,经查血沉、抗“0’’、血象、尿常规等无阳性所见,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刻诊:纳食、睡眠及二便尚可

1(太阳营卫)产后之人。时室外气温36度左右,患者仍穿两件毛上衣,下着绒线裤,言怕冷、汗出、身疼;面色青滞无华;行经时腹痛并有血块---------桂枝12克,白芍12克

2(少阳枢机)每遇天气变化时病情加重,时发时止;月经时前时后。脉弦长按之无力;舌稍红;偶见恶心但不呕吐,心下闷胀,舌苔薄白;时有乏力-------柴胡15克,黄芩10克,法半夏12克,生姜10克,党参15克,大枣10克,甘草6克。

煎服5剂,怕冷减轻,不需厚衣;又进15剂,诸症全消,身和如常人。      

按语:此证多见于女性,由太少同病,枢机不畅,阳气不得外出肌表,温煦皮肤所致。其证除畏寒外,常兼见汗出、身疼;月经不调,口苦,恶心等,用柴胡桂枝汤,每收奇效。


四 寒热

周少逸医案:沈某某,男,52岁。因患慢性肾功能不全于1982年10月19日入院。患者今年8月23日午前始则形寒畏风,继之身热,体温37.5℃(原基础体温36.5一36.6℃),鼻塞 流涕,头痛,微咳;咽红,泛吐,纳减,舌质略淡,舌苔薄白润,脉浮滑带数。从外感论治,选用桑菊饮合银翘散加减,连服两剂,咳嗽加频,仍每日上午9--10时许先形寒畏风,体温逐渐上升至37.5一37.8℃,下午3--5时得小汗出热退而安。考虑为太阳+少阳合病,处方柴胡桂枝汤,服药当日,未发寒热,亦无畏风,精神好转,食量见增,二便通调,脉来和缓,继后未再复燃。      

按:不规则发热多属于少阳。寒热往来为邪在少阳;恶风、头痛、鼻塞、脉浮乃太阳证未罢。实属太少同病,故单用解表不能愈,惟宜柴胡桂枝汤解表和里,太少同治,方为正治之法。


五 盗汗

代立权医案:邓某某,女,65岁。患者于1985年9月24日以“心悸”收入医院,辨证投以温胆汤化裁治之,心悸及伴随症状明显好转。约过半月,卒见睡中汗出,醒时即止,尤以头面及胸颈部为甚,伴有恶寒、微热,汗后恶风 + 胸胁胀满,口干 口苦而不欲饮,呃逆阵作,纳呆,舌苔薄白乏津,脉细数乏力。首辨阴虚火扰,热迫汗泄,拟当归六黄汤加生龙牡、麻黄根,投药四剂罔效;后独取生脉饮以求敛肺止汗,非但于病无益,反见盗汗更剧,诸证无减,汗出湿衣,可拧下水,每夜须换内衣三次方至天明,汗后恶风。通宵达旦,辗转惧眠,痛苦难忍。如此持续已月余(病多已入少阳)。用柴胡桂枝汤,调和少阳枢机+调和太阳营卫。服药2剂,盗汗有减,寒热未作,续进原方2剂,盗汗甚微。现有心悸时作,胸闷、腹胀、呃逆不除,提示阳明胃气不和,原方加苏梗、瓜蒌皮、炒枳壳,3付后,汗止身爽,诸恙悉除。      

按:盗汗为表之不和,伴见恶寒 微热,又有胸闷、口苦、不欲食,实为太少合病,表里不和使然。成无己云:“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故用柴胡桂枝汤,太少同治,枢机调和、营卫调和则汗止。


柴胡桂枝汤与大黄附子汤治神经痛

春节前的门诊病人依然很多。复诊的Z老汉刚坐下就说:“好多了,好多了!能睡着觉了!”。他来自宿迁,患右胁肋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痛势甚剧,痛如电击,每夜痛醒七八次,病已经5年多。月初来诊时,面色憔悴,一脸痛楚。一周后来复诊,已经眉开眼笑,一夜仅醒一二次,而且疼痛程度大大减轻。春节前赶来多配点药。

我给他的方是柴胡桂枝汤与大黄附子汤:柴胡20g、黄芩15g、姜半夏15g、党参10g、生甘草5g、桂枝15g、白芍20g、干姜5g、红枣20g,此方早午服用。另:生大黄10g、制附片20g、北细辛10g,附子先煎40分钟后入大黄、细辛,开盖煎煮,临睡前顿服。

柴胡桂枝汤在《伤寒论》中是一首治疗发热性疾病的方,但在《金匮要略》中则变为止痛方,被用来治疗“心腹卒中痛”。所谓心腹,包括上腹部、胸胁部等;所谓卒中痛,提示疼痛为突发性,如电击,如针刺,临床上许多神经痛常常可以用柴胡桂枝汤。Z老汉的带状神经后遗的神经痛,就比较适合此方。

大黄附子汤是止痛方。《金匮要略》记载“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所谓胁下,指腋下至腰部。所谓偏痛,不是全腹部,疼痛或在左,或在右,比较固定。Z老汉的神经痛,与大黄附子汤证相符。

将两方分别煎煮、分别服用,基于以下两点的考虑:其一,患者夜里疼痛剧烈,大黄附子汤止痛力强,故睡前服用。其二,柴胡桂枝汤不仅止痛,也是传统的调和表里方,适用于有神经症状的免疫系统疾病,其人多见全身状况较差、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患者病已5年,不能图速效,可以柴胡桂枝汤缓图。那么,两方为何不共煎同服?因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没有柴胡与附子细辛同用的例子。经方的应用,应当尊重前人用药经验,亦步亦趋、小心谨慎为好。

产后风案

李某,女,30岁。产后恶寒恶风1年余。现症:头晕,两侧太阳穴处按压痛,平素易汗出,恶风,汗出后尤甚,恶寒,着厚衣不解,四肢末端发冷,偶有筋骨疼痛,悲伤欲哭,食欲不振,夜寐尚安,大便畅,小便尚利;舌质淡红,边有浅齿痕,苔薄黄;脉稍弦欠流利,右寸浮,两关略旺。西医诊断:神经官能症。中医诊断:产后风。予柴胡桂枝汤加减,药用:柴胡10g,半夏10g,党参10g,黄芩6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2片,大枣1枚,炙甘草6g,炒谷麦芽各10g,浮小麦15g。7剂,水煎,早晚饭后温服,日1剂。

二诊:头痛及怕风怕冷减轻,食欲改善,情绪好转,头晕未见明显好转,舌质淡红,边有浅齿痕,苔薄黄,脉稍弦,右寸略浮,两关略浮旺。上方加蔓荆子10g,藁本6g,7剂。

三诊:头晕头痛消失,怕风怕冷基本解除,四肢筋骨无不适,纳寐可,二便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稍弦,两关略浮。予上方续服7剂,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妇人产后腠理大开,易受外邪袭扰,容易出现怕风怕冷、筋骨不适、情绪低落、纳食不佳等产后 风症状。案中患者有两侧太阳穴处按压痛、悲伤欲哭、食欲不佳, 当属少阳之证,恶寒恶风、筋骨不适、寸脉浮,当属外感表证未解,故应从表里双解入手,投以柴胡桂枝汤加味,通阳解肌,和解表里。另外,案中甘麦大枣汤为伍老用治妇人悲伤欲哭的常用方,蔓荆子、藁本为伍老治疗头晕不适的经验药对。



肩周炎案

王某,女,56岁。双侧肩关节疼痛不适2年余。现症:双侧肩关节痛不可举,颈项僵硬酸胀,两侧太阳穴处胀痛,两胁稍胀,恶风寒,纳寐可,二便平;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弦,寸浮,左关略旺。西医诊断:肩周炎。中医诊断:肩周炎,痹证。予柴胡桂枝汤加减: 柴胡10g, 半夏10g,党参10g,黄芩6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2片,大枣1枚,炙甘草6g,熟地黄10g,桑枝10g,海桐皮10g。7剂,水煎,早晚饭后温服,日1剂。

二诊:双侧肩关节疼痛有所好转,恶风寒减轻,时有腰酸,劳累后尤甚,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寸微浮。予上方加桑寄生15g,怀牛膝10g,7剂。

三诊:诸症均较前减轻,守上方续服30余剂而愈,半年后随访未再发作。

肩周炎是一组表现为肩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症候群,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多见于有常年体力劳动史的病患,近年来也多见于常年在办公室工作的上班一族或是过度户外锻炼的人群。《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故卒然而痛。”经脉不利,不通则痛,肩周炎多由肩部经脉失养、血行不畅、经脉阻滞而成。本案中患者双侧肩关节疼痛、颈项僵硬,太少两经循行于此,而恶风寒、寸脉浮则属于表证未解之证。因此,本案当属风寒之邪痹阻太阳、少阳,经脉不利之证,故予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其中桑枝、海桐皮为伍老用于祛风解表、通络止痛的常用药对。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