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病因和发病机制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主治医师谭可来
谭可来,主治医师,仙桃市江汉医院,中医肝胆科

导语: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CRC),属大肠黏膜上皮恶性肿瘤。目前的研究表明CRC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环境因素

①CRC发病率低的亚洲人移民到美国后,第一代CRC发病率即上升,第二代已接近美国人,表明环境因素相当重要,高脂肪与食物纤维不足是其中的关键。

②高脂肪饮食刺激胆汁分泌,增加大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肠菌群作用下产生各种致癌物质,而食用纤维减少使肠通过时间延长,肠菌群失调,肠腔内致癌物质浓度增高,发生CRC的机会大大增加。

③腌制食品中含有的亚硝胺类化合物和高蛋白食物油炸后产生的杂环胺均有明显的致癌,致突变作用。

(二)遗传因素

①约20%的CRC归因危险度与遗传背景有关,主要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也称林奇综合征)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②HNPCC在结肠癌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35,分子学特征是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肿瘤细胞出现微卫星不稳定(MSI)。

③FAP腺瘤超过100枚以上,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位于5q21的APC基因突变,癌变率为34%~83%。

(三)腺瘤与癌基因

①85%的CRC源于腺瘤,故腺瘤被认为是癌前疾病,癌变危险因素有:左半结肠息肉,女性,多发,广基,直径>2㎝,绒毛状腺瘤,从腺瘤发展成浸润性癌约需要10年。

②在正常肠上皮→过度增生上皮→早期腺瘤→中期腺瘤→后期腺瘤→癌→癌转移的演变过程与基因变化的关系比较清晰,APC基因→kras基因→DCC基因→p53基因分阶段参与了整个癌变过程。

(四)其他因素

①病变范围广,病程长的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癌变;

②血吸虫肠炎发生癌变增加;

③胆囊切除术后CRC发病率稍增加。

④还有些CRC没有特定的良性病变或癌前病变,直接从正常黏膜发生成癌。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