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儿童遗尿问题
2020 年中国医师协会肾脏专委会中国儿童遗尿疾病管理协作组对我国 5~18 岁儿童及青少年遗尿症(NE,nocturnal enuresis)患病率的横断面调查显示:遗尿症总体患病率为 4.8%(4821/100071);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遗尿患病率分别为 12.1%、5.1%、1.1%和 1.4%;4821 名遗尿症患儿中,轻、中、重度遗尿症患儿分别占 81.4%、13.5%和 5.1%;重度遗尿症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组比例为 6.9%、3.7%、5.3%和 10.0%。可见遗尿患者数目较多,年龄分布范围较广。
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5 岁儿童患病率 15.2%, 7 岁和 10 岁儿童的患病率为 8.3%和 4.8%,16 岁患病率 1.1%,16 岁以上时患病率略有上升。各年龄男孩遗尿患病率均高于同年龄的女孩,男女 13 岁后遗尿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儿童遗尿是指年龄≥5 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 2 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 3 个月以上。诊断要点包括:①患儿年龄≥5 岁(5 岁作为判断儿童夜遗尿的年龄标准虽带有一定主观性,但其却反映了儿童排尿控制能力的发育程度);②患儿睡眠中不自主排尿,每周≥2 次,并持续 3 个月以上(疲劳或临睡前饮水过多而偶发遗尿的儿童可除外);③对于大年龄儿童诊断标准可适当放宽遗尿的次数。
国际儿童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hildren's Continence Society,ICCS)推荐将每周尿床夜晚数>4 定义为严重 NE。顽固性遗尿(RNE)特点为经过行为治疗、遗尿警铃和去氨加压素(DDAVP)等正规治疗 3 个月后疗效欠佳或者停药后复发。
NE 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为夜间尿量和膀胱容量间的不匹配,伴有夜间膀胱充盈觉醒神经控制异常。常见相关致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及受体异常等。
常见病因
- 觉醒功能异常:觉醒阈值增高 、中枢对膀胱充盈信号不敏感、 膀胱感觉减退、白天睡眠剥夺、睡眠中缺氧。
- 夜间多尿:睡前饮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夜间分泌不足(节律异常)、抗利尿激素敏感性下降。
- 膀胱尿道功能异常:膀胱容量小、逼尿肌过度活动、尿道括约肌不稳定 、控尿功能发育延迟。
遗尿分类和分型
- 原发性遗尿症(PNE):自幼遗尿,没有 6 个月以上的不尿床期,并除外器质性疾病。
- 继发性遗尿症(SNE):之前已经有长达 6 个月或更长不尿床期后又再次出现尿床。
- 单症状性夜间遗尿(MNE):患儿仅有夜间遗尿,不伴有日间下尿路症状。
- 非单症状性夜间遗尿(NMNE):患儿不仅有夜间遗尿,还伴有日间下尿路症状(如尿急、尿失禁、排尿费力等)。
- 夜间多尿(NP):至少 50% 尿床夜晚夜间尿量超过同年龄段儿童预期膀胱容量的 130%。
预期膀胱容量(EBC):计算公式为: 30+(年 龄×30),单位(ml)。
夜间尿量:入睡后产生的尿液总量,计算方法为入睡前排空膀胱,夜间尿不湿增重量(1 g≈ 1 ml)+尿量+晨起首次排尿量。
膀胱容量小: MVV<预期膀胱容量的 65%。
儿童夜遗尿虽不会对患儿造成急性伤害,但长期夜间遗尿常常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疾病负担和心理压力,对其生活质量及身心成长造成严重不利影响此外,儿童夜遗尿虽然每年有 15%的患儿可以自然痊愈,但约 0.5%~2%的患儿遗尿症状可持续至成年期。鉴于此种情况,儿童夜遗尿一经确诊需尽早进行治疗,临床医师和家长切勿采取“观望”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