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抑郁症,家长该如何陪伴?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 17 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约有 3000 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 - 2020)》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 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 7.4%,检出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

 

而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反复的病情、疾病污名化带来的影响和社会功能恢复的困难,是大部分孩子和家庭要面对的一道道关卡。

 

那么,一旦孩子确诊了抑郁症,作为家长,应该如何陪伴孩子度过?

 

 

1. 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在青春期这样一个关键阶段,抑郁恢复时间和程度,对于以后的学业和复发率有很大的影响。虽然孩子和家长可以做很多事情来改善情绪,但医生的帮助对于抑郁的康复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恢复程度,降低复发率。

 

一般来说,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

 

l  心理治疗或咨询 - 认知行为疗法(CBT)在挑战消极思维模式和鼓励积极思考方面非常有效。可能需要参加数周或数月的跟进和治疗治疗,以彻底解决青少年抑郁症。

 

l  药物治疗 - 由精神心理科医生开具的抗抑郁药可以帮助改善抑郁症状(而只用药物不是最佳方案)。

 

 

2. 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

 

仔细回忆一下,上一次感觉很开心的时候,在做什么?上一次呢?上上一次呢?听音乐?看书?看电影?还是跟朋友打球?陪孩子定期参与这些活动,抵御负面的思维模式。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不再有兴趣做曾经喜欢的事情是很正常的。然而,能够让我们感觉变好些的方法之一就是四处走动,花时间做一些可以提升心情的事情,让自己感到更快乐。

 

让孩子尝试观察并学会识别积极和消极的想法。当孩子能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时,就可以采取行动,试着挑战消极的想法,将自已的思维模式转变为更积极的方向。

 

3. 健康作息、锻炼和饮食

 

① 保证足够、规律的睡眠:

 

l  青少年玩手机或电脑熬夜是很常见的现象。然而,青少年通常需要比成年人更多的睡眠来支持发育身体,缺乏睡眠可能导致并加重抑郁的症状。尽量每天睡足8~10小时。

 

l  此外,保持一致的睡眠时间表,每天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形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② 享受营养丰富,均衡的膳食:

 

l  健康脂肪、高质量蛋白质以及新鲜的农产品;

 

l  适当喝水,保证足够水分的摄入;

 

l  大量的高糖、高淀粉食物可能是很多抑郁青少年用来快速提神的选择,然而它们只会对情绪和精力产生负面影响。

 

③ 坚持锻炼,避免久坐:

 

运动对于精神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运动起来。

 

理想状况下,青少年应该每天至少运动一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并坚持下去。

 

4. 理解、尊重和支持

 

抑郁的反义词从来都不是高兴,而是活力。

 

作为父母,要理解抑郁症不是通过物质奖励或者娱乐就能「高兴起来」的,也不是想开一点能解决的,更不是打一顿就能好的。它需要治疗和陪伴,而不是恐吓和拳脚相向。

 

让孩子知道,父母会永远无条件地支持他,让他知道,你会随时提供需要的帮助。当孩子讲话时,尤其是孩子试图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父母要避免任何形式的批评或评论。

 

接受孩子的感受,即使在你看来,他的感受或考虑的内容是愚蠢或不合理的,也不要否认。特别是孩子的痛苦和悲伤,耐心聆听,尊重他的感受。

 

 

抑郁的孩子,更自卑、内疚、自责,而自身的能量又很弱,对生活失去信心,看不到希望,更容易出现自残、自杀的行为,所以这就需要父母更好地陪伴孩子,去支撑孩子的脆弱世界,而不是在孩子无助的时候还做出如下的行为,那就是火上浇油了。

 

1、不要强制抑郁的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情

 

美国作家安德鲁·所罗门就曾在他的《忧郁》一书中记述自己病中的状态,他本来只是想洗个澡,在心里复述了连串的程序之后,用尽全身的力气从床上坐起来,把脚放到地上后却又感到所有念头化为乌有,于是恐惧地转身躺回床上,而脚还在地上,这让他为自己的无能而沮丧地哭泣。

 

对于抑郁的孩子,他自身的价值低,能量很弱,行动力不足,如果这时家长去强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比如学习,运动等等,孩子会因为自己无力达成,而更加自责,加重抑郁情绪。

 

2、不要用父母的爱,要挟孩子

 

“你这样做,对得起父母吗,你要为你的将来考虑。”这几乎是很多父母常挂在嘴边的话,希望以爱的名义唤醒孩子的斗志,但对于抑郁的孩子则不然,他们很懂事,只是暂时丧失了考虑未来的能力。

 

父母这样要挟孩子,只会增加孩子的负罪感和内疚感,让孩子更加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仅会加重抑郁,还会让孩子失去对生活的渴望。

 

3、不要只用药不用心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抑郁只需要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就可以了,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抑郁的复发率极高,而孩子的抑郁多来自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当外在的环境没有改善,孩子再次置身时就会复发,所以对于抑郁孩子的父母,也要彻底的反思!

 

 

总之,抑郁症严重危害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我们需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力、各负其责,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青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素质全面发展,我们的未来才有更好的希望!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