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去上学,怎么就得了抑郁症?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经常有家长表示:「这孩子好端端的,怎么就突然抑郁了呢?」似乎孩子毫无征兆,突然就出现了抑郁,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中国儿童中心于 2006 年发布的《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和分析》中,中国 17 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 3000 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国外的研究发现,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抑郁症状明显增多,有抑郁症状的占 20%~44%,这也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关键因素。

 

影响青少年抑郁的因素很多。总体而言,有环境性因素、遗传性因素、生物化学因素等。

 

l  有压力的儿童期或生活事件,例如暴力、忽略、虐待,或低收入,可导致抑郁症;

l  有重性抑郁症近亲(如父母、兄弟姐妹或孩子)的人,患重性抑郁症的风险增加 2~4 倍;

l  另有研究表明,心理控制与忽视型父母的孩子更容易抑郁;

l  学习压力、人际压力、重大丧失、恋爱不顺或失恋、与人吵架、遭父母打骂等越多,青少年抑郁程度越重。

 

以上均为可能的影响因素,但无法说某个因素一定导致青少年抑郁。

 

而且,相对于成年人的抑郁,青少年的抑郁更具有隐蔽性。青少年往往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精神状况,且不会主动寻求帮助,而是隐藏自己的异常行为或者排斥别人的关心。

 

因此往往被可能被低估甚至忽视,导致诊断及治疗率也相对较低。

 

虽然偶尔出现情绪低落或者过激行为在青少年中十分常见,但是抑郁症并不是单纯的「心情不好」,也不是逃避学习压力的「借口」,更不是因为孩子「懦弱」、「懒惰」、「不正常」。

 

 

它是一种可能会影响到个体生活各个方面的严重健康问题。

 

因此,如果你发现孩子有以下表现,那么请务必重视起来。

 

l  悲伤或持续的情绪低落;

l  总是烦躁或者脾气暴躁(生气或愤怒);

l  对过去感兴趣的事不感兴趣了;

l  很多时候表现出很疲惫;

l  其他会出现的情况:

l  入睡困难或比平常睡的更多;

l  无法集中精神;

l  和家人、朋友的互动减少;

l  吃得比平时少或暴饮暴食;

l  体重波动大;

l  总是没有办法放松或者总是昏昏沉沉;

l  有自杀或自残的念头;

l  实际上发生活自我伤害的行为;

l  一些孩子还可能出现头痛、胃痛等身体症状。

 

 

抑郁症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自我消耗,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必然伴随着心灵和肉体层面的自残、自伤,甚至自杀。因此,青少年抑郁症,不容小觑。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