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泌性中耳炎你需要知道的
一、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 OME)?
指不伴有急性中耳炎症状或体征的中耳积液,曾被称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等。
此图左侧为耳镜下观察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透过鼓膜可以看到里面的积液,右侧为正常鼓膜。
二、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
国内文献报道儿童OME发病率在2.68-20.78%之间。10岁以下儿童中约有90%(其中80%为单耳)曾患OME。OME一般可在3个月内痊愈,其中有30-40%会复发,5-10%可能持续1年以上。国外的研究显示,6.8%的儿童OME持续3个月以上,在5-6岁年龄组中,持续3个月以上的比例为12.9%。
三、发病原因
儿童咽鼓管结构及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是主要病因,年龄越小患病风险越高,伴有先天性腭裂、唐氏综合征以及其他颅面部结构异常者风险更高。
分泌性中耳炎与以下情况相关:
1、咽鼓管功能障碍:儿童咽鼓管结构发育不成熟,咽鼓管阻塞,咽鼓管黏膜病变,局部发育异常
2、感染:最常见的细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最常检出的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和冠状病毒。中耳炎迁延不愈与细菌生物膜在局部周期性释放浮游菌有关
3、免疫因素:变态反应,免疫球蛋白缺乏
4、其他:胃食管返流,被动吸烟、肥胖、内分泌疾病、哺乳姿势不当或过度使用安抚奶嘴也是可能的诱发因素
四,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影响和危害
1、听力下降:传导性听力下降,也可有感音神经听力下降。
2、言语发育迟缓:言语识别能力下降、语言发育迟缓,学习能力变差
3、中耳结构异常:长期的OME可导致粘连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的出现
4、前庭功能下降:头晕、运动能力差
五,怎样发现孩子可能患有分泌性中耳炎?
1、耳痛:临床常见,可突然发生,多为一过性,尤其是伴急性感染时。可因疼痛使睡眠中断、夜间哭闹、情绪不良,部分患儿可有发热。
2、听力异常:部分患儿可诉听力异常或耳鸣,但学龄前患儿经常不能进行表述;也可出现耳内异响、自听增强或随体位改变的听力变化,双耳或单耳的“咚咚或哗啦”声。病程较长者可有行为异常或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
3、平衡症状:极少数患儿可有平衡异常,可表现为头昏和走路不稳等。
4、耳部不适:患儿可有耳闷、不适感等非特异性表现。
六,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常用药有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粘液促排剂,也需根据伴发疾病的情况用药。
2、手术治疗:包括鼓膜置管、腺样体切除等
此图为常用的鼓膜置管的通气管类型,可见通气管嵌顿在鼓膜上。
3、咽鼓管吹张:除药物和手术治疗外,咽鼓管吹张也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手段,可用于>2岁的儿童,操作简便。咽鼓管吹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可不同程度改善咽鼓管功能。儿童OME患者经4周治疗后,鼓室压和听力均有显着改善。压力可调的自动咽鼓管吹张器使用方便,无后遗症及不良反应 。
此图为目前市售的咽鼓管吹张器,体积小,使用方便。适用于大于2岁的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