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血脂,还需要注意哪些指标
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成人血清总胆固醇平均为4.50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4.9%;甘油三酯平均为1.38 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13.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2010-202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920万。
患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比较多,肥胖、糖尿病、有家族史、体力活动少、精神因素以及其他的因素,比如全身性的疾病都可能会引起冠心病的发生。高血压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是血压增高时血液对于血管壁的压力增加,促使脂质侵入动脉壁,并且造成内膜损伤,容易形成血栓,长期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造成心肌供血相对或者绝对不足,久而久之便发生了冠心病。
一、“三高”对血管的影响
1、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的前期症状并不明显,在血管堵塞75%以前患者往往没有严重的症状感知,血管堵塞到了很严重的地步也只是出现一般的头晕、犯困、头痛、胸闷、气短、心悸、肢体麻木等症状,容易为患者所忽视。血脂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因素,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
2、高血压病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果长期血压过高易导致脑血管意外,肾动脉硬化和尿毒症,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调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有70%到80%伴有高血压症,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发生在冠状动脉上即可导致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3、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互为共生。糖尿病患者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相当多的II型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血管疾病,医学上常把心血管疾病列为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事实上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是先发生心血管疾病后才出现体内糖代谢调节异常从而患有糖尿病,因此二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共同机制。
二、高血糖的生活干预
1、 体重减轻5%并维持。减轻5%的体重。哪怕你非常肥胖,而且不锻炼,但只要体重减轻5%,患糖尿病的危险就会降低70%。
2、 减少食物中脂肪含量与饱和脂肪的摄入。多吃高纤维的食物,食物中能确保其中至少含有5g粗纤维,可降低乳腺癌、糖尿病、高血压及中风危险。
3、少吃快餐。美国研究发现,每周吃快餐2次以上,身体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一倍。
4、45岁后多关注血糖。血糖指数为100—125mg/dl的人,10年内最易发生糖尿病。专家建议,45岁后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的人,应多关注血糖。
5、控制睡眠时间。睡眠在6—8小时之间。睡眠经常不足6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翻倍;而睡眠超过8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增加3倍。
6、每天快走1小时。在最近的研究中,美国哈佛大学做了一项实验,对7万名妇女进行研究,研究报告显示,每天快步走1小时,患糖尿病的危险降低50%。
三、高血压的生活干预
1、良好心态,不良情绪对血压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喜、怒、忧、悲、恐、惊等均可不同程度的升高血压。生活节奏过快,压力过大也是血压升高的常见诱因,此外不良心境还常使患者产生嗜烟嗜酒,间接影响血压水平。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努力保持宽松、平和、乐观的健康心态,对待疾病既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要过于焦虑和恐慌。
2、控制体重增长,如果高血压患者合并肥胖糖尿病则应限制体重控制在合适水平,膳食的原则是减少总热量,强调低盐低脂饮食是最重要的,在减重过程中还需要积极纠正其他不良生活方式,如谢绝烟酒等。
3、适量运动,高血压患者通过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血压有某种程度的下降,并减少某些并发症的发生。
4、生活节奏要放慢,患者用药过程中坐起、站起时动作尽量缓慢,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通过适当休息来消除过度紧张,此外建议不穿紧身衣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