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物怎么吃?一文了解用药攻略
“高血压”是现代生活中很多家庭的“老朋友”,时常造访,稍不注意可能会有住院风险。2021年《柳叶刀》发表的由世界卫生组织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主持撰写的全球高血压流行趋势报告指出:在过去30年全球30-79岁高血压患者从6.5亿人增加到12.8亿人,患病人数翻倍。
在中国,此年龄段的男性、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0.2%、24.1%,就是说,平均每4个成年人里就有一个高血压病患者。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器质性损害,最终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衰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学会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科学管理控制我们的血压,避免急危重病的发生!
一、常见的降血压药物有哪些?
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有五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临床常见的药物分别有氢氯噻嗪、普萘洛尔、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缬沙坦等。
二、各类药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1. 利尿剂
利尿剂是基础降压药,作用温和且持久,但要注意剂量。
大剂量使用可引起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及胰岛素敏感等代谢副作用。小剂量长期用药实践发现其降低脑血管意外、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优于β受体阻断剂。本类药中的吲哒帕胺为优良的新一代药物,肾衰病人适用,对糖及血脂代谢无影响。
2. β受体阻滞剂
如吲哚洛尔、普萘洛尔、卡维地洛等,常与利尿剂或钙阻滞剂合用,这类药物尤其适用于心率快的患者。但要注意,吸烟能够降低其作用,同时服用钙剂、青霉素类、阿司匹林类也能降低作用效果。
3. 钙通道阻滞剂(CCB)
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包括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等。但要注意,短效的硝苯地平对大多数青年患者不适用,非洛地平降压作用是显著持久的。若同时服用治疗心衰的地高辛会增加其浓度,因此应用时要注意调整剂量。
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等。这类药物可减轻心脏负荷,不会出现一般降压药引起的心率加快的副作用,且能抑制心肌细胞重构保护心脏,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较好的一类降压药。
这类药尤适用于伴随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但要注意不要擅自增加药物剂量,这类药物加大剂量并不会明显增强疗效,反而可能会引起蛋白尿、假膜性肾病等副作用。此外还要注意,这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刺激性干咳。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如氯沙坦、缬沙坦等,这类药物与第4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是作用于同一个系统的,疗效与其相似,但它们的副作用更小,较少引起刺激性干咳,因此是一种有前途的降压药。
三、其他注意事项
1.坚持遵医嘱规律用药: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患者缺乏认识,错误地认为自己抗病能力强,或者病情稍有控制便随意停药。若不能规律用药,血压忽高忽低对脏器功能的影响十分恶劣,很容易出现新的并发症。要知道,只有遵从医嘱规律用药,才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实现全身健康。
2.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由于高血压是个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有些患者会认为自己给家庭造成了经济负担,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切不可因小失大!如果血压长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会造成严重的脏器受损,因此而产生的治疗费用将会更高,这样就会变得得不偿失。所以,高血压患者应该多与病友、家人交流,适当参加群体性运动项目,其主要目的是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 必要时联合用药
有些患者单药治疗高血压效果不理想,此时要在医生指导下联合用药。联合用药需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用担心,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二药联合甚至三药。患者需要做到的就是谨遵医嘱,不要随意加大药量、减少药量,或者骤停,更不可以随意搭配用药!
综上,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学会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这样才能科学管理和控制我们的血压,避免急危重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腾飞,程涛,宋平.药学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药学实践杂志,2018,36(06):97-100
[2]吴兰霞,刘艳华.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5):281-282
[3]Grassi,G.,Quarti-Trevano,F,.Seravalle,G.,Dell’Oro,R.,Vanoli,J.,Perseghin,G.,&Mancia,G.,(2021).Sympathetic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Attended and Unattended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Hypertension,HYPERTENSIONHA-121
[4]Williams B,Mancia G,Spiering W,et al.2018 ESC/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J].Eur He art J,2018,39(33):3021-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