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肿瘤以「膀胱肿瘤」的发病率最高,但是比不得“肺癌、肝癌、胰腺癌等”来的凶险,而且其中一部分还属于良性病变,所以正确区分「膀胱肿瘤」的“良、恶性”就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因为良、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预后、生存时间存在巨大差异。
一、良、恶性「膀胱肿瘤」的区别
1、名称
大家通常所说的“癌”习惯上泛指所有恶性肿瘤,但严格意义上说“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如膀胱癌、肾癌、前列腺癌等,而一些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但有少数恶性肿瘤不按上述原则命名,如肾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等。
2、特性
良性「膀胱肿瘤」特征:(1)生长方式:良性肿瘤是指机体内某些组织的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呈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似吹气球样逐渐膨大,生长比较缓慢;(2)性状、边界与包膜:由于瘤体不断增大,可挤压周围组织,但并不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内,瘤体多呈球形、结节状,周围常形成包膜,因此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3)质地与色泽:质地与色泽接近正常组织;(4)侵袭性:一般不侵袭,少数局部侵袭;(5)转移性:不转移;(6)复发:完整切除,很少有复发;(7)危害:机体分化成熟,对机体危害小。
恶性「膀胱肿瘤」它具有过度增殖的特性,生长速度快,肿瘤细胞可出现局部浸润,远处转移,预后较差,危害大。
术前常规的尿、血检查,泌尿系统彩超及CT检查基本可明确膀胱占位性病变,但是无法确定肿瘤性质,除有典型症状的嗜铬细胞瘤等少数肿瘤可于术前明确诊断外,大多数肿瘤的最终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诊断。
3、组织学来源
「膀胱肿瘤」可来源于上皮组织和非上皮组织(间叶组织)。
97%的「膀胱上皮性肿瘤」:良性肿瘤包括尿路上皮增生和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瘤、息肉和腺瘤等;恶性肿瘤包括尿路上皮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腺细胞癌、小细胞癌及转移性癌,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最为常见,占膀胱肿瘤的90%以上,膀胱鳞状细胞癌比较少见,占膀胱肿瘤的3%~7%,膀胱腺癌更为少见,占膀胱肿瘤的比例<2%。
3%的「膀胱非上皮性肿瘤」主要来源于肌肉、血管、淋巴、神经等组织:良性肿瘤包括平滑肌瘤、横纹肌瘤、血管瘤、纤维瘤、嗜铬细胞瘤及脂肪瘤、粘液瘤、骨瘤等;恶性肿瘤包括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癌肉瘤、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纤维肉瘤、骨及软骨肉瘤等。
4、发生率
不少人关心膀胱良性肿瘤几率,膀胱肿瘤有良性的,但是几率不是很大的,膀胱良性肿瘤所占比例<10%。
5、预后生存期
预后生存期的判断需要综合患者整体情况,包括肿瘤分期(大小、形态、数目、是否原位癌、自然病程、组织分型等等)、治疗方案等,并参考我的文章:膀胱癌做了手术能活多久?。
二、附:良性「膀胱肿瘤」种类及诊治意见
总结了一些良性「膀胱肿瘤」及其诊断方法和治疗对策,如下:
1、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
在临床上为较为少见疾病,此病多发于膀胱三角区,多是慢性炎症刺激引起局部上皮异常增生所致,治疗方式多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钬激光剜除术,只有在肿瘤较大时采取开放性手术,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为良性疾病,无需膀胱灌注治疗,但是由于其存在恶性变的可能,因此需要定期随访。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复发率为1%~7%,且多以尿路上皮癌的形式复发。
2、膀胱平滑肌瘤
它是最常见的非上皮来源的良性肿瘤,多数患者伴有子宫平滑肌瘤,发病率占膀胱肿瘤的0.04%~0.5%,中青年女性好发,分为黏膜下、膀胱壁间和膀胱浆膜下,黏膜下最多见占63%,常位于膀胱后壁。多以排尿困难首发,可伴有血尿、下腹部肿瘤、骨盆疼痛及压力性尿失禁等。治疗可行经尿道电切术、肿瘤剜除或膀胱部分切除术。该病预后良好,偶有恶变病例。我们认为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防止梗阻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3、膀胱血管瘤
其发病率在膀胱非上皮良性肿瘤中占第2位,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此外还有毛细血管型和动静脉型,发生部位多在膀胱前壁、三角区及膀胱顶部,临床表现多为肉眼或镜下血尿,病理活检可以明确诊断,但活检前应做好手术准备,以防肿瘤破裂大出血。治疗小肿瘤通常采用经尿道电灼、电切或 激光治疗,大肿瘤需行膀胱部分切除术,预后良好。
4、膀胱纤维瘤
膀胱纤维瘤较少见,来源于膀胱壁的纤维组织,显微镜下分为硬性和软性瘤,前者以纤维组织为主,表现为纤维组织细胞瘤,后者可呈纤维脂肪瘤、血管脂肪瘤等形式表现。临床表现及膀胱镜下检查与膀胱平滑肌瘤基本相同。治疗与膀胱平滑肌瘤相同,预后好。
5、膀胱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约占膀胱肿瘤 0.06% ~ 0.33%,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好发年龄为30~40岁,组织学上起源于膀胱壁副神经节细胞,占全身嗜铬细胞瘤发生率的1%。症状典型者出现与排尿有关的血压变化、间歇血尿及发作性高血压三联征,表现为排尿时血压升高、头痛、心悸及 大汗,甚至晕厥,数分钟后症状可缓解,约半数患者可出现间断性肉眼血尿。主要是原因为膀胱充盈过程中或手术操作时刺激瘤体,导致儿茶酚胺分泌量增多,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脉快、头痛等表现。待膀胱排空后刺激变小,症状逐渐缓解。症状出现时血、尿中儿茶酚胺、尿中香草基苦杏仁酸(VMA)显著升高。膀胱嗜铬细胞瘤大部分为良性,少数恶性,对肿瘤细胞作流式细胞仪检查及免疫组化(MIB-1)等检查对良恶性鉴别均有一定价值 , 明确诊断需组织病理学检查,但行膀胱肿瘤活检时因有致死的危险,应避免使用。 肿瘤较小且突入膀胱者可考虑行TURBt 术,其余以开放膀胱部分切除为主。术前须按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做准备,要求术前应用α、β受体阻断剂,严格控制血压后,择期手术治疗。
6、膀胱肾源性腺瘤
它是来源于中肾管残留,为尿路上皮发生了类似末端肾小管组织潜在的细胞分化增值,常常伴腺性膀胱炎,多为单灶,可见于肾盂、 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移行上皮覆盖部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断段,男女均可发病,以中年男性多见,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见原因包括尿路梗阻导致的尿动力学改变,膀胱结石等泌尿系统疾病以及经尿道腔镜、膀胱灌注化疗等医源性原因,也有认为长期服用镇痛类药物存在患肾源性腺瘤的风险。该病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有排尿困难、血尿、尿频或尿痛等。由于肉眼与腺性膀胱炎、膀胱癌等无法区别,且有局部高复发率,术前确诊困难,常为术后病理所发现,常需要进行免疫组化才能确诊。治疗常采用经尿道内镜,预后一般,认为恶变倾向,因此应加强复查。
7、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子宫腔以外的病变,是育龄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30~40岁的妇女,但异位到膀胱者少见,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典型症状为尿频、尿痛、血尿,部分以排尿困难首发,症状常在月经来潮之前出现,部分患者有盆腔手术史。手术治疗应为首选方案,其中膀胱部分切除术为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如不能将异位黏膜完全切除,则复发率高。
总之,膀胱良性肿瘤临床少见,但是由于其本身存在造成尿路梗阻、血尿等临床症状,有些疾病存在恶变危险,术前确诊率低,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超声、CT及膀胱镜检+活检综合考虑,膀胱镜下深部穿刺活检可提高诊断率。但也有被误诊为腹腔或盆腔肿瘤,所以在临床实践中可与相关学科(普通外科、妇科等)联系,共同研究讨论以减少误诊发生。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文章 勃起功能障碍?可能是“前列腺”出了问题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文章 性爱头痛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文章 女性在怀孕时得了期尿路感染别着急,看了这篇文章就清楚了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文章 试管婴儿期间能啪啪啪么?千万要注意这几个阶段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文章 高龄男性备孕,如何让精子年轻些?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文章 “啪啪啪”时力不从心?吃壮阳药到底有没有用?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文章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新方法:前列腺场效消融仪(智源肽)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文章 得了畸形精子症怎么办?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文章 男性阴茎是否短小,自己来测一测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文章 前列腺根治术后注意事项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