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筛查知多少?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

        很多脑内动脉瘤基本没有什么症状或表现,有些会有偶尔的头痛或是头晕,但是头痛和头晕又往往由其他感冒、血压、心情、睡眠等等原因也是会引起的,正式由于这两个没有特殊意义甚至可以说是太常见的症状,从而使患者忽略脑内动脉瘤这个问题,很多人根本就不会想到自己会有这个问题。

        而且脑内动脉瘤破裂后往往对患者造成很大伤害,以至于脑内动脉瘤的死亡率很高,甚至1/3动脉瘤患者未到医院就已经死亡了,而能赶到医院的病人里面,等不到手术再次出血死亡的也不在少数。可见脑动脉瘤危害之大,那么怎么来及早干预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呢?

      通过主动筛查发现体内的脑动脉瘤,及时将这个“定时炸弹”拆除,是目前治疗脑动脉瘤最好的模式。

        事实上,不少吃瓜群众常言:我每天坚持锻炼健身,每年都进行体检,各项指标都正常啊。但实际情况是:目前国内体检很少涉及脑血管的检查,而普通的体检根本无法查出潜在的脑动脉瘤,即使是头颅CT/MR平扫也只能发现较大的动脉瘤,对于更为常见的中等动脉瘤检出率极低。目前可以作为脑动脉瘤常规筛查的只有头颅CTA和头颅MRA相对可靠。

        由于脑动脉瘤最常见的发病人群集中在40-60岁,因此建议40岁以上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每年至少要做一次头颅CTA和头颅MR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患有先天性脑动脉瘤异常等疾病。当怀疑脑动脉瘤等血管性疾病时,则必须做DSA(脑血管造影)检查,可以对脑血管病进行精准诊断,这样可以提早发现那些未破裂动脉瘤从而进行早期干预,大大减低因脑动脉瘤破裂造成的死亡。

        所以,人到中年,一定要记得每年做个头颅CTA/MRA!

向本文作者提问
章建飞·主治医师
章建飞主治医师三甲可处方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1301|响应时长19分钟
擅长:胶质瘤,脑出血,脑外伤,头痛,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膜瘤,高血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头皮肿物,慢性硬膜下血肿等疾病的诊治。
¥29
问医生
#颅内小动脉瘤破裂(先天性)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颅内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瘤样突起瘤体破裂一般表现,破裂后可骤发昏迷主要通过手术治疗,瘤体发现越早,预后越好简介颅内动脉瘤是指多种因素下颅内某一处血管壁受到损伤,从而扩张膨出形成囊状。属于常见的脑血管病,是肿瘤,会扩散转移。动脉瘤瘤体较小时,患者一般明显的症状,偶见头晕、轻微头痛等。瘤体逐渐增大,压迫到周围组织,可有瞳孔散大、患侧眼视物模糊等神经压迫症状。动脉瘤一旦破裂,就会急性发作,突然出现的昏迷、意识障碍等,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动脉瘤治疗主要还是通过手术,在瘤体未破裂之前发现疾病并及时治疗,则预后较好。动脉瘤经过治疗后再次破裂出血,死亡率更高[1]。症状表现:主要症状多由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迫、动脉痉挛及栓塞造成。主要取决于瘤体的大小、形态、位置。动脉瘤瘤体较小时,一般明显的症状,偶见头晕、轻微头痛等。瘤体逐渐增大,压迫到周围组织,可有瞳孔散大、患侧眼视物模糊等神经压迫症状。瘤体一旦破裂,就会急性突发昏迷、意识障碍等,严重者还有偏瘫(一侧肢体瘫痪力)、失语(能说话)等。诊断依据:本病的诊断,在影像学检查下(CT、MRI、脑血管造影等)发现颅内动脉瘤为阳性指标[1]。颅内动脉瘤有哪些类型?1.根据瘤体位置可分为2类: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大脑后动脉瘤等[2]。2.根据瘤体的大小可分为4类:小型(<0.5cm)、一般型(0.6~1.5cm)、大型(1.6~2.5cm)、巨型(>2.5cm)[2]。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国内的发病率约为7%[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在瘤体未破裂之前及时进行手术干预。瘤体破裂的要即刻进行抢救。治疗及时,以及治疗规范,瘤体增大破裂严重,预后多佳。是否遗传?存在遗传可能。原发性动脉瘤可由遗传或者基因决定。是否医保范围?是
章建飞·主治医师杜昌旺副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