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认识骨质疏松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对骨质疏松症的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 (1)骨组织量减少:这是最基本的病变,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只导致单位骨体积内的骨组织含量的减少,即骨密度降低,留下的骨组织的化学组成并没有改变。
- (2)骨的微结构异常:骨量逐渐减少,先使骨变薄变轻,骨小梁变细。骨的继续减少使一些骨小梁之间的连接消失,甚至骨小梁也消失。这种情况在人的中轴骨表现较为清楚。中轴骨即脊柱,其椎体内部由海绵样网状结构的松质骨构成。当骨小梁消失,可使孔隙变大,原来有规则的海绵样网状结构,变成不规则的孔状结构。这就破坏了骨的微结构,易于骨折。
- (3)骨的脆性增高、骨力学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由于上述两种改变,皮质骨变薄,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孔隙变大,这样的骨支撑人体及抵抗外力的功能减弱,脆性增加,变得容易骨折,当骨密度严重降低时,连咳嗽、开窗、弯腰端水这样的小动作也可能导致骨折。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的骨折,即非暴力下的骨折,通常称为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
- 1)疼痛: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原因是由于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小梁的破坏、消失、骨膜下皮质骨的破坏均可引起全身骨痛。另外,由于骨质疏松其骨的承重能力明显下降,而肌肉必然承受更多的力,长久必然引起肌肉疲劳、劳损,从而产生肌肉及肌膜性疼痛,尤以腰、背部为甚。
- 2)身高缩短、驼背:它是由于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变形而引起的,也是临床上的重要体征之一。
- 3)骨折:脆性骨折为骨质疏松的最严重并发症。在临床上主要发生在富含松质骨的区域,主要在髋部、胸腰椎、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及踝部。其中尤以髋部骨折最为严重,由于骨折后必须要卧床,故容易发生肺炎、静脉炎、泌尿系统感染及心脑血管异常,据国外报导有 10~20%的病人在发病第一年内死亡,一半的病人生活不能自理。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骨密度描述了骨的矿物量,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价骨的力学性能。目前,基于双能 x 线(DXA )的骨密度仍被认为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
测定骨密度的指征:
- 女性 65 岁以上和男性 70 岁以上,无论是否有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 女性 65 岁以下和男性 70 岁以下,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 脆性骨折史或(和)脆性骨折家族史的男、女成年人;
- 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男、女成年人;
- x 线片已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 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
- 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或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史。
总之,在诊断骨质疏松症时应结合风险评估、临床症状、骨密度和骨代谢标记物测量作出综合诊断。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一、抗骨质疏松药物
1、双膦酸盐类药物:是迄今为止临床应用时间最长的抗骨吸收药物,其疗效确切,有多种剂型,根据患者依从性可选择不同类型药物进行治疗骨质疏松。最近的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连续应用不同三种剂型的双膦酸盐 3~5 年,患者髋部骨密度仍可观测到持续增加。临床常用的是唑来磷酸注射液 5mg,静滴,1/年,连续 3 年。
2、降钙素:是一种钙调节激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并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从而减少骨量丢失。国外研究证明,降钙素能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可降低发生椎体及非椎体骨折风险并能明显缓解骨痛。临床常用的是鲑鱼降钙素 50IU,肌注,1/日。
3、维生素 D 可促进钙的吸收、对骨骼健康、维持肌力、改善身体稳定性、降低骨折风险有益。成年人维生素 D 推荐剂量 200 IU/d;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故推荐剂量为 400~800 IU/d。维生素 D 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剂量应为 800~1200 IU/d。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建议老年人血清 25(OH )VitD 水平/>30 ng/ml(75 nmol/L ),以降低跌倒和骨折风险。
骨化三醇是维生素 D3 的最重要活性代谢产物之一。通常在肾脏内由其前体 25-羟基维生素 D3(25-HCC )转化而成,正常生理性每日生成量为 0.5~1.0μg,并在骨质合成增加期内(如生长期或妊娠期)其生成量稍有增加。骨化三醇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并调节骨的矿化。单剂量骨化三醇的药理作用大约可持续 3~5 天。绝经后骨质疏松:推荐剂量为每次 0.25μg,每日二次。服药后分别于第 4 周、第 3 个月、第 6 个月监测血钙和血肌酐浓度,以后每六个月监测一次。
4、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 1000 mg。目前的膳食营养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得钙 400 mg,故平均每日应补充钙剂 500~600 mg。补充钙剂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并密切观察患者结石发生情况和不良心血管事件。
二、骨质疏松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骨水泥注射成型术
针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一种微创手术,作用是可以比较快速地增加骨折椎体的稳定性,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可以针对患者个体情况有选择的运用。同时全身性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也必不可少,否则全身性的骨质疏松没有得到改善,很容易再次出现相邻椎体骨折。

文章 腰椎间盘突出症

梁晶亮
主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文章 强制性脊柱炎

梁晶亮
主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文章 脊柱侧弯治疗

梁晶亮
主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文章 脊柱侧弯

梁晶亮
主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文章 膝关节炎指南

梁晶亮
主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文章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

梁晶亮
主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患者在膝盖骨折术后,出现了钢钉移位的症状,导致每天疼痛难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
就诊科室:中医骨科
总交流次数:10

梁晶亮
主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患者主诉肛周不适、瘙痒,经初步诊断考虑为痔疮可能性较大。
就诊科室:中医骨科
总交流次数:28

梁晶亮
主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本次医患对话涉及脊柱侧弯的治疗选择,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使用矫形器的效果评估。患者的脊柱侧弯已达到52度,医生建议先尝试使用矫形器,观察一段时间后再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就诊科室:中医骨科
总交流次数:37

梁晶亮
主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