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一张化验单背后的人文关怀……在女方提出离婚之时
门诊是一如既往的忙碌,众多患者朋友的平常病情多数不会留在脑海。
可是昨天一对父子的就诊却让我今天不由自主的想要记录下来。
门诊号是一周前就已经约满的,由于体力有限,一般情况是不加号的。可是昨天一大早,就有一位老者非常低调谦和的说能否加个号,他们特地从外地赶来,预约我的号三个月而未能如愿。
看着老人满头白发和期望的眼神,一向心软的我实在没法拒绝,万般无奈中加了一号。
我知道,回家太晚的我又得面对妈妈和媳妇心疼的目光啦。
等排到老先生后才发现,其实老人是陪自己的儿子来看病。
问起已经三十多岁的儿子为啥来就诊,小伙子木讷半天才说清楚。原来是因为不育问题媳妇要闹离婚才过来看病。
看了以前的资料,曾经有两份正规医院近期精液分析和畸形率检查,虽然略有区别,但其实就是轻度的弱精而已,其他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啊。
于是问起他的婚姻情况,说是结婚4年没孩子。
一般情况下,如果正常同居夫妻1年没有怀上宝宝,医学会考虑存在不育的可能进而进一步检查。
4年没怀上,必然是有问题啊!怪不得媳妇闹意见。
可是再问他多长时间同房一次的时候,才知道他在外地打工,媳妇在老家,2-3个月才回家一次,一次也就只能呆2-3天。
给小伙子望闻问切之后,我问坐在对面的老爷子:“咱娃是不是只知道下苦,性格内向,不太会和女同志沟通?您是不是家里的“家拿大”(家里拿大事)的,管娃管的比较严格?”
老爷子诧异的看着我:“李大夫,你咋知道?这说的太准了!”
老大夫工作时间太长了,对男娃娃可以说是“阅人无数”,从其神色形态、言谈举止,基本就能看出男娃的性格特点、为人处世甚至因此而容易出现的生理、心理甚至社会问题,多数也能推断出家里教育上的问题所在。
从这个层面来说,这个小伙子的问题,貌似是因为不育而闹离婚,莫若说是他的妻子因为各种诉求不满而就此事说事而已。
这两娃不生娃是个结果,但原因却需要分析。外行一看化验单,精液分析上面有些项目
“不正常”,自然认为这是问题,不生娃就是这个引起的。女孩子一看,天哪,你这都不能生娃了,我和你还过个什么日子啊?离婚!
可是在医生眼里,就满不是那么回事啊。
男同志的精液中,只要精子浓度基本正常,活动力本身波动性很大,特别容易受各种外界因素影响,每次检查结果不会完全一致。同一个人,有时候好的非常,有时有差的不得了,多查几次,多数情况下应以最好的结果为准。这就像跳远比赛,要选三次的最好成绩为准。
其实这小伙子检查结果问题不大,只会降低生育的概率,并不是真的一辈子就没法生娃。如果能经常在一起,如果女方也没有特殊情况,生育问题大概率是能解决的。他们真正的问题,实际是同房次数太少,导致怀孕的概率太低,加上男娃娃不会惹女孩子开心,导致家庭离心力太大而已。
夫妻生孩子,本来是在享受性生活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事。可是对于许多急于生育的夫妻来说,同房只是生孩子的手段,更是成了任务,甚至同房都成了一种焦虑的事情而影响发挥。这样下去,不说生孩子,夫妻感情都是问题。尤其像文中这位木讷的小伙子,虽然善良实在,但估计做他爱人也是很郁闷无趣的。
于是我看着这父子俩问:“咱不种地那地里会不会长庄稼?咋娃娃两个几个月见两三天,这咋能生出个娃娃?”
老爷子说:“那不是俩娃几个月还能见几天,回去就试着吗?”
我看着这爷俩说“你还以为自己是狙击手,瞄准了就能打中?女孩子难道是随时都能受孕的?你这几年加起来还没有人家一对夫妻半年呆的时间长啊!这生孩子的事,都是慢慢怼上的。娃这精液有点问题,也只是比别人怼上的机会少,并不是就一定不生娃,所以更应该多怼几回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老爷子看着我:“可是我儿媳妇不信这话啊?”
“嘿嘿嘿,你是小伙子他父亲,儿媳妇肯定不相信你们一家人的话啊。你可以在我的好大夫网站把资料发上来,然后问大夫这是不是就一定不能生育了。我作为大夫的话,和你们没有利害关系,人家女娃娃才可能相信啊!”
又给老父亲简单提醒了一下过度关爱与参与儿子家庭的危害,嘱托小伙子要注意调节夫妻之间关系,指导了一下基本的沟通技巧,父子二人才笑着离开了诊室。
医学,不是冷冰冰的化验单,更不是为机械看病。医生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病人,一个个悲欢离合中的家庭。正确解读各种辅助检查与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问题,然后进行系统的处理,以谋求对患者各种综合受益的最大化,是每一位有责任心与爱心的医者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