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的心理自救吗?

 

     不久前,在燕江河畔,一个楚楚动人的花季少女因父母离异等原因跳楼自杀,当场死亡;一个 17岁的少年只因跟父亲吵了嘴就喝下了除草剂,虽然花去家中的好几万元也无法挽回他年轻的生命……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触目惊心,不寒而粟啊!它令人扼腕叹息,不得不引发人们更多的深思 ……

   当前心理健康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位学生因为父亲赌博、父母不和就跳楼自杀;一位女中学生只是受了老师的批评就跳楼自杀,虽然没有摔死,却成了高位截瘫,永远不能站起来;一少女因为在外过夜母亲讲她二句后就用铁榔头将父母活生生地敲死;一少年因为父母仅仅是要他考清华、考北大就将母亲杀死……这些问题常常在报刊杂志上屡有报道。还有的学生因学习不好就逃学、离家出走或乱吃药、抽烟、喝酒,甚至吸毒,以为这样就可以解除烦恼……

   目前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对自我的认识问题、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所带来的问题。由于青少年缺乏遭遇挫折的思想准备和应付挫折的能力,当他们遇到挫折、失败和精神上的打击时,如果不能把自己心中的苦闷、忧虑、悲伤以及愤懑加以适当的宣泻,不懂的如何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而是让它随意泛滥或长时间地持续存在,终日郁郁寡欢,那么将导致心理内在的失衡、心身疾病的发生,影响健康与生命,甚至酿成悲剧。因此,在遇到挫折和精神打击时,要学会进行心理自救,要能够尽快地进行自我调节,及时摆脱艰难困境,解除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以取得心理平衡,并使它转化为积极作用,在更高的水平上求的心理平衡,使自己更加成熟、更加完善起来。

   心理自救,没有什么秘诀,就是要学会性格开朗、热情友爱、处事豁达、能信任人、积极进取、有承受力、意志坚强、沉着冷静、自尊自信、自知之明、有自控力,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拿得起放得下!”,这样就能够活的轻松愉快。 心理自救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心胸开阔、宽以待人。    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潜能,要能客观地认识自己,愉快地接受自己,包括身上的弱点和缺陷。 实际上,真正健康的人接受自己和他个人的本性而毫无懊恼、悔恨和委屈不平的情感,他不为自己的某种缺陷而抱怨,甚至在生活中很少为它们操心。健康人看待自己的缺点就像看待这个远非美满的客观世界一样。不论生活带来什么,我一概加以接受(不否认、不拒绝、不掩盖回避),这就是一种健康的关于自我的心情。在成功时不致“胜利冲昏了头脑”或得意忘形,而在遭遇挫折时又能不灰心、不计较小事,心胸开阔,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正确对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在 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失败和挫折,对失败和挫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过分焦虑。如被异性的朋友拒绝友情;敬爱的爷爷突然去世;疼爱自己的妈妈患了癌症;或是父母离异;考试考砸了等等,都是很自然的,要正确对待,泰然处之。

    3、要培养和保持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学生不仅要 专心致志地学习,而且要善于休息和娱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可以调节紧张的神经,使紧张的情绪得到松弛,有益身心健康。实际上,心理调节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不一定有一点问题就要找心理医生。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心理有问题不高兴时,上街走一圈或是跟朋友聊一聊天或是去打一场球,就会得到放松的。

   4、能跟周围的环境保持密切的接触。 很多人常沉浸于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体贴和爱中,却缺乏对周围人们的关心。因此,他们要发展主动爱别人的能力,积极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父母、老师建立恰当的人际关系,与同学发展友谊,并在交往中肯定的态度(如信任、友爱、尊重和安全等)总是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怀疑、憎恨、蔑视、和恐惧等),这样才有可能维持和增进心理健康。

   5 、要端正对心理健康的态度。 心理问题正如感冒问题一样,不是一感冒就会得肺炎、就会发烧。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也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有人问过我,我经过心理治疗后会不会跟别人一样好?我明确告诉他:不仅会好,而且比别人更好——因为你已经经历过了。

   6 、要多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学校要通过心理健康课让同学们了解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让他们对自身的状况能有所了解,并懂的如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求助。

      7 、冷静考虑自己的对策。 任何人都不能完全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关键在于如何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把自己不痛快的、想不通的事向自己喜欢和信任的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伙伴倾吐出来,您就会得到别人的同情、理解和帮助的,这就是很好的心理治疗。必要是还可以求助于心理热线电话、心理医生的帮助。

   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其人格尚未成熟稳定,心理较脆弱,对外界环境的影响较敏感且易受影响,所以有时只要环境有点刺激,就可产生心理的反应与困难并常以动作及行为方式来直接表现其情绪的反应,可以说青少年期的行为常带有冲动性、一时性的特点。因此,他们如果长期有过多的焦虑、紧张、恐怖、抑郁、强迫等不良的体验,会诱发各种疾病,有时会因此导致情绪控制不了而酿成悲剧。

   请大家都来了解关爱自己、懂的心理自救吧,它能使你的心理走向成熟、走向健康!

向本文作者提问
陈美英·主任医师
陈美英主任医师可处方
三明市第二医院临床心理科
好评99%|接诊量2686|响应时长1002分钟
擅长:擅长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青少年心理卫生、心理测验。对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心境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失眠、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适应障碍、多动症、抽动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99
问医生
#抑郁症#心理发育障碍#抑郁症
阅读数 9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多发生于12岁以下的儿童情绪低落、食欲下降、睡眠安、拒绝上学等通过心理和药物治疗后,预后良好简介儿童抑郁症是以抑郁情绪为主要表现的儿童心境障碍。多发生于12岁以下的儿童。儿童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睡眠安、学习成绩下降、拒绝上学等。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来缓解抑郁症状,达到治愈。若及时治疗,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危害患者的健康,影响正常生活。症状表现:儿童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睡眠安、学习成绩下降、拒绝上学等。诊断依据:根据主要临床特征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睡眠安、学习成绩下降、拒绝上学等,结合心理评定量表可诊断。儿童抑郁症有哪些类型?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多见,多发生于12岁以下的儿童。是否可以治愈?本病可以治愈,通过心理和药物治疗,可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若及时治疗,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危害患者的健康,影响正常生活。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