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营养师-王斌
本文首发于:第十一诊室
2020年注定是要被记入史册的一年,人们见证了新冠肺炎对世界的影响。而对每一个家庭来说,今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居家防护也让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受到了巨大的考验。
由于在家就餐的时间变多,餐桌上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很多年轻人在餐桌上和父母吵得不可开交,他们认为父母的「老传统、老观念」太过陈旧,父母经常说的「这个食物对大脑好、那个食物对眼睛好」都是「夸大宣传」,但事实真的都是这样吗?
今天我们就选择了几样父母经常让你多吃的食物,看看这些食物对身体到底有没有帮助,又有多大帮助。
不过,在具体聊食物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强调的是,人体需要从外部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和吸收,转变成自身成分,我们称之为同化作用。
如果人体某种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就有患该营养素缺乏症的风险。食物能给人体提供营养素,不同食物各种营养素的含量不同。世界上没有「全能」食物,所以建议大家拓宽食谱,选择多样化的食材,合理搭配,从而让食物为人体提供均衡的营养。
但是,食物不是保健品,不会有功效性的作用;食物也不是药物,不会有「食」到病除的「药效」,这点还请大家理性认识。
好了,话不多说,我们来详细讲讲下面这几种常见食物:
食物一:鸡蛋
这些年,鸡蛋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总是争议不断,尤其是在「吃鸡蛋会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的问题上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2013年,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给出的结论是:健康人群每天吃一个鸡蛋不会增加冠心病和中风的风险;而糖尿病人群每天吃一个鸡蛋会增加45%冠心病的风险,但会降低25%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2019年,欧洲营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人每天吃一个鸡蛋既不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也不会升高全因死亡率,甚至会小幅度降低中风风险。
但2020年中华医学会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美国成年人中较高的胆固醇或鸡蛋摄入,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及全因死亡风险的增加显著相关。
Emmm……通过以上举证,我觉得大家已经被我绕晕了,鸡蛋到底是能吃还是不能吃?
从营养上来说,鸡蛋营养丰富,尤其是蛋白质的结构非常完美,属于完全蛋白质,含有所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吸收率高达98%,是蛋白质的最佳来源之一。而且,蛋黄中的磷脂和胆碱对孩子大脑的发育尤为重要,对增强记忆力很有帮助。
各国研究有人种和膳食结构的区别,对中国人来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吃一个鸡蛋。尤其早餐时间紧张,香肠、培根等加工肉类对健康有潜在危害,鸡蛋作为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不仅加工方式多样,还有诸多健康益处。
食物二:鱼肉
鱼肉除了含有较多优质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之外,还含有较多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些水产动物还富含EPA和DHA,对胎儿和孩子的大脑发育、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风险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篇在2013年纳入5项队列研究系统评价的研究显示,每天增加20克鱼肉摄入,心脏衰竭的发病风险可降低6%左右。
另一篇在2011年纳入15项队列研究系统评价的研究显示,鱼肉摄入量与脑卒中的总发病风险呈负相关,每周鱼肉摄入增加300克,发生脑卒中的风险降低6%。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水产的推荐摄入量是40~75克。
食物三:豆制品
大豆,也叫黄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之一,营养价值很高。大豆含40%左右的蛋白质,以及20%左右的脂肪,同时含有维生素B1、钙、磷、烟酸与胡萝卜素等人体所需营养成分。
其中,含量为1.22%的色氨酸与6.05%的赖氨酸正是人体难以合成,而一般植物蛋白缺乏的。因此,大豆也被称为「人造肉」或者「植物肉」。临床证实,大豆中含有的蛋白质是小麦的3.3倍、肉类的2~3倍、稻米的5倍与鸡蛋的3倍之多。
大豆中含有的大豆异黄酮、植物固醇和大豆皂苷等成分,也对健康很有好处。
《循环》杂志在202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和基本不吃豆腐的人相比,每周吃150克以上豆腐的人,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可能会下降18%。分析还显示,豆腐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很有可能与豆腐中的异黄酮密不可分,在研究中摄入异黄酮最多的一组参与者,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也下降了13%。
中国作为发明豆腐的国家,食用豆腐的历史悠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的大豆摄入量远高于欧美国家,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的发病率也显著低于北美与西欧,这是因为大豆中的皂苷、植物固醇、异黄酮等物质具有抗氧化、防癌的作用。
除此之外,中国营养学会的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大豆及其制品还能降低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大豆的推荐摄入量是20克左右,相当于食用北豆腐60克,豆干45克。
食物四:蔬菜
新鲜蔬菜一般含水量为65%~95%,不仅能量低,还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和植物化合物(多酚类、萜类等)。它也是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叶酸、钙、镁、钾的良好来源。
2016年,《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低膳食纤维的饮食习惯,会导致有益肠道微生物「啃食」肠道黏膜,使肠道失去保护屏障,最终导致肠道病原菌能够轻易入侵人体。
现在有很多人不吃蔬菜,想通过吃可溶性膳食补充剂来解决身体对膳食纤维的需要。
研究人员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们让小鼠食用可溶性膳食纤维补充剂,然而不幸的是,这种高端的保健品并没有什么用,研究人员在这些小鼠肠道内仍然观察到了严重受损的黏膜。当然,这只是在小鼠体内完成的研究,在人体内是否有同样的现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中国营养学会的综合研究结果还显示,增加蔬菜摄入量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癌的患病风险,增加绿叶菜摄入量可降低二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蔬菜的推荐摄入量是300~500克,其中绿叶菜的占比最好达到13以上。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虽然父母有时候给我们推荐的食物并没有声称的那些功效,比如红糖水(不治痛经)、燕窝(不滋阴)、红枣(不补血)、蜂蜜(不治便秘)等,但他们的饮食建议也并不全都是夸大其词。
所以,我们平时要带动父母一起提高健康素养,遇到「矛盾」要学会辩证地思考,毕竟我们的目标是全家人都能健健康康哒~
参考文献:
[1] 王璐璐. 膳食胆固醇或鸡蛋摄入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及死亡的关系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5)-.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20.05.101.
[2] Alexander D D, Miller P E, Vargas A J, et al. Meta-analysis of egg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2016, 35(8) 704-716.
[3] Abdollahi A M, Virtanen H E K, Voutilainen S, et al. Egg consumption, cholesterol intake, and risk of incident stroke in men the Kuopio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 Study[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9, 110(1) 169-176.
[4]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5] Ma L, Liu G, Ding M, et al. Isoflavone intake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US men and women results from 3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 Circulation, 2020, 141(14) 1127-1137.
[6] Desai M S, Seekatz A M, Koropatkin N M, et al. A dietary fiber-deprived gut microbiota degrades the colonic mucus barrier and enhances pathogen susceptibility[J]. Cell, 2016, 167(5) 1339-1353. e21.

文章 长期便秘容易引起乳腺癌


健康解码专家
文章 乳腺癌早期能挤出白色液体吗


数字健康领航者
文章 乳房瘤有哪些症状


智慧医疗先锋者
文章 乳腺湿疹样癌疾病病因


医疗星辰探秘
文章 用于哪种治疗乳腺癌


生物医疗创新站
文章 睡前爱做4件事,会老得更快!第一件要戒


生命守护者联盟
文章 乳腺癌手术后腋下淋巴结


生命守护者联盟
文章 16岁有可能患乳腺癌吗


全球医疗视野
文章 乳腺增生“增”添春季烦恼 沪好大夫推荐


家庭医疗小助手
文章 乳腺癌化疗属于晚期吗


全球医疗视野

梅藜
主治医师
乳腺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胡晓鹏
副主任医师
甲状腺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马冬
副主任医师
乳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