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防治冠心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冠心病为代表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因此,通过干预生活方式降低胆固醇是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基础。\n\n血液中的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是确凿的,但饮食中的胆固醇和血液中的胆固醇不同。胆固醇主要靠人体自身的合成,约占 80% ,食物中的胆固醇是次要补充,占 20% 左右。胆固醇的吸收率只有 30% ,随着食物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吸收率还要下降。\n\n新版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饮食中的胆固醇和心脏病之间没有明确相关性,因此取消了限制,但该指南没有否认血中胆固醇和心血管病的关系,并且认为减少食物中的饱和脂肪的摄入可以降低人群中的心血管病风险。这实际上的目的是,通过进一步降低饱和脂肪的摄入的方法,而非降低食物中胆固醇,以降低血胆固醇水平。\n\n饱和脂肪增加心脏病发病风险,肉和奶制品含有大量「不健康」的饱和脂肪。与此相反,植物油以及鱼类、坚果、种子等食物中含有「健康」脂肪(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含有的欧米伽-3),这一直是营养学的核心理念。美国指南称,将饮食中饱和脂肪的摄入量从供热量的 14% 降至 5% ~6% ,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论是限制胆固醇,还是限制饱和脂肪,实际上限制的都是吃。饮食争议的根本还是人的欲望,这也是心血管预防的难点。

向本文作者提问
王继明·副主任医师
王继明副主任医师可处方
昌邑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1|响应时长1406分钟
擅长:医生擅长待完善,请耐心等待
¥10
问医生
#心血管内科#冠心病#冠心病
阅读数 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胸闷、胸痛伴有呼吸困难,或心悸等主要需药物治疗、介入手术及冠脉旁路移植手术目前冠心病法治愈,仍需长期药物治疗简介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时发生的疾病。当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积聚形成斑块时,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原因。这些斑块会形成血栓,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减少或阻碍流向心脏的血流量,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最典型的症状是心肌缺血引起的胸闷、胸痛、乏力、呼吸困难等。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积极规范的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保证患者生命质量。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头晕等。诊断依据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CTA或冠脉造影等)确诊。心电图可大致提示冠心病发作的迹象;超声心动图明确心室运动情况;冠脉造影用以明确狭窄的血管以及部位。疾病类型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1)稳定型心绞痛(2)症状型冠心病(隐匿性冠心病)(3)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稳定型心绞痛(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为12.3%[1]。是否可以治愈?目前法治愈,一旦确诊,需终身服药。因血管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后,斑块在短期内易消失,如果控制好,有可能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如心绞痛、急性心梗等严重并发症。是否遗传?有。遗传因素对冠心病有影响。是否医保范围?是
王继明·副主任医师程姝娟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1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