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何预防脑梗死
脑梗死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三高“特点: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脑梗死即给患者本身带来重创,同时也会给家人带来极大的负担。最新研究表明超过90%的脑卒中是由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所致,超过75%的脑卒中患者可以通过控制代谢和行为风险因素来减少其发生。因此,脑梗死的预防贵在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好如下因素,可以非常有效地避免脑梗死的出现:
1. 高血压
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进而形成狭窄以及斑块,进而导致血管堵塞引起脑梗死的发生。最新指南推荐:30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 对于正常血压高值者(收缩压120~139 mmHg 或舒张压80~89 mmHg)应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并每年筛查高血压;如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应给予积极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对于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需低盐、低脂饮食,三月后效果不明显,则需要服用降压药物。 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150/90 mmHg,但不建议血压降得太低,对于老年患者高压130mmhg左右比较合适。
2. 高血脂
血脂过高,极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梗死的风险。因此推荐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脑卒中高危人群建议定期(3~6个月)检测血脂。对于高血脂患者,推荐他汀类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将降低LDL-C水平降到目标值:极高危者LDL-C<1.8 mmol/L(70mg/dl);高危者LDL-C<2.6 mmol/L(100 mg/dl)。在平日生活中建议多运动,少吃油腻、垃圾食品,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多喝水。
3. 糖尿病
糖尿病是脑梗死的一大高危因素之一,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或做糖耐量试验,及早识别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状态。对于糖尿病患者,首先控制饮食,进行糖尿病饮食,加强身体活动,必要时口服降糖药或采用胰岛素治疗?推荐一般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值为糖化血红蛋白<7.0%。
4. 房颤
房颤易形成血栓流入到脑血管内,进而出现梗塞。故建议:成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房颤动,确诊为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根据房颤类型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建议长期服用,并建议定期复查,注意抗凝药相关的出血风险。
5.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可服用他汀类药物和(或)阿司匹林,并筛查其他可治疗的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合理的治疗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健康饮食、适当的身体活动。狭窄程度≥70%,可考虑支架治疗或者内膜剥脱治疗。对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程度>50%的患者,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定期进行超声筛查和随访,评估狭窄的进展和脑卒中风险。
6. 其它因素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口服避孕药、吸烟、饮酒、睡眠暂停综合征、感染、偏头痛、卵圆孔未闭、缺乏锻炼、肥胖、代谢综合征、高凝状态等。
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推荐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不推荐年龄>35岁,有吸、高血压、糖尿病、偏头痛或既往血栓栓塞病史等卒中危险因素的女性使用口服避孕药。超重和肥胖者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身体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
在饮食方面,推荐建议膳食种类应多样化,且能量和营养的摄入应合理;增加食用全谷、豆类、薯类、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建议降低钠摄入量和增加钾摄入量,有益于降低血压。具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应控制每日膳食胆固醇摄入量。
在日常锻炼方面,个体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身体活动来降低脑血管病风险。建议老年人、脑卒中高危人群应进行最大运动负荷检测后,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锻炼。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3~4次,每次至少持续40 min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运动等)。日常工作以静坐为主的人群,建议每坐1 h进行短时(2~3 min)身体活动。
最后愿我们一起努力,让脑梗塞远离我们,拥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