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吧,少年!——聊聊身高那些事
最近随着新冠疫情抗疫形势的好转 ,门诊上就诊的青少年群体也越来越多。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就是经过新冠疫情期间一段时间的”蜗居”,小胖子是越来越多,而身高不足,生长迟缓儿童的比例也在逐渐加大。这与青少年最近居家时间较长,饮食不规律,活动量少肯定有直接的关系。而家长对于青少年身高的认识也普遍存在一些误区。下面我们就来揭开这些误区,让更多身材不高的青少年得到及时发现和规范诊断与治疗。
误区一:父母长得高孩子就一定长得高
有很多孩子与同龄人的身高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差距 但父母往往认为自己长得高, 孩子就肯定长不矮。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遗传因素占到影响身高生长的2/3,但是儿童后期的发育,也占据另外非常重要的1/3。在门诊上,父母身高都比较高 ,而孩子最终身高却不达标的情况也比比皆是。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掉以轻心, 一旦发现孩子与同龄人相比身高差距比较大 ,一定要及时到门诊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二:孩子都存在晚长的情况, 身高差距大 ,暂时不需要处理。
这是一种经常见的错误观点。其实孩子是否晚长,并不是家长说了算 ,也不是专家说了算,而是要通过骨龄——这一个科学的检测手段来具体评估的。而且骨龄也能够精确预算出孩子的最终靶身高,所以,是不是晚长,以及孩子最终身高能够达到什么程度,还是要通过医生的科学评判才能确定,不能盲目推断。
误区三、生长激素对孩子身体有害 ,而且价格昂贵,不能给孩子应用。
其实生长激素只是众多影响孩子身高生长的激素之一。而生长迟缓的孩子并不一定就是生长激素缺乏。有很多孩子还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 ,或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 以及青春期体质发育延迟,导致的身高增长迟缓,这些情况并不一定都是需要应用生长激素来治疗的。像甲状腺功能低下导致的生长迟缓,只需要通过口服优甲乐,这种特别便宜的药物就能够改善生长速度,并不一定需要生长激素来治疗。而激素的种类多种多样 ,生长激素与我们”谈虎色变”的糖皮质激素是有根本区别的。即使孩子应用了生长激素, 也会需要定期复查监测体内的各种生化指标,来监测生长激素是否对我们孩子的身体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说家长大可不必担心。
最近流行一首歌曲:“我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但作为一名儿保医生,我们切实希望生长迟缓的儿童得到及时的正确诊断和规范治疗,让身高每一天都发生改变!向上吧,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