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循环系统特点

循环系统:出生后血液循环动力学发生重大变化。第一脐带结扎,胎盘脐血液循环终止,第二,出生后呼吸建立,肺膨胀,肺循阻力下降,肺血流增加。第三,回流至左心房血量明显增多,体循环压力上升。第四,卵圆孔功能上关闭。第五,动脉血氧分压升高,动脉导管功能性关闭,从而造成胎儿循环向成人循环转变。当严重肺炎酸中毒低氧血症时,肺血管压力升高并等于或超过体循环时,可致卵圆孔,动脉导管重新开放。出现右向左分流,称持续胎儿循环,现称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心率波动比较大,通常为90_16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为70/50mmHg。消化系统,足月儿出生时吞咽功能已完善,但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故易溢奶甚至呕吐。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管壁薄,黏膜通透性高,有利于大量的流质及乳汁中营养物质吸收,但肠腔内毒素和消化不全产物也易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中毒或者过敏。除淀粉酶外,消化道已能分泌充足的消化酶,因此不宜过早喂淀粉类食物。胎便由胎儿肠道分泌物,胆汁及咽下的羊水等组成,呈糊状,墨绿色。

向本文作者提问
史春晖·主治医师
史春晖主治医师可处方
宜兴市中医医院中医儿科
好评100%|接诊量17082|响应时长433分钟
擅长: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小儿内科,呼吸,消化
¥28
问医生
#婴儿#妇产科#小儿症状#操作后循环系统疾患 NOS#其他操作后循环系统疾患,NEC#早产儿
阅读数 2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指胎龄足37周的新生儿表现为组织器官发育健全,可合并多种并发症胎龄越小、体重越低,预后越差简介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的是胎龄足37周分娩的新生儿。早产儿很常见,据统计,我国早产儿发生率约为7%,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早产儿表现为呼吸浅快规则、皮肤青紫、水肿、吮吸能力差、反应差、皮肤和巩膜黄染等,可伴随多种并发症。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的早产儿预后越差。孕妇早产的原因主要有感染、子宫过度扩张、子宫畸形、吸烟、酗酒、吸毒、外伤等,积极预防孕妇早产能有效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通过科学的治疗(保温、科学喂养、支持治疗等)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促进早产儿正常生长发育。如果治疗规范,早产儿容易合并各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症状表现:早产儿最典型的症状是呼吸浅快规则、皮肤青紫、水肿、吮吸能力差、反应差、皮肤和巩膜黄染等。诊断依据:医生经过询问病史(胎龄小于37周)即可诊断。早产儿有哪些类型?按照胎龄可将早产儿分为:极早早产儿(胎龄<28周)非常早产儿(28周≤胎龄<32周)中度早产儿(32周≤胎龄<34周)晚期早产儿(34周≤胎龄<37周)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常见。全球范围内早产儿发生率约为5%~18%,我国约为7%[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胎龄越大、出生体重越高的早产儿存活率越高。出生体重大于1250g的早产儿经过积极治疗和科学喂养,大多数可以存活并正常生长发育[1]。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史春晖·主治医师唐兰主治医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