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为什么总想排尿?

C女士是一位1岁多孩子的妈妈,曾多次就诊于各大医院的泌尿外科及妇科,因为她生完孩子后,出现了总想排尿的症状,总觉得有尿排不尽憋得难受。但经过多项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最后泌尿外科医生建议她到心理科就诊,在心理医生的疏导下,她说出她自己的故事。

C女士原本是父母疼爱的娇娇女,也是老公的心头肉,一直在一家人的呵护下,幸福地生活。可自孩子出生后她觉得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了,每天都很紧张,害怕照顾不好新出生的小生命。开始时C女士担心孩子会不会因为不小心堵住了口鼻,像网上写的,发生“新生儿窒息”;晚上也睡不好,经常起身去摸摸孩子的鼻子是否有呼吸,身体是否是温热的。后来又因为自己的“奶水少”而担心孩子营养不够,可越是担心奶水反而越来越少,这让C女士的心情越加变糟。慢慢的她发现自己的脾气也越来越不好,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让原本疼爱自己的父母都不敢多言,对老公更是不能控制的发脾气,事后也曾后悔,但当时就是控制不住。C女士因经常失眠,照顾宝宝而累得筋疲力尽,但双方父母还都在上班,家里想找个保姆协助她照顾宝宝,可她又不放心把孩子交给别人照顾。C女士就这样一直坚持自己照料宝宝,虽然疲惫,但却难以让他人替他分担。半年前,C女士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症状,就是总感觉下腹胀,像憋尿憋不住的感觉,进而反复要去排尿,但到厕所里每次只能尿一点点,这个症状让她特别痛苦,以至于难以再坚持自己独立照顾宝宝,并从此走上“看病”的道路。她曾多次在多家医院就诊,做过多项检查如“双肾,泌尿系彩超,残余尿量测定,尿常规,尿培养,妇科相关检查”等,但均未见明显异常,也曾服用过一些药物,但均无明显疗效。眼看这种“怪病”查不出来,C女士更加着急、害怕,去厕所的频率也越来越频繁,甚至于几分钟就要去一趟厕所。C女士进而不太敢出门,不敢乘车,害怕找不到厕所,发生尿裤子的意外,为此十分痛苦。

心理医生听了C女士的故事后,发现她情绪焦虑,紧张,高度敏感,并伴有失眠等问题,劝解其慢慢适应新角色“妈妈”,并适当放手,将照顾宝宝的一些事项交由家人协助。可通过增加运动量,听舒缓的音乐等方式放松改善心情,配合抗焦虑药物治疗。一周后,C女士发现自己上厕所的频率有所下降,加上跟医生谈心后,感觉心里淤积很久的郁闷也少了很多,在医生的建议下,她放手一些她认为没那么重要的事情,如洗宝宝的衣服,陪宝宝外出散步等,放手后发现自己轻松了很多,还多了很多休息时间,能更好的回复体力。两周左右时,C女士发现自己的“怪病”好的差不多了,又可以放心的外出,乘车,心情进一步改善。

其实C女士所谓的“怪病”就是“焦虑症”中一种,“广泛性焦虑”,该病缓慢起病,以泛化或持续存在的焦虑为主要临床相,如过分担心、紧张、害怕等。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口干、出汗、心悸、气急、尿频、尿急等,以及运动不安的症状如轻微震颤、坐卧不宁等。患者的睡眠障碍常表现为入睡困难,躺在床上担忧,常伴有一些不愉快的梦境体验;有时夜惊、梦魇。患者清晨起床时头脑昏昏沉沉,没有清新的感觉。“广泛性焦虑”的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常用于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治疗是认知行为等心理治疗方法。焦虑症患者的个性特征常表现为对现实不满意,对人生期望过高,对疾病的性质认识不清,凡事总爱往坏处想,总担心结局不好,长期处于一种高度警觉状态中,势必会产生一些歪曲的认知。因此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患者的不合理认知,运用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处理焦虑引起的躯体症状,疗效更加确切。另一个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以上药物治疗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焦虑症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大都可达到临床缓解,但要定期到精神心理医生那里复诊,随时评估是否有复发可能,以便及时治疗。

向本文作者提问
白云霞·主治医师
白云霞主治医师三甲可处方
伊春市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
好评100%|接诊量83|响应时长336分钟
擅长: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等精神心理问题的诊断及药物治疗!考前焦虑,亲子关系,婚姻恋爱等心理咨询治疗!
¥100
问医生
#妇产科#孕产期#妇科症状#广泛性焦虑障碍
阅读数 7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