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狗吃了都“躺板板”的“红伞伞”,虽然鲜,可别馋!

狗吃了都“躺板板”的“红伞伞”,虽然鲜,可别馋!

七月来了,又到了云南人为了菌子“拼命”的季节。“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这不,就连云南的狗狗也会因为误食野生菌而出现幻觉。

 

 

菌菇虽然口感丰富味道鲜美,但对于常年吃菌的老司机们来说,菌类的美味体验似乎已经过于平凡。反倒是偶尔吃菌后产生各种幻觉的遭遇,成为了有些老司机大吹特吹的资本。

 

 

再加上网友们对其浓墨重彩的渲染,不仅让“致幻菌菇”火热出圈,更让很多吃菌小伙伴“震惊”不已。

 

先别急着眼红,Dr.京要提醒各位吃货们:赶紧打住!这些奇特感觉都是中毒的表现,后果可能很严重,一定要慎重对待。

 

让人掉以轻心的毒蘑菇

 

蘑菇中毒之所以让人感觉如此奇特,是因为大多数人把中毒后的症状描述的过于戏剧性——一群带着尖帽子的小精灵绕着自己飞,几个蓝精灵在眼前的海浪里一遍又一遍地翻滚、还有和根本看不见的小伙伴一起坐在沙发上划船……乍一看,这些状态简直就就是跟喝醉了差不多嘛!

 

其实早在中世纪,人们就发现食用了麦角菌子实体的人,会出现精神分裂等奇怪症状,当时人们将其称为“圣安东尼之火”。16世纪还有画家画了《圣安东尼的诱惑》,画中展示了远处建筑被火焰吞噬,人们骑着神奇动物在天上飞翔。后来历史学家认为,这些都是当时患者的直观感受,患者出现了四肢被火灼烧、可以飞行等幻觉。

 

圣安东尼的诱惑 图源:Wikipedia

 

到了现代,能够让人嗨起来的“神奇蘑菇”在荷兰等欧洲国家非常流行。迷幻成分主要来自一种名叫毒蝇蕈的蘑菇,它又被称为毒蝇伞。新鲜的“神奇蘑菇”被干燥后制成了蘑菇干、粉剂或者被直接添加到蛋糕等甜品中,食用后可以让人体会到比摇头丸和冰毒更加持久的迷幻效果,所以神奇蘑菇也是新型毒品的一种。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毒蘑菇”离自己过于遥远了!其实,我们从小玩到大的《超级马里奥》里,那个让他体型变大、变壮的红白相间的蘑菇,就是毒蝇伞。而马里奥大概就是因为吃下了毒蝇伞,才产生了“噌噌噌”变大的幻觉,是不是有点毁童年?

 

图源:Soogif

 

为什么毒蘑菇能让我们“如梦似幻”?

 

毒蘑菇的特殊功效,还要“归功于”其中的特殊成分,它大致分为两个不同的家族。

 

1. 鹅膏菌属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马里奥爱吃的毒蝇伞,它的主要成分是蝇蕈素这种精神性生物碱,和鹅膏蕈氨酸。对于成人来说,大约15朵毒蝇伞就会致命。虽然生活中,我们不太可能一口气吃下这么多毒蝇伞,但即使是摄入蝇蕈素,也会产生中毒症状。

 

中毒类型主要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循环衰竭型、光过敏性皮炎型。而让人们产生幻觉的主要是神经精神型的中毒表现,蝇蕈素会和身体中的蝇蕈素乙酰胆碱受器结合,导致神经的兴奋,持续产生幻觉。

 

2. 裸盖菌属

 

其主要有效成分是裸盖菇素。“云南系”的毒菌中大多就含有这种物质,比如有“含笑半步颠”的笑菌橘黄裸伞,有“见小人”的见手青等。裸盖菇素的功能很像刚才提到的麦角菌产物——强致幻剂LSD,它会激活与感觉愉悦相关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受体,干扰身体代谢并达到致幻效果。

 

虽然现在看起来,毒蘑菇只有被拔出地扔掉的命运,但是早在一千年前,毒蘑菇却是被用来救死扶伤的灵药。最近,在柳叶刀上刊登的研究表明,有医疗团队开始尝试利用裸盖菇素进行难治型抑郁症的治疗,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果。

 

在接受治疗后,多数患者的抑郁等级得到显著的缓解

图源:The Lancet Psychiatry

 

如何应对蘑菇中毒?

 

虽然看似毒蘑菇已经有了一些“用武之地”,但研究都还十分初步,而且许多有毒蘑菇的毒素十分复杂,甚至有潜伏期,可能会引发人体多种脏器受损,所以一定不要自行尝试。

 

由于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在这种情况下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如果食用仍然有中毒危险。所以避免中毒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切勿采摘、食用不明毒性、未经检验合格的野生蘑菇。

 

菌类还是做熟再吃比较安全

 

如果不慎吃下了毒蘑菇,Dr. 京建议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

 

1. 如果患者还在清醒状态,可先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进行催吐;

2. 催吐后情况依然无缓解的,应该立刻呼叫救护车救治;

3. 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蘑菇样本,以供后续检测。

 

在每年的雨季,鲜美的蘑菇让人们饱了口福,但一些蘑菇作为“陆地河豚”,却还是暗藏凶机。如果吃完蘑菇后出现了轻微的不适,也可以通过京东在线问诊服务了解处置方式,及时回归健康,继续享受人间美味!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