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刘元奇

看看下面几种最常见的头痛,你中招了吗?

看看下面几种最常见的头痛,你中招了吗?

头痛的发生率在人群中呈增长趋势。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头痛,即使是专治头痛的医生,也无法保证一定能诊断出病人为什么头痛。下面就一部分头痛的原因作一介绍。

紧张性头痛

是现代都市人群中的一种常见“都市病”。其发病率之高,可谓头痛之最。大约半数以上的头痛病人可归入紧张型头痛的范畴。工作的压力、疲倦,以及颈部肌肉长期处于某一姿势(如伏案工作和学习)是导致紧张型头痛的主要原因。其症状是头部沉重,有紧箍感,可伴有头晕、疲倦、颈部肌肉紧张,也可为痉挛性痛、牵扯痛或胀痛,持续数小时,病人坐卧不安。经过睡眠休息、热敷或按摩头部后,头痛可减轻。

偏头痛

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发病率仅次于紧张性头痛。大多数偏头痛在儿童和青年期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偏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 4~72 小时,通常为中重度头痛,并且在活动后头痛可以加重。大约 10%的病人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眼前出现闪光、暗点等感觉,而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是常见的伴发症状。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可从每年一次至每周数次不等,偶有持续性发作的病例。偏头痛发作时,一般需用药物控制,发作频繁时可采用预防性治疗。

低颅压性头痛

可见于各种年龄。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原因不明,以体弱的女性多见;后者继发于其他疾病,两性患病率没有明显差异。头痛部位以前额部和后枕部多见,呈缓慢加重的轻度至中度钝痛或搏动样头痛,与体位变化有明显关系,立位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必要时须做腰椎穿刺检查。

脑瘤性头痛

以头痛伴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为三大主征。在脑瘤早期,头痛可为阵发性,多于清晨或夜间发作,在咳嗽、俯首、转头或用力时加剧。当肿瘤体积变大时,可压迫大脑、堵塞脑脊液通路而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损害脑神经,此时便会突然发生头痛加剧或骤然全头胀痛,兼有视物模糊、步态不稳、癫、呕吐、偏瘫、精神紊乱等症状。此时头痛是第一位的,且以胀痛逐渐加重、全头痛为其特点。

高血压性头痛

高血压病人在平时发生头痛是比较少见的,即使出现头痛,也多为昏痛、钝痛而已。但在出现急进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时,则有明显的头痛,常伴有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心悸、眼花,甚至肢体乏力、麻木、精神异常等。此时病人头痛难忍,有爆裂沉重感、全头痛,并有血压骤升,甚至可成为卒中中风)的先兆,必须积极治疗。

五官性头痛

眼、鼻、耳、齿的炎症或癌肿,会引起头痛。眼源性头痛多为近视散光斜视者未配戴眼镜或配镜不合适,也有少数是其他眼病如青光眼等所致。视物为头痛的诱发因素,其中以阅读引起头痛为最常见。其他如中耳炎乳突炎鼻炎鼻窦炎等可引起前额及鼻根部疼痛。

总之,引起头痛的原因多样,症状复杂。一般人都有紧张性头痛的经验,这似乎没什么大问题,但有时头痛可能是严重疾病的警示症状,所以当出现头痛时,尤其是在下面一些情况,应该及时去看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

  • 首次发作的剧烈头痛
  • 以往有头痛病史,近期头痛性质改变
  • 亚急性起病,头痛在数天、数周或数月内进行性加重
  • 头痛伴一过性意识或言语改变
  • 头痛伴有神经方面的症状,例如麻痹头晕、视觉模糊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拔罐的作用与注意事项

拔罐法也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加热、抽吸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甚至瘀血,以调整机体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最早以兽角为罐具,现已逐步发展为竹罐、金属罐、陶瓷罐、玻璃罐、抽气罐、多功能罐等多种材质的罐具。 拔罐的作用 开泄腠理 祛风散寒 通经活络 行气活血 祛瘀生新 消肿止痛 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使体内的病理产物通过皮肤毛孔而排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拔罐的适用范围 腹痛 颈肩腰腿痛 关节痛 软组织闪挫扭伤等局部病证 伤风感冒 头痛 面瘫 咳嗽 哮喘 消化不良 泄泻 月经不调 痛经等病证 目赤肿痛 麦粒肿 丹毒 疮疡初起未溃等外科病证 拔罐的注意事项 拔罐时要选择适当的体位及肌肉丰满的部位。起罐时,不可强力起罐,谨防拉伤皮肤。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的部位或穴位选择罐的大小;若拔的部位皮肤皱褶、较干燥,则可在皮肤上(或罐口)涂一层凡士林,即可吸住;若拔的部位面积太小或在骨边缘,可做一薄面饼,置于所拔的部位,即可吸住。 在拔火罐时,可通过酒精棉球的大小来调节火力的大小,影响罐的吸附力。 拔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因烫伤或留罐时间过长而皮肤起水泡,水泡较小时,嘱患者不要弄破水泡,可不处理;水泡较大时,用注射器将水泡的水抽出,涂甲紫(龙胆紫)药水,注意不要蘸水,以防感染。 皮肤有过敏、溃疡,或在大血管分布部位,高热抽搐者,孕妇的腰部、腰骶部位,均不宜拔罐。

刘元奇

主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164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三伏贴的那点事

“三伏贴”又称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治未病思想,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在夏季三伏,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是一种“内病外治”的传统疗法。 中医认为,冬季加重的疾病与人体阳气的不足、阴寒之气积郁体内有很大关系,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人的阳气旺盛,采用“温”的方法中药贴敷最易刺激穴位,激发正气,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驱除深藏在体内的阴寒之气,使经络畅通,气血调和,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贴敷穴位的优势:贴敷治疗是经皮肤途径给药,药物吸收不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避免了口服药物可能产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同时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 “三伏贴”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及成人体虚易感等; 消化系统疾病: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妇产科疾病: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慢性盆腔炎、产后身痛、坐月伤风等; 风湿骨病: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小儿类疾病: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嗽、慢性哮喘、慢性腹泻、遗尿、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腺状体肥大、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素体阳虚、体弱、四肢冷凉、喜暖怕凉、亚健康群体。 “三伏贴”禁忌症: 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 糖尿病、血液病、发热、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艾滋病、或其他传染病者慎用。 孕妇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可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应禁止贴敷,有些药物入麝香等孕妇禁用。 敷贴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瘢痕体质者应禁止贴敷。 颜面五官部位、心脏及大血管部位附近慎用贴敷,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进行发泡,影响容貌或活动功能。 “三伏贴”注意事项: 药物贴敷后(成人 4—24 小时,小儿 2—6 小时),多数患者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都属于药物的正常反应。如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请患者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患部。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品以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注意防止药物污损衣物;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避免出现发泡现象。 如背部有红、肿、痛、痒等症状,或背部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泡,属于药物贴敷后的正常反应,患者仅需保持背部干燥或外涂湿润烧伤药膏以减轻不适感;若出现大的水泡,应到医院就诊消毒处理,以防感染。 贴敷时间: 头伏贴: 2020 年 07 月 16 日(农历 5 月 26 日)--2020 年 07 月 25 日(农历 6 月 5 日) 中伏贴: 2020 年 07 月 26 日(农历 6 月 6 日)--2020 年 08 月 04 日(农历 6 月 15 日) 加强贴: 2020 年 08 月 05 日(农历 6 月 16 日) --2020 年 08 月 14 日(农历 6 月 25 日) 末伏贴: 2020 年 08 月 15 日 (农历 6 月 26 日)—2020 年 8 月 24 日(农历 7 月 6 日)

刘元奇

主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162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冬病夏治是什么道理?i

三伏天马上就到,穴位贴敷、冬病夏治之类的名词又流行了起来,那么冬病夏治有没有道理可言? 什么事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什么是 冬病?“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 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气较重,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 为什么要夏治?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就像军队正在苦战之时,迎来了援军相助,自然能势如破竹,大胜敌军。 是不是看了上面的内容觉得还有些道理?如果对此感兴趣,欢迎随时交流。

刘元奇

主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162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患者在东莞市区做针灸,出血偏黑色,担心是否因体内寒气重、肾阳虚和气血不足,询问治疗效果和与脾的关系。患者男性31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9

医生建议:针灸出血可能是正常现象,但需关注个体差异和治疗方式。对于气阴虚,调理时间因人而异,需结合具体情况。同时,应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持劳逸结合和清淡饮食。

刘元奇

主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患者咨询近期是否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并询问刚吃完的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和催吐的可行性。患者男性2岁9个月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1

医生建议:根据对话内容,暂时没有明显的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建议继续观察孩子的状态,注意休息和饮食。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刘元奇

主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孩子被诊断为先天性肌性斜颈,B超显示问题不大,但头还是歪,需要进行生活矫正,担心视力会受到影响。患者女性5个月18天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24

医生建议:对于先天性肌性斜颈,90%的病例在生后两年内能得到矫正。生活矫正是关键,包括从患侧方向喂奶、引导患儿主动向患侧转头、卧床时坚持健侧靠墙等。俯卧位和伏卧位都是有效的矫正方法。同时,需要关注孩子的视力问题,及时排除其他可能的视力问题。

刘元奇

主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