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刘元奇

人为什么会发烧?什么情况下会烧坏脑子?是不是烧高就一定惊厥?

人为什么会发烧?什么情况下会烧坏脑子?是不是烧高就一定惊厥?

令家长着急心慌的疾病是什么?

是发烧。

 

 

但是呢,发烧不是病,只是症状,是人生病后的一种表现形式。医生给疾病下诊断的时候,就不能只说发烧,下一个发烧的诊断是没有办法用药的。西医里面也有找不到原因的发烧,但是诊断也要明确记载:不明原因发热,也就是去找了发热的原因,但是没有找到。

 

所以,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处理发烧都讲究一个,找到病因再用药。没找到病因,只是去降温,弄不好就可能掩盖真实病情,导致误诊、误治!

 

发烧,就跟流鼻涕、打喷嚏、身上痛、脑袋晕这些症状一样,都是疾病的一种表现,都是提示身体生病了,至于是什么病,要怎么治疗,就要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的这些症状去找生病的根本原因,然后针对这个病因去处理,处理好了,后面的症状也就自然缓解了。这一点几千年前的人就已经知道了,并且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经验从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诊疗疾病的理论体系,使得这种与疾病抗争的方式能够得以延续。这套体系的形成,一直在应用,也一直被后人发扬、修正、发挥。这就是中医。

 

有的人会问,

发烧不是会烧坏脑子吗?

 

 

 

 

 

大家接受不了的是一直发烧或者烧高。低烧都还能忍一忍,一旦温度到了三十八九度,就会特别担心,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怕烧成肺炎、烧成脑炎、把脑袋烧坏导致智力下降。大家知道温水可以洗手,水温过高就会烫伤,所以,同理可能也觉得,发烧温度高了,就会烧坏身体、烧坏脑袋。

 

事实确实是这样,人体温度过高是会导致身体的损害的。所以,发烧会烧坏脑子吗?或者换个说法,温度高了会烧坏脑子吗?

 

答案是:会!

但是,重点来了,发烧要烧坏脑子是有条件的:

温度一般会到超高热(腋下温度 40℃以上)!(PS:也不是说到这个程度就一定会烧坏脑子哈。避免一些家长看到烧高了吓得六神无主。)

 

确实有研究,体温 42 度以上或者 40 度以上持续 2-3 天以上,会对脑神经造成损伤。但是常见的发热情况一般是在 40 度以下的低温、中温、高温,这样的温度是不会对脑神经造成损伤的。低烧和短时间内的高烧不可怕,所以温度初起的时候,大家不要太过惊慌,我们依然有可以观察的余地。一般温度达 40 度,都已经去找医生了。

 

那么那些温度不是很高,却出现神经损伤的是什么情况呢?那其实跟温度无关,是跟病有关,往往都是跟脑相关的疾病,比如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颅脑损伤等等。也就是说是这些病就有损伤脑神经的可能,同时这些病导致身体出现的症状中有发热。这也就是我们强调说遇见发热关键不是先降温,而是先找原因。

 

那有没有低热也可能出现身体损伤的可能呢?有的。不明原因的长期持续低热就是医生关注的重点。因为持续状态下的发热,会增加大脑耗氧、心脏负担、身体各个系统功能紊乱等等。所以,不明原因的持续低热要积极治疗。

 

所以,对于发热,温度可能还是其次,时间的持续性反而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另外一种,

发热惊厥也是家长相当恐慌的。

 

 

 

 

怕孩子一直抽抽留下残疾,怕抽抽后变傻。这里也给大家说明一下,短暂的发热惊厥,大多预后都比较好,不会留下后遗症。关于发热导致惊厥的情况,没有特异性说明到底多少度会发生惊厥。总的说起来,还是跟人,跟个体有关。

 

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惊厥呢?

临床所见,中医辨证为“热”证的孩子多见,也就是有津液的损伤。所以,我们会提倡,在孩子发热期间,要少量频繁给与温热水,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津液的丢失。

 

说了这些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我们再从头说说,到底什么是发烧,人为什么会发烧。临床所见,导致发烧的疾病有很多。即便从中医最简单的六纲归类来讲,除了太阴之外,其他几纲也可能出现发热。

 

人为什么要发烧?

 

 

 

 

 

这里我必须要用上现代医学的解释,因为涉及到一些专有名词大家可能不是太熟悉,我再给大家简化一下,大体是说:我们正常的人体啊,有一个调节体温的开关叫体温调节中枢。正常情况下呢,我们人体产生的热和散发的热是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中的。

 

就是产生的热多,为了维持正常体温,那散发的热就多。比如你吃了能量很高的食物,或者喝了热水,为了使得热量平均,你自己毛孔可能就扩张了,热再多点,就会出汗,总之会让热散发出去;

 

那天冷了,产生的热不够,人体毛孔会收缩,避免热量的耗散。

 

发热呢,就是因为身体里面产热增加了,但是散热却没有响应增加,或者说产热不变,但是散热减少了,所以出现了体温超过正常温度。总结到最后呢,锅丢给体温调节中枢,因为这个总管温度调节的开关调节不过来了,所以,温度没办法达到平衡。

 

为什么这个体温调节中枢出问题呢?因为人体受到了致病菌的侵害,身体的一些正常功能有些失调,比如影响到管体温调节的,那温度就会出现异常;影响到管神经的,神经会出现异常。很多疾病都可能导致发热,也就是很多疾病可能都会影响到体温调节中枢,为甚它就这么容易受影响呢?跟人体设定有关系。

 

人体的恒定体温就跟地球要在臭氧层保护下维持一定的温度一样,才能保证内部生态的正常。温度一变,整个生态会受到极大影响。人体也是一样。体内的生态也是在这样的温度下进行,温度一变,体内的生态就会变化。

 

人体为什么要这么设定呢?

当然是为了自我保护啊。

 

 

 

 

 

发烧时体温升高,有些病源微生物活性和繁殖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性则显著增强,包括白细胞计数增加,吞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增强等。所以发烧是人体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有益的保护性机制。

 

所以发烧对于人体,大部分时候来说,反而是好的,是机体自发的一种保护行为。那你动不动就泼一瓢凉水将这温度降下去,其实是画蛇添足,不仅不必要,而是在搞破坏。看似不烧了,里面病邪还是存在,等你不注意掉以轻心了,死灰复燃,反而更恼火。

 

有研究表明,发烧可以激发免疫,即便是细菌感染,温度的升高反而是可以增强抗生素的作用的。所以反复不当地使用退烧药,是对机体免疫的一种打压,也是变相地助长有害菌。

 

西医对于发烧,也是要找病因的,也是要针对病因治疗的。

 

那退烧药是干嘛的?是用来缓解症状,让你舒服一点的。因为体温高了,人体会不舒服,所以降点温度,人舒服一些。那退烧药对疾病有没有作用呢?当然是有的。我们不可以否定它的作用,临床事实是有的,我们要尊重事实。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退烧药对于那些疾病有作用。总结起来:寒性感冒为主的发热。

 

退烧药退烧的机理是什么?发汗。是的,用过退烧药的都知道它又很强的发汗的作用。寒性感冒的中医治疗原则是什么?发汗解表。所以,会出现有的孩子服用退烧药后出了汗,温度降了,病好了。你要了解这背后的原因。这也反向说明,为什么有的孩子用了退烧药出了汗退了热一会儿又继续烧起来,因为汗不得法或者说使用不当。比如以小孩子发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中医叫积食发热,你就不是用退烧药能解决的,一定是要等积食消。

 

所以,你就知道了,如果孩子是受寒感冒的发烧,温度比较高,你是可以使用退烧药的。如果是积食有热温度高的,反而不适合了,用了反而导致大汗出伤津液加重病情。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中西结合的思路,取长补短,互为补充,有什么可矛盾的呢。

 

毫不谦虚地说

中医对于发烧有优势

 

 

 

 

拿小孩子来说,初期发热,往往病因不明确,医院检查什么症状都没有,就只是发热,查血象也不高,如果这时候温度不高,医生往往是让回家休息、喝水、观察;温度高的,让用退烧药,其他没办法,因为不知道病因确实没有办法用药。

 

中医不一样,中医有分型,积食的,外感的,温病的,即便没有什么症状(有的症状西医不知道怎么放到某个疾病里面去:比如大便偏干、口臭、手心肚子热、怕冷、不想吃东西等),但是中医却可以根据这些微小反应以及舌诊、脉诊给出一个针对性的处理。这就是优势。这就是你为什么一定要学习一点中医育儿的原因,你就可以根据这些微小的变化及时调整。即便说不会用、不会处理也不要紧,关键可以知道不乱用,不焦虑

 

中医怎么说发烧?中医说发烧是“正邪斗争的产物”,就一句话。感觉很粗糙,但是就是这么个理。

 

人体就是正气和邪气斗争的场所,正气斗赢了生、就健康,邪气斗赢了,就生病或者死亡。同理,鼻涕也是正邪斗争的产物,咳嗽也是正邪斗争的产物,所有身体的症状以及一些异常物质的产生(比如包块、湿疹、痰、各种分泌物)都是正邪斗争的产物。人体就是在这样的持续斗争中生存的。所以古人才说,有正气在,人就有生气。所以我们才要强调好好养护正气,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比如过劳、熬夜、反复生病等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拔罐的作用与注意事项

拔罐法也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加热、抽吸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甚至瘀血,以调整机体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最早以兽角为罐具,现已逐步发展为竹罐、金属罐、陶瓷罐、玻璃罐、抽气罐、多功能罐等多种材质的罐具。 拔罐的作用 开泄腠理 祛风散寒 通经活络 行气活血 祛瘀生新 消肿止痛 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使体内的病理产物通过皮肤毛孔而排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拔罐的适用范围 腹痛 颈肩腰腿痛 关节痛 软组织闪挫扭伤等局部病证 伤风感冒 头痛 面瘫 咳嗽 哮喘 消化不良 泄泻 月经不调 痛经等病证 目赤肿痛 麦粒肿 丹毒 疮疡初起未溃等外科病证 拔罐的注意事项 拔罐时要选择适当的体位及肌肉丰满的部位。起罐时,不可强力起罐,谨防拉伤皮肤。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的部位或穴位选择罐的大小;若拔的部位皮肤皱褶、较干燥,则可在皮肤上(或罐口)涂一层凡士林,即可吸住;若拔的部位面积太小或在骨边缘,可做一薄面饼,置于所拔的部位,即可吸住。 在拔火罐时,可通过酒精棉球的大小来调节火力的大小,影响罐的吸附力。 拔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因烫伤或留罐时间过长而皮肤起水泡,水泡较小时,嘱患者不要弄破水泡,可不处理;水泡较大时,用注射器将水泡的水抽出,涂甲紫(龙胆紫)药水,注意不要蘸水,以防感染。 皮肤有过敏、溃疡,或在大血管分布部位,高热抽搐者,孕妇的腰部、腰骶部位,均不宜拔罐。

刘元奇

主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164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三伏贴的那点事

“三伏贴”又称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治未病思想,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在夏季三伏,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是一种“内病外治”的传统疗法。 中医认为,冬季加重的疾病与人体阳气的不足、阴寒之气积郁体内有很大关系,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人的阳气旺盛,采用“温”的方法中药贴敷最易刺激穴位,激发正气,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驱除深藏在体内的阴寒之气,使经络畅通,气血调和,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贴敷穴位的优势:贴敷治疗是经皮肤途径给药,药物吸收不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避免了口服药物可能产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同时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 “三伏贴”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及成人体虚易感等; 消化系统疾病: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妇产科疾病: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慢性盆腔炎、产后身痛、坐月伤风等; 风湿骨病: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小儿类疾病: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嗽、慢性哮喘、慢性腹泻、遗尿、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腺状体肥大、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素体阳虚、体弱、四肢冷凉、喜暖怕凉、亚健康群体。 “三伏贴”禁忌症: 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 糖尿病、血液病、发热、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艾滋病、或其他传染病者慎用。 孕妇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可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应禁止贴敷,有些药物入麝香等孕妇禁用。 敷贴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瘢痕体质者应禁止贴敷。 颜面五官部位、心脏及大血管部位附近慎用贴敷,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进行发泡,影响容貌或活动功能。 “三伏贴”注意事项: 药物贴敷后(成人 4—24 小时,小儿 2—6 小时),多数患者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都属于药物的正常反应。如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请患者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患部。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品以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注意防止药物污损衣物;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避免出现发泡现象。 如背部有红、肿、痛、痒等症状,或背部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泡,属于药物贴敷后的正常反应,患者仅需保持背部干燥或外涂湿润烧伤药膏以减轻不适感;若出现大的水泡,应到医院就诊消毒处理,以防感染。 贴敷时间: 头伏贴: 2020 年 07 月 16 日(农历 5 月 26 日)--2020 年 07 月 25 日(农历 6 月 5 日) 中伏贴: 2020 年 07 月 26 日(农历 6 月 6 日)--2020 年 08 月 04 日(农历 6 月 15 日) 加强贴: 2020 年 08 月 05 日(农历 6 月 16 日) --2020 年 08 月 14 日(农历 6 月 25 日) 末伏贴: 2020 年 08 月 15 日 (农历 6 月 26 日)—2020 年 8 月 24 日(农历 7 月 6 日)

刘元奇

主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161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冬病夏治是什么道理?i

三伏天马上就到,穴位贴敷、冬病夏治之类的名词又流行了起来,那么冬病夏治有没有道理可言? 什么事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什么是 冬病?“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 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气较重,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 为什么要夏治?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就像军队正在苦战之时,迎来了援军相助,自然能势如破竹,大胜敌军。 是不是看了上面的内容觉得还有些道理?如果对此感兴趣,欢迎随时交流。

刘元奇

主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162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患者在东莞市区做针灸,出血偏黑色,担心是否因体内寒气重、肾阳虚和气血不足,询问治疗效果和与脾的关系。患者男性31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9

医生建议:针灸出血可能是正常现象,但需关注个体差异和治疗方式。对于气阴虚,调理时间因人而异,需结合具体情况。同时,应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持劳逸结合和清淡饮食。

刘元奇

主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患者咨询近期是否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并询问刚吃完的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和催吐的可行性。患者男性2岁9个月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1

医生建议:根据对话内容,暂时没有明显的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建议继续观察孩子的状态,注意休息和饮食。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刘元奇

主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孩子被诊断为先天性肌性斜颈,B超显示问题不大,但头还是歪,需要进行生活矫正,担心视力会受到影响。患者女性5个月18天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24

医生建议:对于先天性肌性斜颈,90%的病例在生后两年内能得到矫正。生活矫正是关键,包括从患侧方向喂奶、引导患儿主动向患侧转头、卧床时坚持健侧靠墙等。俯卧位和伏卧位都是有效的矫正方法。同时,需要关注孩子的视力问题,及时排除其他可能的视力问题。

刘元奇

主治医师

蒙阴县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